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特别报道
共商电力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
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在厦开幕,多国能源电力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等相关代表发表主旨演讲
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昨日开幕,与会嘉宾作主旨演讲。(本组图/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大会现场。
本报讯 (记者 李晓平)昨日,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在厦开幕。在主旨演讲环节,多国能源电力主管部门、国际组织、电力企业等相关代表聚焦“绿色低碳 电亮未来”这一主题,共商电力发展、共谋互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也是全球能源消费最强劲的地区,人均发电装机和电力消费均在全球水平的1.4倍以上,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中地位重要。根据普华永道2022年净零经济指数,2021年亚太地区平均脱碳率为1.2%,而全球总体脱碳率为0.5%。
发出合作最强音 共同推动亚太能源转型
当下,亚太电协会员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绿色转型升级任务重。论坛上,与会国家和地区相关电力部门和企业发出了加强合作的“最强音”。大会指出,亚太地区能源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才能有效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亚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不断深化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促进区域内电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凝聚亚太电力合作最大公约数。
“希望利用区域合作,提高香港的零碳能源供应。”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总裁罗嘉进抛出“橄榄枝”,期待能够和不同行业、企业合作,确保香港有成熟可靠的氢能供应。
马来西亚国家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英德拉·巴哈林·宾·丁拿督表示,面对能源转型,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成员国都面临很大挑战,需要平衡好能源的三重困境:平等性、持续性和安全性。“如果一个国家单独干,不仅压力大,经济上也行不通。要实现零碳,各国就必须要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他坦言。
积极输出“中国方案” 推进绿色能源发展
新加坡能源集团、新能源电网公司总裁邱秀金指出,根据CNBC的报告,中国被公认为可再生能源领域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去年,中国新增电网项目增速几乎相当于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推动脱碳行动进程上的“指路明灯”。
新西兰北部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麦克劳德说,在中国看到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让他深受鼓舞。他认为,要实现脱碳,目前对于新西兰来说,最大的压力是输配电系统的升级、网络安全维护。随着能源改革,储能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可能需要更多的分布式储能,相信接下来,发电侧将大有可为。“和其他国家不同,新西兰常常面临风暴的侵袭,这就需要我们的能源更有韧性,以满足波动式需求。接下来,我们将在这些领域加强和中国企业的合作。”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体系深刻变革,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成为能源转型的时代主题,新能源正迎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不少中国企业正积极投身新能源发展大潮,加紧海外布局步伐。大会上,来自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南方电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业内大咖,先后分享了他们最新的技术成果,为亚太国家和地区电力产业的升级提供的“中国方案”,包括数字化绿色化电网建设、互联互通的能源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关键核心技术等。
【声音】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
为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电力行业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到2050年实现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
若要将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目标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关注三个关键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基础设施,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支持新的生产布局、贸易形式和需求中心;其次,我们必须推动建立政策和监管框架,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第三,必须从战略角度重新调整制度,发展相应技能,以应对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情况。通过这些行动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确保为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报记者 郭睿 整理)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达尔玛万·普拉索乔:
以团结合作应对能源转型的挑战
全球多地气温屡创新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作为国有电力公司,近年来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设计开发大型绿色输电网络,努力提高绿色能源占比,以实际行动践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
随着能源转型进入关键阶段,战略、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挑战接踵而来,但其中也蕴藏着巨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深化合作是唯一出路,我们要携起手来,把握机遇,克服困难。
为什么合作如此重要?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巨大的投资,仅靠自己一家之力是不够的,必须要靠合作;再者,降低碳排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呼吁大家团结一致,在战略、政策、技术创新、投资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本报记者 林露虹 整理)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舒印彪:
中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广泛共识,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力是能源系统的核心,实施再电气化,以电为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为平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按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方针,中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截至今年8月,中国的发电装机达到27.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13.9亿千瓦,占比超过了5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新能源成为第二大电源,风电、光伏装机达到9.1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1/3,2022年新增发电量70%都来自新能源发电。
(本报记者 郭睿 整理)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余兵: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供给多元化,参与主体多,重点是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积极探索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务实路径,发挥好煤电保护兜底作用,深入推动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确保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当前,能源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可持续性三角关系呈现复杂交织、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特点。我们要落实好规划布局,建立容量机制和备用辅助服务,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从源头上实现“布局更加合理、效率大幅提升、供应更加充裕”的电力供应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源网荷储”互动、供需协同的新形态。要充分发挥需求侧作用,大力推动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为代表的智慧能源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
(本报记者 林露虹 整理)
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
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亚太电协1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绿色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就此,我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加速新能源从增量主体转向主体能源的历史进程,依托先进技术,推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持续高速增长;二是加快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并科学合理设计建设路径,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渡期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产业绿色化升级,传统能源领域要探索“碳中和”的可行路径及关键技术;四是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促进生产方式、能源消费体系的全面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 林露虹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