• 我的订阅
  • 健康

昌图推动玉米亩产“吨粮”常态化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31 06: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实施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昌图推动玉米亩产“吨粮”常态化

本报记者王晓波

眼下,铁岭市玉米播种接近尾声,但昌图县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旧十分忙碌,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铺滴灌带、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全面展开,不一会儿,大片农田就播种过半。

“这是合作社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示范田,这项技术通过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对玉米生长期实施精准施肥与灌溉,在咱合作社已经开展3年了。”站在田间,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笑着说。

昌图县是我省第一产粮大县,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玉米平均亩产在670公斤左右。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水肥资源效率和种植效益,助推玉米亩产实现“吨粮” 常态化,近年来,昌图县积极推广应用各项农业新技术。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团队。这项技术以密植为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保障,综合施策,解决玉米提升种植密度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问题,2023年被确立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主体技术。

近3年,昌图县将此项技术作为主推技术之一,示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昌图县继续与李少昆团队开展深度合作,根据棕壤土、黑土、沙土等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分布,分别在老城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曲家店镇、八面城镇、十八家子镇建立6个试验示范区,示范种植面积达6200亩,每亩种植密度为6000株左右。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施水肥十分精确,根据生长节点和实际情况施水肥3到6次。

“传统施肥方法,每亩地施肥在60公斤左右。实施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每亩地一次性深施肥30公斤左右,通过技术集成,前两年玉米亩产稳定在标准水1000公斤以上,今年这项技术在咱合作社的示范面积增加到1000亩。”盛铁雍说。

去年,这项技术在昌图的沙化耕地上表现也十分优秀。在三江口镇宝龙村,示范地块玉米亩产达1003公斤,与往年相比,亩产增加150公斤以上。今年,该村示范面积扩大到1000亩。

