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善良敦厚的“老陕”们,用创造出的辉煌业绩重塑了当代秦商新形象。9月21日,参加2023年全球秦商大会开幕式的新秦商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褚晓鹏:法国陕西总商会就在巴黎市中心
如果不是回陕西参加2023年全球秦商大会,褚晓鹏现在应该在慕尼黑出差。作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褚晓鹏现在的身份是法国陕西总商会会长、法国LUC 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合伙人。
2001年,褚晓鹏到法国攻读自己的第二学位,从本科到博士,此后便留在了当地。目前,她在法国主要从事交流、接待等工作。“我们承接过很多批次的中国学生赴欧研学,开发了涉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体育、音乐、马术等专业研学项目。”
褚晓鹏最新的一条朋友圈是关于2023年秦商大会的。她告诉记者,目前在法国的秦商大多从事旅游、餐饮、服务、咨询、酒店、房地产、软件开发、装修工程等行业。“法国陕西总商会设在巴黎8区,属于巴黎市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商会,给所有在法的陕西籍华侨华人建一个‘家’。”
作为一名旅居法国的陕西人,她和所有移居海外的陕西乡党一样,心系家乡,心系祖国。“希望通过此次秦商大会,进一步加强与家乡的联系,为陕西建起一座通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桥梁,为推动家乡和法国两地友好往来作出更大贡献。”
张建忠:推动甘陕两地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0,14。第一个数字是甘肃省陕西商会参加此次秦商大会的人数,第二个数字是第一个数字中各行业商会会长的人数。“应该是我们商会近年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甘肃省陕西商会会长、甘肃泰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忠谈及参会感受时,说了八个字“鼓舞人心,振奋秦商”。
甘陕两省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文化相亲、人脉相通,“我们要依托各自优势,紧紧围绕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频繁互动和形式多样的经贸活动,推动两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张建忠说。
张建忠告诉记者,目前在甘肃的陕西籍人数约200万,其中兰州市约有20万,“秦商队伍非常庞大,可以说除了陕西之外,甘肃的秦商人数是最多的。”在他看来,秦商身上有着“厚德重义、诚信自尊、改革创新、务实肯干”的品质。
“希望能够在本次大会期间,在科技、文旅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张建忠表示,将继续架设甘陕两省经济文化技术合作桥梁,弘扬秦商传统美德,立足自身行业优势,诚信经营,守正创新干事,为甘陕两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彤:西安成为三星在华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一转眼,三星落户西安已有10年。“经过多年发展,三星的西安半导体项目投资从一开始的1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73亿美元。”三星电子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王彤感慨地说,“西安项目是三星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可以说,我们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但我们是努力投资、拼搏奋斗的新秦商。”
王彤介绍,目前三星西安公司半导体工厂承担了三星电子40%的闪存芯片产能,其年产量占全球产能的14%。现在共有500余家上下游企业与三星西安工厂保持商业合作,共创造了2万个工作岗位。
王彤表示,十年前,西安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十年后,集成电路已成了西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西安半导体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他透露:“如今,以闪存芯片项目为龙头,三星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数据系统、半导体研发等项目相继落户西安,西安成了三星在华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魏锋:秦商大会让我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从第一届到现在,尽管我连续多年参加秦商大会,但是像今年这么高规格的还是第一次。”9月21日,2023年全球秦商大会开幕式后,辽宁省陕西商会会长魏锋走出会场。
“本次会议安排得很充实,从海外联谊到校友回归,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秦商团结在了一起,让大家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劲头也更足了。”魏锋信心满满。
目前,辽宁省陕西商会共有会员700余名,覆盖环保、先进制造、教育等领域。他介绍:“拿到参会通知后,我们在商会里做了统计,职业教育、科技、制造业的几家企业报了名,所以这次我们一共有6人来参会。”
此次回陕,魏锋是带了“任务”的,“陕西人才资源丰厚,我想看看能否成立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他告诉记者,一线工人是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和提升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蓝领工人”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仍存在技能不匹配、供需结构矛盾等问题。
“我们在辽宁调研了很多500强企业客户,包括宝马。我们希望能够把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中国化,让大家知道职业教育也可以上大学。这样,既满足了未来制造业发展需求,也满足了人才对工作岗位的期待,让我们的学子能选择不同赛道去发展。”
本报记者 石喻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