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天带大家先来关注一则
前不久的新闻
一家中接连有三人患上肠癌,这不是偶发现象,确实有一部分肠癌具有家族聚集性。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两位权威专家
为大家带来肠癌的防筛诊康
王中川|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新华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肛肠外科)主任
孙基伟|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 新华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肛肠外科)副主任
为什么一家三人都患上了肠癌
它会遗传吗?
这家人家可能罹患上了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导致的,易患结直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
那怎么知道家族中是否有遗传呢?
以下条件都满足时
建议尽快检测基因。
当一个家族中连续三代人,即祖父这代、父亲这代以及个体这一代,均出现实体肿瘤(如甲状腺、肺、乳腺、胰腺、膀胱、前列腺或妇科肿瘤等),且这些肿瘤多为单侧发生(而非父母双方同时患病),涉及的肿瘤类型超过三种时,这表明该家族可能存在遗传性的肿瘤风险。
对于这样的家族成员,强烈建议他们在40岁之前甚至更早,进行详细的健康筛查,包括胃肠镜、乳腺检查、甲状腺B超以及肺部CT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肿瘤风险。此外,他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作息和饮食习惯,也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和调整,以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除了小部分肠癌与遗传有关系外,大部分的肠癌还是与社会压力、饮食结构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说不能定时排便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增加肠癌的发病率。
关于排便频率,虽然一般认为每天一次为健康标准,但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排便频率也会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只要大便性状无特殊变化,且无特殊不适感,两至三天一次也可视为正常(注意:两到三天一次只能作为最低参考标准,不建议作为常规标准参考)。
我国肠癌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50至65岁这一年龄段,平均年龄59岁,相较全球平均年龄68岁,我国的高发年龄较早。另外,我国中青年的肠癌发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达十几个百分点。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等。
因此,对于肠癌的筛查,建议45岁以上人群将胃肠镜纳入体检。然而,对于存在息肉等病变的人群,应提前进行筛查。从临床经验来看,建议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息肉,阻断肿瘤的发生。
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息肉是肠黏膜上的突起,虽多为良性,但85%的腺瘤性息肉具有发展成腺癌的潜在风险。
因此,一旦发现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应及时进行干预处理。对于息肉的检测,肠镜检查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议大家多关注肠道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疾病。
身边一项小检查
肠癌初筛早警惕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前不久不少的六十岁以上中老年人前往社区进行了大便潜隐血筛查。
这是上海针对六十岁以上的居民设置的一个医疗服务项目。自2013年起,大便潜隐血筛查项目已持续开展十一年,累计检测人次达589万,惠及居民300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作为市级筛查中心,亦是国家级的早诊早治培训基地,对此项目有着深厚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
经过这十一年的努力,上海市在肠癌早期诊断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最初的12%提升至当前的45.5%。由于早期检查率的提升,上海市的肠癌治疗水平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五年生存率也从57%提升至85%,充分证明了这一项目的成效。
当然如果筛查结果呈阳性,也不要惊慌失措。这并不一定直接指向大肠癌,它仅作为一个初步的筛查手段。实际上,消化道内任何部位出血,例如牙龈出血量大、胃黏膜出血、痔疮出血以及炎症性出血等,均有可能导致筛查结果呈现阳性。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建议前往指定的、具备正规资质和服务能力的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以获取准确的诊断结果。
肠癌保肛还是保命
只能二选一吗?
一些肠癌患者的初步评估结果,提示根治性手术切除困难、保肛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望。实际上,部分直肠癌患者在经过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后,肿瘤可能实现缩小和降期,从而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或提高保肛治疗的可能性。因此医生在制定手术方案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既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尽量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
来源: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4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