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若琏与袁崇焕的冤案:明末锦衣卫的忠诚与背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0:55: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大明锦衣卫,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身穿飞鱼服,手拿绣春刀,武艺高强,以一敌百的猛士。锦衣卫在明朝大约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闻风丧胆”。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理论上来讲,除了皇帝本人,不管你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还是统兵大将,再狠的角色,见了他们都只有躲得远远的份。

李若琏与袁崇焕的冤案:明末锦衣卫的忠诚与背叛

锦衣卫是朱元璋亲自设立的情报机构,前身是拱卫司。朱元璋疑心很重,总是怀疑手下大臣有图谋造反之心,因此锦衣卫就成了他的耳目,替他监视百官,搜集情报,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朱元璋的耳目。朱元璋的三儿子朱棡就藩太原,在路途中因为一顿午饭不满意,痛打了做饭的厨师。如此小事都被朱元璋的锦衣卫探知,朱元璋还下诏将朱棡训斥了一顿。

洪武后期,朱元璋感觉天下大定,锦衣卫也出现了滥用职权的现象,曾经短暂取消过锦衣卫,但是随后朱棣抢了侄子的江山,同样整天疑神疑鬼,重新设立了锦衣卫,并且职权还有所加强。锦衣卫迅速壮大,到了嘉靖一朝,锦衣卫人数竟然达到15万之众,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明朝近300年都有锦衣卫活跃的身影,真正做到了与明朝“同呼吸共命运”。

李若琏与袁崇焕的冤案:明末锦衣卫的忠诚与背叛

锦衣卫效忠皇帝一人,可明末崇祯亡国,自缢煤山之时,为何不见锦衣卫护驾救君?明朝灭亡后,他们又去了哪?崇祯亡国之时,锦衣卫依然存在,崇祯对他们也极为信任。崇祯年间,巡捕营抓到一个木匠,说是袁崇焕在北京刺探军情的奸细。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忠君爱国,心存正义,觉得事出反常,袁崇焕就算有二心,以他权势,怎会找一个木匠做奸细?

李若琏亲自审问,木匠见他言行刚正不阿,痛哭不已:“捕营苦刑,叫如此说,不然驳回,当时夹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李若琏据实汇报给崇祯皇帝,以解冤情。崇祯疑心病重,让锦衣卫刘侨再去审查。刘侨回来汇报木匠就是袁崇焕的奸细,而崇祯则相信了刘侨。结果木匠死,袁崇焕凌迟,李若琏官降两级。

李若琏与袁崇焕的冤案:明末锦衣卫的忠诚与背叛

可见此时的锦衣卫已是草菅人命、杀良冒功的“黑暗组织”,像李若琏一般保持正直的人,已是少之又少。1644年,闯王李自成进攻北京,又是李若琏坚守崇文门,城破,崇祯自缢煤山,明亡。国破家亡,李若琏留下绝命词:“

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随后,自缢而死。

其他的锦衣卫全然没了往日的嚣张跋扈,逃的逃、降的降,少数头领投靠了南明小朝廷,但他们基本都是光杆司令,没了往日威风。明朝锦衣卫最后两位指挥使是洛养性与吴孟明,深受崇祯帝信任,把身家性命交给了他们,但是他们却深深辜负了崇祯。李自成进京,吴孟明逃跑,骆养性则向李自成投降,而且为表忠心,献上3万银子。

李若琏与袁崇焕的冤案:明末锦衣卫的忠诚与背叛

后来多尔衮率领清军赶走李自成,骆养性又向清军投降,做了“三姓家奴”,大多数锦衣卫一看老大都投降了,也就跟着投降了。清朝入关之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各个机构,也包括锦衣卫,一些已经逃跑的锦衣卫成员陆续返回,似乎一切都过去了。

但是仅仅一年多,在清廷站稳脚跟后,那些锦衣卫的官员基本上就被杀了,锦衣卫也正改名为銮仪卫。顺治三年七月,清廷“革銮仪卫缉访人役,永著为令”,从权力巨大的明廷监察机构变成了清朝的仪仗队,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锦衣卫去了哪里
明末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直逼京师。当年锦衣卫素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恐怖威名,是皇家禁军中的精锐,人数高达15万。按理说,这支强大的军队足以力挽狂澜,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李
2024-04-30 11:30:00
...臣“故意要误”崇祯,作为皇帝的亲卫,依附皇权而生的锦衣卫们又在哪里?为什么不站出来捍卫皇权?可以肯定当时锦衣卫不仅没有团灭,还保有庞大的规模。虽然众明史学家,在崇祯末期锦衣卫
2023-12-14 10:13:00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2024-06-02 20:55:00
明朝拥有15万忠心耿耿的锦衣卫,为何无一人救崇祯帝
如今,我们经常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那些手持长刀的锦衣卫。他们武功高强、心思敏捷、又具有正义感。其实,锦衣卫不只是存在于影视剧中。锦衣卫在中国的历史上声名远播。自从朱元璋建立锦衣卫
2024-06-15 15:50:00
崇祯手里那么多锦衣卫,为什么不打李自成?
...信任任何人,为了达到皇权高度集中的目的,所以创立了锦衣卫这个组织。本来叫“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权利大到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
2023-04-17 10:14:00
骆养性从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他是怎么做到的?
明朝末期,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的父祖皆曾执掌锦衣卫大权,其自身亦由锦衣卫入仕,并一路做到了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的高位,明朝灭亡后,他又投降清廷,曾奉命总督天津等处军务,他便是明
2022-12-16 15:32:00
明朝灭亡的时候锦衣卫为什么不出来
...特务机构也给后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非常多的素材,比如锦衣卫,东西厂,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机构。不过,锦衣卫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而且一直到明朝灭亡一直都存在,但是为什么在明朝即将灭亡
2023-05-19 17:21:00
明朝比较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都有谁?
朱元璋创设的锦衣卫,是大明王朝的一大特色。它不仅有侍卫仪仗、宫禁宿卫的职权,而且还有侦缉讯问、监察百官的特权,可以说是皇帝麾下最锐利的爪牙。那么,终大明一朝有哪些出名的锦衣卫指挥
2023-07-16 06:23:00
明朝濒临灭亡时,明朝专属装备锦衣卫在干嘛
...谍组织也给后人的武侠书产生了十分多的素材图片,例如锦衣卫,物品厂,全是十分有特性的组织。只有,锦衣卫尽管古代历史很知名,并且始终到明朝灭亡始终都存有,可是为啥明代将要灭绝的那
2024-06-26 17: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