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丝路魅力 穿越古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02 03:5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丝路魅力 穿越古今

——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走进甘肃

本报记者 张 盼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02日 第 04 版)

丝路魅力 穿越古今

图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丝路魅力 穿越古今

图为两岸记者参观敦煌莫高窟。

“儿时地理课本上有关于河西走廊的内容,我也读到过相关的诗歌,如今身临其境,真有圆梦的感觉。”《台湾导报》记者蔡淑娟说,在甘肃既能领略壮美风光,又能时时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呼应联结,她会通过生动细致的报道,让更多台湾朋友爱上这片土地。

在国台办和中国记协组织下,来自海峡两岸23家媒体的40余名记者近日走进甘肃,在一周多时间内,深入兰州、武威、张掖、敦煌等地,感受穿越古今的丝路魅力。

“好像坐上时光机”

“一眼千年,值得留恋。”此行最受两岸记者关注的采访点当属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下,驼铃悠扬,莫高窟静静伫立,崖壁上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壁画、2400余尊彩塑,诉说着千载时光。它凝结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

“在一个个洞窟里,听九色鹿等经典壁画的故事,好像坐上时光机穿越回了古代。”台湾自媒体人李宣说,“没想到一幅幅壁画可以呈现出这么多精彩故事,不同朝代的风格也有差别,这让我大开眼界。”

“敦煌艺术在台湾很受欢迎。”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对两岸记者说,与台湾专家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敦煌艺术在岛内展览并走进校园,多年间,两岸关于敦煌艺术的交流合作绵绵不绝。“应该更深入地向台湾朋友介绍敦煌,也欢迎他们实地来看一看,进一步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来者何人?家住何方?前往西域有何贵干?”“我从台北来,要去关外卖台湾珍珠奶茶!”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关长”(古代守关官员)李森与台湾中视记者严珮瑜的这番对话,让人顿生“穿越”之感。

“艋镕商贾严珮瑜,西出关塞开展贸易,一路畅通!”李森笑着将“关照”(古代通关凭证)填好归还。台北古称“艋镕”、台南旧称‘承天府’、金门岛曾叫“浯州”……接待过众多台湾游客的李森,早对宝岛各处古地名深谙于心。“不信你们来考考我?”李森朗声笑道。

“眼前美景添美意”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其图像随后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馆内文创团队打造的“丑萌”奔马玩偶,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多名大陆记者特地带着此前购买的文创玩偶“回乡省亲”,所到之处如有小小“马队”随行。

在张掖的山丹军马场,玩偶“马队”与奔腾骏马相遇,实现了“梦幻联动”。这里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军马场之一,工作人员骄傲地告诉两岸记者,他们的首任“场长”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军马场夹于祁连、焉支两山之间,控扼河西走廊咽喉要塞。此处驯养的山丹马,伴随汉家将士驰骋在黄河以西的辽阔大地,尽忠职守,保家卫国。

盛夏时节,远眺可见祁连山皑皑雪顶,映衬军马场丰美水草绿意更浓。不远处,更有万顷油菜花金浪接天,诸般风景令人应接不暇。“离离原上草”“天苍苍野茫茫”“祁连山下好牧场”……台媒记者们不禁吟诵起记忆中的诗句和歌词,并感慨正是千百年的文化底蕴、现实中的生态保护,让眼前美景更添“美意”。

“山丹马是老一辈牧马人培育的军马新品种,体质粗糙结实,躯干粗壮,重点是耐高寒耐粗饲。”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生军介绍,马场近年来以山丹马保种和培育速力马为主,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定位,经营项目也以保护生态优先。

微雨初霁,张掖七彩丹霞色彩更显艳丽。面对此处罕见的丹霞地貌、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两岸记者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区讲解员李俊玲说,希望更多台湾同胞能亲眼看到这里的壮美奇观,领略大自然赋予河西走廊的奇妙风采。

“跟着国家政策走”

“采访团哪些是台湾记者,请举个手。”甘肃正文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建华来自台北,兴奋地发现许多“老乡”。1999年,钱建华随多名台湾企业家朋友前来甘肃考察。“恰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们想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就这样一待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从投入乡村振兴到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农业,钱建华始终坚持“跟着国家政策走”。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能为蔬菜水果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也适合发展现代农业。”钱建华说,“农林22条”等惠台措施,也为台商扎根大陆提供利好。“我们现在拥有126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和4座冷库,去年全年销售额800万元人民币,有效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平均每天50人,最多时超过100人,为他们带来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收入。”

