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尚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高校文化育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是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无缝融合的实践产物,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现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与力量之源。文化在滋养品格、涵育思想、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文化育人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来育人和教化人。新时代新形势,高校在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对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明确价值导向和把握文化育人时代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特征及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使全媒体传播驶入了快车道。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变化。一方面,全媒体的“四全”特征突破了高校教学、实践教育、课堂讲授等方面的时空局限、物理连接、主体地位和功能定位,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育人环境复杂多变,各类育人资源整合难度大、各部门协调推进难度大,“全媒体+”系统构建困难,技术要求全面提高,全媒体人才瓶颈日益凸显,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基于全媒体环境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的全新境遇,高校文化育人在理念、内容、方法、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高校文化育人理念持续加强,特别是文化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关键一部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新时代全媒体理念还需进一步融合,理念与实践还存有差距。二是高校文化育人内容建设单一,传统育人资源、校史育人资源丰富却未在全媒体环境下充分焕发出新的活力,高校文化育人内容输出还受多方面影响。三是高校文化育人方法正在更新升级,但由于全媒体发展迅速,新兴技术运用不够及时,产出作品仍显不够“新潮”,不能有效吸引青年学生。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逐渐壮大,但对文化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低不一,形成的育人合力有限,队伍质量有待提高,适应媒体发展还不够全面。
从育人理念来看,高校文化育人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全媒体思维,正确看待全媒体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影响。
从育人内容来看,要用全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技术传播高校青年学生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注重挖掘高校地理环境、学校历史、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规章制度、先进典型人物等内在资源,通过创建紧扣时代特征的高校文化品牌,推动高校文化内容满足供需要求。
从育人载体来看,高校文化育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青年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学校新闻、校园生活等角度切入,把握契机、鼓励原创,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内容。
从队伍建设来看,高校文化育人要突破壁垒,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加强教育主体,特别是一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提升校园文化建构能力,健全育人机制,为高校文化育人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运行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本文为内蒙古工业大学2022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研究”〈批准号:DSWT202207〉的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