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在潍坊昌邑的产业版图上,一批“隐形冠军”正以惊人的专注力改写行业格局:三力本诺的避蚊胺产量全球领先,永健机械的薄膜装备国产化率突破80%,森汇新材料的超细球形石墨纯度比肩国际标准……这些企业规模或许不大,却凭借“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练就了一项项“独门绝技”,不断抢占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
单项冠军榜单背后,藏着昌邑制造的突围密码——从化工新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当地企业以“一米宽、百米深”的掘进姿态,把冷门赛道做成全球生意,用持续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在这里,政府搭建的梯度培育体系与企业内生创新形成共振,正推动更多“专精特新”向“单项冠军”跃迁,为先进制造业崛起注入硬核力量。
深耕一域——以专注铸专长
位于昌邑市龙池化工产业园的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避蚊胺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同时,该企业生产的芳纶聚合单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超40%;企业还先后获得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特种高分子材料及其聚合单体、烯烃氢甲酰化及纳米金催化技术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有耐高温尼龙、芳纶酰氯、避蚊胺(DEET)、油田助剂、高碳醇、高碳酸和多元醇酯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安全防护、电子电器、汽车制造、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是美国杜邦、日本帝人、韩国晓星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在自己的“窄”领域内“做强”“做深”一直是三力本诺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透过三力本诺的成长之路寻找共同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瞄准发展目标,专注做“从0到1”的事。
精准落子,赛道选择独具慧眼。能够让一家企业持续安心在单一细分领域长期投入,成就“一米宽、百米深”的沉淀和积累,定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这些企业普遍遵循“聚焦细分赛道—深耕技术壁垒—构建生态闭环”的发展逻辑,在赛道选择上,始终锚定“非头部不进”的原则,避开红海竞争,专挑技术门槛高、市场集中度低的细分领域扎根。像三力本诺这样,每个主力产品都对应一个精准市场切口,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技术迭代,把产品做到极致。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在昌邑,像三力本诺这样的行业“尖子生”不在少数。它们长期专注并深耕于某一产品领域,不仅在细分领域占据了最高市场份额,更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这种专注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通过持续创新保持领先优势。
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在产业链布局上,以核心产品为支点,向上游延伸原材料供给,向下游拓展应用场景,形成“研发—生产—应用—反哺研发”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通过搭建产业园区、提供政策扶持、组织供需对接会等方式,为企业营造了专注主业的良好环境,共同铸就了昌邑“单项冠军”企业持续壮大的根基。
破壁攻坚——以创新赢出圈
从2013年首条BOPET光学膜生产线参与设计、加工并调试成功,到2014年首条BOPETG聚酯热收缩膜生产线自主设计、加工并调试成功,到2015年两步法多功能试验线研发、调试成功……再到2024年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自2012年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企业一年一突破、一年一提升,不断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用创新实力赢得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正是这一连串持续创新的坚实足迹,铺就了企业问鼎行业冠军的崛起之路,彰显了创新驱动对锻造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关键作用。
“我们构建了一支规模达80余人的高水平专业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25%,这一人才密度在行业内不可多见。”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泽章特别强调,公司实施全国产化战略,通过与国内厂商合作,实现了关键零部件自主加工和专机专用,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80%。
每一次提升都是创新的积淀。“就拿我们的静电附片装置(丝与带可互换)的自主研发为例,原本进口国外的机器需要100多万,而现在通过研发和自己生产,能省去一半的成本。”王泽章说。持续的研发投入不仅带来了技术突破,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拥有10项发明专利和2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从核心技术突破到做到行业领跑,永健机械的发展轨迹也是昌邑市“单项冠军”企业成长之路的写照。近年来,昌邑市持续挖掘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蕴含的“冠军基因”,在产品领域、质量把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精准引导与有力扶持,助力更多企业由“创新冠军”迈向“市场冠军”。
单项冠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技术的加持。跟风成就不了单项冠军企业,只有创新才能造就单项冠军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昌邑市将培育创新主体作为增强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格局。截至2024年底,昌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4家。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注入活力,“十四五”以来,32家企业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获得超2亿元资金支持,破解了创新成本高的难题。
创新谋远,已然成为多数企业的“夺冠”秘诀。在这一趋势下,昌邑市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2025年以来,荣信化工通过工信部DCMM数据管理能力认证,5家企业入选省级“晨星工厂”试点,智能工厂建设全面铺开,企业群体也在这一进程中持续优化——永健机械等8家跻身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森汇新材料等9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称号,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在昌邑,“科创”二字已刻入城市发展基因,制造业单项冠军不断涌现。
梯度培育——以布局创未来
走进昌邑森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球形石墨生产车间,罐内的原料在适度温度内精准地去除杂质,压滤机有序固液分离、负压烘干、消除磁性物质……这套由企业自主设计改进的生产线,正通过一系列核心流程,将创新基因注入每一吨产品。
作为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创新投入上毫不吝啬,近三年度研发投入占比约为4%。高额的研发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企业拥有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3项科技技术成果经专家认定达到该领域国内先进水平,1项科技技术成果经国内专家审核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见证了企业从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起步,在发展之路上稳步攀升的轨迹。
如今,在梯度培育的持续助推下,昌邑森汇新材料有限公司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今年,森汇新材料刚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称号,如今凭借在超细球形石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优势,我们又组织昌邑森汇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度超细球形石墨)申报了第九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昌邑市工信局技改装备科科长王艳的话语中,满是对企业成长的期许。
从“种子”到“冠军”,“单项冠军”的养成,考验中小企业的意志和耐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昌邑市把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置于新型工业化大局中,构建了“分层分类指导+动态精准服务”培育体系,逐步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构建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互通互融的产业生态。
看准“好苗子”,给足“阳光雨露”。“我们积极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摸底,建立了‘单项冠军’后备企业库,遴选成长性好、产业链配套强、市场竞争优势显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种子选手’,从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昌邑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新章介绍,目前昌邑市已形成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1家省级单项冠军为引领,52家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11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根基的“金字塔”梯队。
“我们建立‘一企一策’成长档案,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跟踪和资源倾斜。下一步将重点推动永健机械等企业依托细分领域技术壁垒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同时通过‘数字赋能’行动,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跨过‘专精特新’门槛,让梯度培育体系持续释放创新裂变效应。”范新章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3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