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20: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文|格瓦拉同志

汉朝农民的生活很苦,在汉武帝治下尤其如此。

其实,汉武帝即位之初,从父祖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超级“好摊子”,而农民在“文景之治”中亦能享受到朝廷的“恩泽”,基本能过上稳定、温饱的生活。按照《史记》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怎样一副美妙的画面?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汉文帝画像

然而,现实并不像司马迁笔下描绘的那般完美,对于“文景之治”之下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在文帝、景帝两朝都担任过重臣的晁错最有发言权(注:晁错官至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早在汉文帝在位时,晁错便向皇帝递交一篇名为《论贵粟疏》的奏疏,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他以极为沉痛的笔调描绘农民生活的艰难,称: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见《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揭露“文景之治”的残酷真相

按照晁错的说法,当下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每年辛苦耕种一百亩土地,全部收成不过一百石(注:汉朝的1石,相当于今天的60斤)。这微薄的收成,农民在应付完官府的各种税目和徭役后,才能留作口粮。如果有幸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尚能填饱肚子,但如果不幸遭遇灾荒之年,则难免会忍饥挨饿,有甚者还要售卖儿女、田宅来完税或应付徭役。

根据晁错的奏疏可知,“文景之治”时期的汉朝百姓,在朝廷的苛剥和豪强的巧取豪夺下,劳累一生的结果,充其量也就是能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而已,这就是“盛世”的真相。但即使如此,文景两帝治下的百姓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在武帝朝,他们不仅要充当战争的“炮灰”,而且还要忍受朝廷的野蛮搜刮,基本的生命权和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那可真是生活在人间地狱一般。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汉武帝时期征战示意图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利用父祖留下的雄厚“家底”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通过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域和西南夷,使汉朝的版图得到极大地扩充。不过,在汉武帝一系列“丰功伟绩”的背后,则是极其惨重的代价,沦为战争“炮灰”的农家子弟难以计数,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减员,等到他统治的晚年,帝国人口数已经减半,许多地方更是十室九空。

跟人口锐减相伴随的,是极其糟糕的财政状况,直白一点讲,就是极度缺钱。而为了筹集军费、维持帝国正常运作,外加满足享受,汉武帝需要做的,必须是加强对民间的搜刮力度。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无疑成为汉武帝搜刮政策最大的受害者,其方式则是大幅提升“口赋”的征税标准。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汉武帝画像

“口赋”即人头税,分为“口钱”和“算赋”两种,征收对象分别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汉朝初年,“口赋”的征收标准是:7-14岁的未成年人,每人每年须向国家缴纳“口钱”20钱;14-56岁之间的成年人,每人每年须向国家缴纳“算赋”40钱。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口钱”起征的年龄下调到3岁,每人每年增至23钱;“算赋”的征收对象不变,但金额却猛增至每人每年120钱,足足是先前的3倍!

在宽徭薄赋的文景时期,农民辛苦忙碌一年,仅能过上温饱生活,在他们手里,一文钱恨不得都要掰成八文花。如今,农民们被汉武帝如此狠心地加税,立时有种被抛入地狱的感觉。与此同时,由于大兴土木或连年征战,农村的丁壮大多沦为官家的奴隶或战争的“炮灰”,从事农耕的多是老幼弱病之人,加税在他们身上,无异于要断绝他们的活路。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汉朝农民驱使耕牛耕作版画

农民既拿不出钱来完税,又轻易不敢造反,在衣食难以为继的困境下,除了自寻短见以外,便是拿家中的幼儿“出气”,一出生便将他们无情抛弃或杀害。这一幕幕人间惨剧在各地频频发生,以至于到了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贡禹在奏疏中不无沉痛地谈及该问题,并恳请朝廷减轻赋役,将“口钱”的起征年龄提高到7岁,“算赋”起征年龄提高到20岁。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见《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有多苦

汉武帝治下的农民简直生活在人间地狱之中

总之,由于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和横征暴敛的“三管齐下”,到了汉武帝晚年,江山已被他搞得千疮百孔,生计无着的农民掀起的暴动席卷海内,大有摧毁帝国的势头。此时,汉武帝才对自己的愚蠢政策感到懊悔,于是下令停止战争、减轻赋税,意在缓解百姓的困苦。然而,这“德音”来的实在太晚,帝国已无可挽回地走向下坡路,再也没能完全振兴起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6:46: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光芒被其掩盖。唐太宗,千古又一帝也。对比这两位,汉武帝穷兵黩武,晚年崇尚仙道,导致巫蛊之祸。因为汉武帝,文景二帝攒下的基业被其败光,若不是后来汉宣帝励精图治,西汉能享国祚两
2024-06-08 07:34:00
汉武帝是怎么解决军事开销的
汉武帝刘彻是古代史上少有的强势君主,在位期间基本都在对外用兵,开疆扩土。如果说用兵东南,开通西南等是小规模用兵,那么他花费长达44年时间打击匈奴可谓是旷日持久的大手笔。汉武帝孙武
2023-04-22 11:09:00
为何说汉武帝晚年昏聩,葬送了“文景之治”
...,但数十万人的悲伤无法抹去,汉朝也走向衰败。那么,汉武帝为何要诛灭江充呢?还得从头说起,汉武帝晚年昏聩,被小人江充利用,葬送了“文景之治”,着实可悲。一天,汉武帝正在上林苑狩
2024-07-11 20:18:00
揭开古代盛世的面纱: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与康乾盛世的真相探究
...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03 文景之治的假象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其推向了顶峰。但是事实上,所谓的文景之治真的如书上说的那么美好吗?倒也不全然是这样。虽然文景之治主要是
2024-03-21 14:29:00
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有多悲催
文|格瓦拉同志对于汉武帝刘彻,许多国人满怀膜拜之情,很想穿越回由这位雄主统治下的激情燃烧、汹涌澎湃的岁月,享受那无比荣耀的时光。然而他们不清楚,作为汉武帝的子民,无论贫富贵贱,其
2023-10-20 19:30:00
...王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库充盈,百姓丰衣足食。到了汉武帝这一代,汉武帝刘彻是个崇尚武力的皇帝,多次依靠大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整个大汉开疆拓土远征匈奴,而这期间离不开众多杰出武将
2024-06-29 20:23:00
如果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坚持黄老思想治国,接下来历史会如何?
提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件事,后世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汉武帝进行思想大一统的手段。正是因为汉武帝统一了思想,所以才能延续国家统一的意志,这对后来中原地区的长
2024-02-28 20:28:00
汉武帝时代:盛世繁华与危机并存,英雄辈出与命运多舛
...是,成就功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汉武帝的成就固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但他确实非常幸运,如果没有许多“泼天的富贵”,他想成就功业恐怕要难得多。丰厚的家底打仗是一
2024-04-23 11:48:00
他杀害太子和恩师,延续华夏第一盛世,后世评价却毁誉参半
...。到文景之治末期,汉朝的马匹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和建立更加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的过渡时期,有一位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皇帝。
2023-02-20 2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