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美媒:科学家合成“最冷大分子”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02 17: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29日报道,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四原子分子——它是迄今合成的最冷此类分子。

这种奇怪的分子呈钠-钾结构,拥有超长化学键。研究人员在134纳开尔文——仅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高1340亿分之一摄氏度——的温度下创造出这种分子。1月31日,他们在英国《自然》周刊上描述了这种超冷物质。

要理解量子行为,超冷系统至关重要,因为量子力学(控制亚原子粒子的法则)在低温条件下占支配地位。这些系统也让想要进行量子模拟的科学家得以精确控制粒子的能量。例如,研究由超冷分子所构成系统中的量子行为,有朝一日或许能帮助科学家确定制造高温超导体所需的材料特性。

一个固有的两难之处在于,过于简单的超冷系统可能无法捕捉到令人感兴趣的量子系统中的全阵列行为。但是,若增加复杂性,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会变得更为困难。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量子光学研究员罗曼·鲍泽对趣味科学网站记者说:“通常,人们使用原子或离子。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控的是如下事实:量子态的数量相对有限。但是,如果我画出一个分子的所有量子态,就会将一本厚厚的书填满。其量子态要多得多。”

所有这些额外的量子态引出了更有趣的量子问题,但也使分子难以冷却。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石弢和国际合作者在上述新研究中,采用多步骤冷却程序(以激光冷却为第一步)来合成打破纪录的分子。

这种冷却方法利用了从四面八方射向一个运动中原子的激光束。该原子吸收光,进入激发量子态,然后立即释放能量、回到基态。

但是,由于原子相对于激光束的运动方式(被称为多普勒效应),原子释放的能量要多于其吸收的能量,进而令自己冷却下来。

鲍泽说:“对分子使用这种技术的问题在于,存在不止一种基态。你可能需要数以千计的激光束,这需要在技术上付出太多努力。”

然而,超冷原子是构建超冷分子的绝佳起点。石弢的研究团队利用一种超冷钠和钾原子的混合物,将这些单粒子弱结合成双原子钠钾分子。

这是技术难题真正出现之处。鲍泽说:“将冷原子结合起来的问题在于,你这样做时会加热它们。因此,你之后需要另一种冷却技术:蒸发冷却。”

由于无人能完全理解的原因,在这种冷却条件下,分子会结合在一起,实验人员无法再精确地控制它们。这一特殊挑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该领域的研究人员。

但是,通过发射得到精确控制的微波,石弢团队克服了双原子钠钾分子的结块问题,将其冷却至134纳开尔文。

在让两个钠钾分子弱结合、形成四原子分子的过程中,微波也具备独特优势。

鲍泽说:“如果你把微波调得恰到好处,那么你将获得一种在短距离内(令两个分子)互相排斥、在较远距离内(令其)互相吸引的势能。”

因此,这种首次合成的四原子分子的中心键比钠原子与钾原子之间的键长1000倍,其诞生时的温度也比此前任何四原子分子都要低得多。

鲍泽说,新发现令人兴奋,因为它们“最终将把我们带到目前在理论上尚不了解的有趣地方——比如高温超导体和制造更好的锂电池所需的材料”。(编译/裘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媒报道 量子计算研究取得新突破
...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周刊上的研究展示了如何在这些大分子中诱发纠缠状态。由物理学教授劳伦斯·卓(音)带领的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小组使用激光冷却技术将分子减速到可测量量子行为的状态
2023-12-16 17:12:00
...以来,实验学家们相继以光子、电子、原子、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作为干涉实体,实现了单粒子的双缝干涉思想实验。那么,对于高能核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不稳定粒子是否也能够作为实体产生双缝干涉
2023-01-05 22:13:00
量子混杂:与黑洞相媲美的化学反应
...究了当简单的化学反应模型嵌入一个更大的系统(可能是大分子自身的振动或溶剂)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并倾向于抑制混沌运动。Makri说:\"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大环境往往会让事情
2024-04-17 10:22:00
化学家百年来的“百宝箱”
...究人员经常使用这些仪器来研究RNA、DNA,以及其他类型的大分子和大型无机复合物,继续推进结构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门利用X射线来研
2023-08-28 01:49:00
向极微观深入,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024年09月23日 第 18 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纪伟在调试光电关联显微镜。喻思南摄头发丝,大约是肉眼可见的极限,它的直径约100微米,细胞
2024-09-23 06:05:00
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AI破解了几乎所有蛋白质密码
...有效的治疗药物。AlphaFold 3能够以更高的准确性预测不同大分子之间复合物的结构,以及大分子、小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表示:“今年获
2024-10-09 19:41:00
自从学了量子力学,我竟然学会凭空提取能量
...共振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来操纵大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状态。该小组花了几年时间计划这个实验,然后卡蒂亚尔设计了一个两个的碳原子之间传送能量的实验,两个的碳原子分
2024-02-18 10:04:00
在地球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多少个细胞?答案让人深思!
...某些条件下形成更复杂的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这些大分子可能在海洋中形成一种“原始汤”,类似于一种有机物质的“浓汤”。在这个“原始汤”中,各种分子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些更复
2024-01-18 11:03:00
...员耿晋团队介绍了如何在活体细胞内通过光介导进行原位大分子合成。这样生成的胞内聚合物为增强肌动蛋白聚合、调节细胞内微环境、生物成像应用以及癌症治疗策略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2024-04-03 07:2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