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草根教练”圆了农村娃足球梦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韩洪安 单怡颖
夜幕落下,路灯亮起,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二麻沽村足球场上,“小将们”排队上场,随着哨声响起,训练开始。孩子们驰骋在球场上,传球、射门、来回穿梭……场外,有个人仔细观察着孩子们每一个动作。他叫李德新,是孩子们的教练。当看到孩子动作不规范时,李德新立刻吹响口哨上前,“李子涵、杨朝兴,这里你俩要二过一配合过人……”说着,李德新亲自示范,孩子们按照教的动作反复做了几遍,直到哨声再次响起,训练继续。
近一年来,这个足球场成了二麻沽村的“景点”,踢球的、看球的,每天都非常热闹。尤其对这些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足球场照亮了他们的足球梦。
说起建足球场,李德新介绍,他和朋友们自幼酷爱足球,经常到沧州、天津等地去比赛。为此,大家商量着建一个足球场。与村“两委”商议后,在村广场附近建设,20多人或捐资或捐物,甚至自己动手焊接守门栏杆,就这样,去年,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七人制足球场正式投用。
“有一次,我从球场过,看见好几个孩子在那里踢球,动作不规范,我就过去教了他们。”李德新说,这一教,他这个“草根教练”算正式上岗了。李德新和李德增等人商量,“既然孩子们感兴趣,咱们就教。”他们还在村里发出通知:号召更多孩子加入村里的少年足球队,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很快,二麻沽村少年足球队成立了,共24人,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自那天起,绿茵场上,经常见到孩子们训练的身影。“准备,摆臂摆臂,把重心调好。”“把球拉到脚内侧。”……“多数时间是我和李德增教,有时我俩忙,其他朋友就来帮忙。”李德新说,学习踢球很苦,但孩子们都非常有毅力,有时一个动作要反复做上十几遍,就这样,在一遍遍的训练中,孩子们的球技有了很大进步。
李德新等人商议,私下里训练不如踢一场比赛,这样可以知道薄弱环节在哪儿,取长补短。拿定主意后,他们与黄骅市翔力青训足球俱乐部约赛。“当时特别紧张,上半场比分一直落后。”李德新回忆说,他也看出孩子们有些紧张,中场休息时,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战术,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们,按照平时训练来,不要太在意成绩,尽力就好。下半场,孩子们状态明显好转,很快成绩反超,最后以3∶2赢得比赛。
自此,孩子们开始走出二麻沽村,驰骋更广阔的绿茵场。空闲时间,李德新等人还尽心尽力传授球技,他们的想法一如当初:“不奢望孩子们取得什么成绩,只要孩子们从足球中体会到快乐,健康成长就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