“希望更多台湾同胞尤其台湾青年多多关注甘肃,关注西北,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里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辽阔,或许可以找到适合投资兴业及自身发展的项目。”钱建华说。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民乐工业园20万平方米的现代智能温室内,鱼骨状排列的串番茄吸引了两岸记者的注意。进口椰子壳打碎制成的椰糠包代替土壤,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幅节约水肥,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台湾农业发展得天独厚,有比较好的条件。在戈壁沙漠发展农业,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副董事长马咏睿说,看到当地运用科技来发展农业经济,让他感觉很兴奋。“相信两岸农业科技相互结合,会有很好的发展。”

“这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行程1100公里,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对甘肃的了解更加全面立体。”采访团团长、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陈斌华说,记者们生动鲜活的报道,能让台湾同胞从历史的甘肃走进现实的甘肃,并对发展进步的新时代大陆有更多认识。这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互相了解,也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蓄更多正能量。

从敦煌起飞的返程航班上,大陆记者云静望见当地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的集热塔,在陇上大地高耸闪耀,她拍照并分享到采访团微信群。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蓝孝威说,近10年间他3次来甘肃,本次采访中光热发电项目的出现让他惊叹。“产业更多元,技术更进步,甘肃这些年,发展真的很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岸专家学者共话陇台文博交流合作
...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情系丝路 相约陇原——两岸文化联谊行”。在为期10天的活动中,两岸专家学者一行沿着古丝绸之路,走访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
2024-09-21 03:43:00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探寻丝路文明 感知时代中国——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甘肃行圆满收官□ 本报记者 郭子腾陆上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2000多年前,瓷
2023-09-14 06:59:00
到中国美术馆,看敦煌壁画“活起来”
...京3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今天上午,“丝路歌韵:敦煌舞乐服饰展示专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舞乐中,敦煌壁画在馆内馆外“活”了起来。演出以敦煌壁画为灵感,呈现
2025-03-30 17:32:00
...等7处5A级大景区。每年“五一”到“十一”假期,这些“丝路游”大景区游人如织。可一到冬天,这些景区会进入明显的淡季。然而,今年入冬以来,在冰雪奇观和高质量的“反季节”旅游服务
2023-12-18 05:45:00
...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主题深入对话,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凝聚广泛共识。敦煌文博会是我国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本届文博会共有开幕式、
2024-09-24 06:01:00
数字技术让“诗和远方”更具魅力
...基地后,首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数字动漫作品,也是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之后,甘肃本土原创打造的反映敦煌历史文化的又一部艺术作品,填补了我省在数字动漫领域的空白。其相关衍生产
2024-05-21 02:14:00
飞天绳韵舞动丝路古郡 2025年全国跳绳联赛(甘肃敦煌站)绽放青春风暴
...赛事,全国跳绳联赛首次落子甘肃敦煌,以飞扬绳彩为千年丝路注入青春活力。赛事面向7岁及以上选手,设置计数赛、花样赛、表演赛、规定赛、DDC交互绳大赛、传统特色项目,共计6个大项
2025-05-20 13:33:00
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相约甘肃活动圆满收官
...共和国、马来西亚和突尼斯等8国的10名外交官行陇原、访丝路,至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近距离感悟甘肃传统文化魅力,感知新时代甘肃风采。9月6日,驻华外交官们还应邀参加了第六
2023-09-09 17:17:00
“洞窟式”沉浸体验 《乐动敦煌》剧场上元市集再现丝路盛景
...剧场的上元市集则是以古丝绸之路文化交融为背景打造的丝路非遗文化互动街区。市集建成东市汉唐街、西市西域街和中心美食市集广场,设有云阙飞仙牌楼、宾至叠瀑、云阙仙宫、上元安康踏歌台
2023-07-30 21: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校馆弦歌|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为冰雪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项冰雪文化科研阵地。成立仅一年便斩获“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双重认证
2025-11-13 22:28:00
数据会说话|吉林的冬天,又要“热”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雪季的脚步近了,吉林的冬天正蓄势“燃”动!11月22日,吉林省新雪季开板大会,将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启动
2025-11-13 22:28:00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网约车管理模式数智化再升级
长春机场停车场在“三专三区”分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长春机场携手网约车运营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
2025-11-13 22:28: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吴疆】
2025-11-13 22:30:00
网友留言板丨有网友建议长春地铁报站增设地标提示 官方回应:计划对需求大站点持续优化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留言,表示希望长春地铁能优化语音报站内容,增设周边重要地标提示。该网友表示,长春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
2025-11-13 23:00:00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