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永战
记者近日获悉,2023年度四川科技创新领域十大榜单发布。
2023年度“四川十大技术创新成果”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世界首台最大单机容量500MW级冲击式水轮机组转轮中心体锻件
国机集团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首次火星全球彩色影像的摄影师-中分辨率相机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高强耐磨过共析钢轨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盆地“蓬深6井”创油气勘探亚洲最深直井纪录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国内首台高国产化率M701F5燃机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中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的静脉麻醉药-环泊酚注射液
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
太赫兹高性能单片射频器件及集成
电子科技大学
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
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2023年度“四川十大科学进展”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进展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氢元素在镍基超导新材料中的关键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
电解池调控CO2参与的氮杂芳烃区域选择性羧基化研究
四川大学、康奈尔大学
用于互补电路的垂直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电子科技大学
解密埃迪卡拉纪海洋磷循环
成都理工大学
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1cm2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研究
四川大学
全球首个牧草领域图形泛基因组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
同频共用光纤通信传感一体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
揭秘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基于痕量胺受体TAAR1药理学机制的创新药物发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高效构建立体构型明确的糖苷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备注:本榜单存在并列入围项目。
2023年度“四川十大科技创新领域年度人物”榜单
(排名不分先后)
姓 名
工作单位
何 川
西南交通大学
陈士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裴德乐(Pedro Antonio Valdes Sosa)
电子科技大学
王海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黄 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吴 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王 莉
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聂海涛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刘舒琪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周 友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记者了解,评选结果集中展现了2023年度四川省在基础研究领域前瞻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展现作为,在创新人才集聚先行引领,彰显了四川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展示战略科技力量“铁拳头”。获选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彰显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顶天立地”与“上天入地”,既包括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国之重器,也包含9026米深的“地下珠峰”-蓬深6井等工程奇迹;既包括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等深空重大成果,也包括锦屏大设施-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展现了四川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二是突出原创引领技术“活力源”。十大科学进展覆盖医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来自高校院所的成果占80%,医疗机构占20%,有力彰显了我省全面强化创新策源,前瞻布局基础研究的成效。其中,“氢元素在镍基超导新材料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深入理解镍基超导的相关物理和材料性能提供了准确的物理模型;“解密埃迪卡拉纪海洋磷循环”极大深化了人类对于地球宜居性演化和复杂生命演化规律的理解;“1cm2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研究”创造并保持了1cm2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效率26.4%。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
三是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先锋队”。十大技术创新成果覆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来自企业有6项,既有中央在川企业,也有省属国企和民营企业。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M701F5级燃气轮机,首次实现了F5型燃机的成套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和总装,其国产化率高达85%;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的静脉麻醉药-环泊酚注射液,填补了静脉麻醉领域近40年无法超越丙泊酚的空白。充分体现出企业在推动创新创造,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主体作用。
四是凸出未来科技竞争“智高点”。十大科技创新年度人物包括5名两院新晋院士、4名科技企业代表及1名国际科技工作者,其中女性代表和45岁以下的青年代表均占比20%。其中以新晋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挑战,对科技进步的执着和坚定,彰显了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科技创新宏伟事业中来。以企业家代表的科技创新一线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舞着更多的一线工作者投身于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中,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