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鲍姑:中国历史上首位被记录进史书的女针灸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0 18:11:00 来源:戏说三国

鲍姑:中国历史上首位被记录进史书的女针灸家

要说这鲍姑可是个了不得的女性,她是晋代著名的炼丹术家又是一位女灸学家,医术高超,与她老公著名的医生葛洪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那是比翼双飞伉俪情深。咱今天不说葛洪的故事专说鲍姑的传说,其实关于鲍姑传说有很多,今天咱就说其中的一个。

话说这一天啊,风和日丽的,鲍姑她老人家采药兼义诊回来,走到一河边,就看见一姑娘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一边临水自照一边痛哭流涕,隐约还有要跳下去的意思,鲍姑她老人家那可是医者父母心啊,没事都能关心两句何况还是遇到这种情况啊,于是二话不说就找姑娘搭茬去了,表情那是一个和蔼啊,语气那叫一个可亲啊,姑娘就敞开了心扉,本来就一肚子的苦水没地方倒呢。原来这姑娘脸上长了很多黑褐色的赘瘤,怎么治都没治好,本来挺漂亮一张脸就这样给毁了,看见她的人都说她丑,亲事也黄了,现在连给她说亲的人都没有了,她都快成老姑娘了,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嫁不出去是多么耻辱的一件事啊。

鲍姑一看她的脸,可不是嘛,好好的脸都让那瘤子给糊满了,冷不丁一看还真是槮人啊,再细看还真是丑啊,可鲍姑是谁啊,那是医生啊,比这个难看恶心的都看过,这个还算小儿科的,她老人家仔细地研究了下姑娘的病情,心下了然,自己所擅长的艾灸真好能够医治她的赘瘤。于是就跟姑娘说了要给她治病,这个姑娘也是个爽利的,反正都这样了就试试看吧。于是鲍姑就从随身的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将用火点燃产生的烟气在姑娘脸上熏灼,在几次熏灼之后,姑娘的脸先是感觉疼痛,在痛感消失之后又感觉瘙痒,接着那些赘瘤就从她的脸上脱落了,姑娘的脸又恢复如初了,她又变成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了。姑娘拿着礼物去感谢鲍姑,结果鲍姑她老人家什么都没有收,客套一番就采药去了。

这就是鲍姑传说之一,但传说就是传说,神乎其神的部分大家当个故事听就好。

鲍姑首创艾灸

艾灸,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到底是谁发现了艾灸这一疗法呢?发现了艾灸这一疗法的人是晋代的著名炼丹家和中医葛洪的妻子,也就是鲍姑首创艾灸,她用艾叶来对病人进行灸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鲍姑:中国历史上首位被记录进史书的女针灸家

鲍姑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喜欢爱书,尤其是喜欢医学。后来,她嫁给了葛洪,夫妻二人一起在广东一带行医救人,而鲍姑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艾灸方面的医学家,也成为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女医生。

鲍姑首创艾灸后,对于用这一方面治疗治赘疣最为熟练,她通过采用一种叫做红脚艾的物质,然后制作成艾绒条,之后放在伤口上进行熏,不久病人的伤就能基本痊愈。这样的治疗方法在一些古书的记载中就能看到,而正是因为鲍姑用多年的医术经验第一次开创了艾灸这一治疗方法的先河,所以受到人们的赞誉,艾永留芳,便是人们对她的艾灸之术的赞美了。

其实,鲍姑之所以发现了这一艾灸治疗方法,除了有前人的一些记载之外,还是因为她自己的不服输,对于医学的热爱,使鲍姑敢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并且不断进行研究,她上山采药,不畏艰险,为了治好病人的伤痛,所以日夜研制,如今,鲍姑的艾灸之术仍然在医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为现代针灸术提供了借鉴。

葛洪与鲍姑

葛洪与鲍姑,如今被人们称为中医夫妻档。在晋代的时候,当时的葛洪是一名非常有名的中医,同时也是一位养生专家,后来,他认识了鲍姑,并且两人后来结发为夫妻,而后,两人在中医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成就,一生都在学医救人。

葛洪行医于江湖的时候,发现民间很多疾病因为治疗的费用很贵而让不少病人看不起病,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他开始在临床方面做着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对传染病也很多研究,后来,葛洪与鲍姑更是齐心协力做着临床针灸治疗方面的实践。

而那时的葛洪,跟鲍姑一样,内心对于行医救人有很大的热情,为此,他后来观察并记载到了结核病,也发现这种病的病因。夫妻二人,正是因为有着一样的理想,所以同操医术。历史上行医的夫妻,恐怕有名的非其二人莫属了。

正是两人的互相鼓励,使得其二人在医学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鲍姑也先后教过几个徒弟,并且还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进史书中的女针灸医生,到现在都非常有名。而鲍姑与她的丈夫葛洪,在当时的广东行医,并且他们的足迹也是遍布了广州的各地,在那一带非常有名,直到现在都不断有关于二人的故事传出来,正是因为他们救死扶伤的理想,才使得他们收获了现在的名气和成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东博罗:葛洪文化节(中医篇)开幕
...演、“我的艾糍我做主”DIY体验、经典中医义诊、罗浮山艾灸义灸、中医药灯谜游戏、二十四节气药草花香茶体验、七十二候中药汤膳体验等各种特色体验活动。
2023-05-29 22:01:00
留学生在江西学中医
...学实习。经过培训后,他们被分入骨伤科、治未病中心、针灸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等12个临床科室,开始了中西并重的临床实习。这些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或聆听老师讲解“经脉”“
2023-12-25 06:59:00
小叶医探 | 安徽退休医生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院退休医生闫怀士的电子邮箱,收到大洋彼岸《国际临床针灸杂志》社刊发论文的电子版。4月29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闫怀士获悉,这篇标题为《增氧透热灸治疗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观察》的
2025-04-29 12:01:00
针灸、中药、艾灸、药浴……这些中医诊疗与保健方式对于公众而言并不稀奇。然而,中医不仅仅可以用于人身上,还可以治疗家里的萌宠。近日,包括成都在内的多个城市悄然兴起了宠物中医养生馆,
2024-08-06 14:31:00
艾灸是什么,怎么用
...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
2024-08-24 20:35:00
传承针灸技艺 分享诊疗经验
...事业发展、振兴中医灸法,造福群众。会议特别邀请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文碧玲等多位专家进行学术研讨。交流会上,相关专家分别进行了《头面部疾病的针灸临床应用》《艾灸在妇
2024-05-13 03:59:00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在中医和中药领域有杰出贡献
...个撰写针炎学术的医学家,被称为“针炎鼻祖”,他的《针灸甲乙经》是史上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影响深远。同时,皇甫谧在文史领域也建树非凡,他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
2023-05-10 11:58:00
女子在艾灸馆针灸饱受疑似“断针”异物折磨4个月,卫健部门立案查处
女子在艾灸馆针灸饱受疑似“断针”异物折磨4个月,卫健部门立案查处近日,南京的吴女士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反映,她在迈皋桥一家艾灸馆做针灸理疗,为她施针的保健师傅先后两次忘记拔针
2024-05-10 11:49:00
老外学中医
...的“经脉”和“穴位”。2023年12月20日,留学生仔细观察针灸扎的穴位。 2023年12月20日,医生手把手教留学生艾灸的方法
2024-01-22 01: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