“作为全国的产粮大县,昌图县将全力以赴提高玉米单产。今年玉米苗期及秋收时,我们将在示范区召开现场会,邀请全县各地农民观摩,加强宣传、示范、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力度。”昌图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昌图:玉米密植技术可实现亩产超千公斤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王晓波8月27日,在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宝龙村的玉米地里,70余名农民正在进行一场观摩。大家仔细察看玉米长势,发现示范田里的玉米秸秆壮实挺拔、穗棒籽粒饱
2023-08-30 06:00:00
春播关键期 昌图农民吃上“技术大餐”
...期,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昌图示范区)、昌图县农业农村局、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昌图县2024年春播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省农科院等
2024-04-17 06:01:00
全链条减损 “粮袋子”扎牢(产粮大县探丰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辽宁昌图县——全链条减损 “粮袋子”扎牢(产粮大县探丰年)本报记者 刘佳华一吞一吐,一根根玉米“摇身一变”——饱满的玉米粒留在了机器里,玉米棒和碎叶则被“吐”了
2024-10-09 05:58:00
良种配良技 结出“致富果”
... 王晓波硕果累累的金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铁岭市昌图县45万亩花生长势良好,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近年来,昌图县凭借地域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花生种植。在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古
2023-10-03 06:10:00
人民日报点赞铁岭市昌图县利用科技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辛 阳 董 健清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宝龙村,农机在一望无际的大田里穿梭,进行着玉米秸秆粉碎机械还田作业。农机驶过,地块里翻出了黑色的土壤。宝龙村党支部
2024-04-10 10:53:00
乡村振兴|“老农人”闯兴农路
...东兴村建起了一条鲜食玉米生产线。东兴村所在的辽宁省昌图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作为东兴村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一心想着延长玉米产业链,为乡亲们
2023-09-02 19:01:00
辽宁铁岭市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实施保护性耕作
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秋收进入尾声。秸秆归行机缓缓向前,一簇簇玉米秸秆被推倒打碎,前置归行设备将其分至左右两侧,中间的黑土裸露出来,形成一条种植带。从空中俯瞰,像是在黑土地
2024-11-03 00:55:00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铁岭市昌图县通过抛撒有机粪肥等措施积极保护黑土地——给黑土地“加油”为生产优质粮助力本报记者 王晓波初春时节,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张家炉村的农田间,昌图县阳宇农机
2023-03-15 06:08:00
...主体典型案例名单,我省有3个单位上榜。其中,铁岭市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搭伙种植 走出稳粮扩油增收路”的创新做法,跻身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名单。怎样“搭伙”?如何
2023-03-08 06: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这五种血管更容易堵
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斑块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如今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的患病率也在增高,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2025-08-04 13:28:00
\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入伏以来,在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下,被称为“蛇缠腰”的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迎来了高发期
2025-08-04 09:06:00
5元一把 这款夏日蔬菜你吃过吗?
南瓜藤 记者 孙蒨 摄夏日炎炎,逛菜市场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一把把带叶子、嫩茎和卷须的蔬菜,这就是南瓜藤啦。前两天记者在映霞街路边一连看到好几个卖南瓜藤的摊位
2025-08-04 07:49:00
警惕!吹了一周空调,杭州阿姨严重呼吸衰竭
近日 ,77岁的高阿姨连续吹了一周空调,突发高烧39.0℃,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严重的咳嗽咳痰。起初,她以为是吹感冒了
2025-08-04 07:49:00
家门口看北京专家!贵阳这个儿童康复专科让“特殊”孩子有了新港湾
在贵阳东方医院新揭牌的儿童康复专科诊室里,6岁的玲玲(化名)被奶奶小心地扶着坐稳。因脑性瘫痪,她至今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自如行走和坐立
2025-08-03 23:14:00
大伯患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 反复腰痛和右腿麻痛
刘晓峰副主任中医师首诊后钱大伯眼前一亮:腰腿不疼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年龄跨度大,腰臀腿的麻痛等症状剧烈,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非常大
2025-08-03 10:50:00
中产午餐新宠,三个字
作者:敏敏 加七最近彩椒火了。先是关晓彤晒了妈妈做的“夏日低卡彩椒碗”,以彩椒作为容器,填入鸡胸肉碎、土豆胡萝卜泥等食材
2025-08-03 07:46:00
康复者变助人者,爱心大使在行动
8月2日,贵阳脉通血管医院举行“爱心大使”聘任活动,将30余位康复出院患者聘为该院“爱心大使”,鼓励他们凭亲身治疗经历
2025-08-03 02:57:00
过了50岁全身多处疼痛,专家推荐复方塞隆胶囊调理更对症
“膝盖蹲不下去,肩膀抬不起来,腰一弯就像生锈了一样疼……”过了50岁,很多人都开始被全身多处疼痛困扰。尤其是肩、背、腰
2025-08-02 17:15:00
科技创新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暨\
2025年7月31日,“智护成长·‘童’享未来”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会暨“乐长计划”首批示范机构项目启动会在长沙举行。活动汇聚儿童健康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伙伴
2025-08-02 17:16:00
中医教你调白发,六君生发胶囊口碑如何?一文看懂
“年纪轻轻,白发却一根接一根地冒出来,拔不胜拔,染也遮不住。”你是不是也在为早生白发烦恼?你是不是也试过各种洗发水、护发精华
2025-08-02 17:17:00
疼痛反复发作不是老毛病,复方塞隆胶囊教你从源头调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腰酸背痛反复发,阴天下雨疼得更厉害,换了床、贴了膏药、吃了止痛药,效果都是一阵子好一阵子坏。身边人说你是“年纪大了
2025-08-02 17:17:00
饭菜一锅出!小熊电器全钢电蒸锅:效率健康美味全都有
周末餐桌上,孩子大快朵颐时满足的笑脸;深夜归家时,厨房里温着的那碗暖心热汤;朋友圈里,引来无数点赞的九宫格家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人心
2025-08-02 19:24:00
从面临截肢到重获新生!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糖尿病足患者
日前,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功救治一名因糖尿病引起下肢动脉闭塞诱发糖尿病足坏疽而面临截肢风险的56岁男性患者
2025-08-02 14:10:00
政声速递丨健康饮食看过来!植物蛋白肉强势崛起,“德州制造”出口60国市场
大众网记者 田超杰 德州报道
2025-08-02 0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