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放鱼苗的时候注意分散投放,让它们在田里‘安家’!”近日,在习水县土城镇长坝村的稻田里,习水县农业农村局渔业产业股股长付强正挽着裤腿,蹲在挖好的鱼沟旁,向村民讲解投放鱼苗注意事项。
阳光下,清澈的稻田水泛起细碎金光,青嫩的稻叶沙沙作响,村民们站在田埂边,嘴角扬起期待的笑意,一场“稻鱼共生”的生态致富养殖拉开帷幕。

“以前种稻子,忙活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鱼和稻子‘组队营业’,钱包直接‘回血’!”村民袁图林掰着手指算起账:“光是养鱼,一亩田一年就能多赚1000多元!”
在习水,像袁图林这样靠“稻鱼共生”模式增收的农户越来越多。全县5.5万亩稻田养鱼、2850亩湖库生态渔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2800吨,同比增长7.7%,产值突破7000万元!曾经“靠天吃饭”的农田,如今成为农户“聚宝盆”。

习水县稻田养鱼为何能“出圈”?靠的是硬核技术支持和生态保护理念。县农业农村局渔业产业股负责人付强带着团队走遍全县稻田,现场演示“开挖鱼沟鱼凼”“科学投喂”“生态养殖”等技术。
“以前鱼生病就慌神,现在县镇两级定期到田头指导,我们心里踏实多了!”长坝村党建指导员汪永康竖起大拇指。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鱼吃稻田虫、喝生态水,农户严格遵循“零农药、有机肥”原则,这一做法不仅守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孕育出肉质鲜嫩的稻田鱼和清香软糯的生态稻米。

在土城镇青杠坡村的渔产业养殖园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正忙碌着。“每月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合格率100%!”检测中心负责人刘中祥底气十足。凭借这份坚持,习水稻田鱼和生态稻米成了市场“抢手货”,每到收获季节便供不应求。如今,习水“稻鱼共生”模式不仅让农民鼓了腰包,更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当夕阳映照在赤水河畔的青葱田野,稻田与水波都在诉说着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习水的稻田养鱼,不只是农户增收的“致富经”,更是守护赤水河生态的鲜活实践——它用“鱼戏稻浪间”的灵动图景,证明“守护绿水青山”与“收获金山银山”不是单选题,而是共生共荣的双赢题。
通讯员张朋周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编辑蒋洪飞
二审李洋
三审 唐正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