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会张牙舞爪。
曾看过一张照片,印象深刻。
一个男人穿着整齐的西装,却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徐徐前进。
任谁都想不到,这是连续12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
当时,钱教授赶着参加清华大学的110周年校庆,他不是故意骑自行车摆拍,而是生活常态就是如此。
相比那些出门必定要豪车,穿衣必定要高定,参加活动必定要左右护送的人,钱教授的没有架子,才是真正有能力之人的标配。
正如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亟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能力越足的人,越有底气成为真实的自己,不为表面的虚华而躁动,反而能放下架子成就自身。
因为他们知道,虚荣所装点的,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内心贫瘠的世界。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马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女人,由于出身限制,她没有办法嫁入豪门,只是嫁给了一个教育部的小科员。
即便生活安稳,可马蒂尔德仍旧不甘如此,唯恐别人看出她的窘迫,为了一次赴宴,她向有钱的姐妹借来一串“名贵”的钻石项链,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宴会上,她因为项链的加持感觉自己大放光彩,可回家却发现项链丢失。
为了购买一个相同的项链,马蒂尔德紧衣缩食十年之久,这才偿还完所有债务,或者说,才付清虚荣的代价。
可笑的是,辛苦了十年后的马蒂尔德才知道,自己当初借来的项链其实是假的,根本不值多少钱。
想想马蒂尔德的经历,觉得十分有趣。
有钱人会买假货,并且丝毫不在意真假,穷人反而喜欢真货,并且格外在意品质。
有如此的差距,也许足以证明真正拉开人和人之间差距的,并非是东西的真假,而是自己的底气。
没有底气时,背名牌包也怕被人议论是假货,有底气时,穿地摊货也不在意别人评头论足。
著名文学家苏轼身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苏轼十三岁那年,便在书房中挂了一副对联。上联:识遍天下字,下联:读尽人间书。
年少成名的他,听到了太多夸奖,从而变得有些骄傲,时常不屑与相同年纪的读书人来往,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
甚至遇到一些前辈时,年纪不大的苏轼都摆起了架子毫不尊重。
但这样的局面,却被一位老者改变。
这位老者听到苏轼的狂妄自大后,特意前来向苏轼“请教”,苏轼见老者都对自己毕恭毕敬十分骄傲,没想到老者给苏轼上了一课。
他拿出一本古书,指出其中一个字后问苏轼“这是什么字”,苏轼左看右看发现自己不认识。
老者看出苏轼的窘迫,不屑地说:“随便问一个字都不认识,还敢称自己识遍天下字”,说完拂袖而去。
苏轼听了老者的话十分羞愤,当下托人拿来笔墨,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从此,苏轼戒掉了自己的骄傲和架子,通过孜孜不倦地虚心学习,成为了真正的大文豪。
记得孟非曾说: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生活中,时常有人端起架子做人,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看不起低于自己的,各种恭维奉承高于自己的。
但真正有能力的人,见识越多,经历越多,越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更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所以他们才不会凌驾于别人之上。
反而是真正无知的人,才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甚至会因为一丁点的成就沾沾自喜。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术语:达克效应。
认知心理学认为:
当一个人能力不足的时候,往往会有莫名其妙地自信,这个错误认知来源于能力不足的人很难看出自己的能力不足,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难发现别人的优秀。
如同登山这件事,在山脚的人,可以随便猜测山上和山中的景观,甚至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但真正站在山顶的人,才清楚山顶的风景,不会妄加断言,也不会靠自己的想象去认知自己的世界,更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在山顶之上。
放下架子,便是一个人有底气的自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8 06: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