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刘邦想要换太子,只是因为刘如意更像刘邦自己。这样的想法就太肤浅了。那个时候刘如意才多大,能看出来什么呢?还有人认为刘邦喜欢戚夫人人,所以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太天真了。
自古皇家无亲戚,换太子从来不是个人喜好,而是背后的太子母族势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外戚。要知道老刘家从刘邦、刘恒、刘启到刘彻,那都是绝对的政治机器,他们不可能用感情去考虑这些事情,帝王家不像我们普通人家。家里仨瓜俩枣,得讲亲情,选太子关系到一个帝国的继承权,讲感情,《资治通鉴》恐怕连一页都活不过去。
我们先分析一下刘邦建国初期的权力结构,有刘氏宗亲、带资进组的异兴王、丰沛功臣集团,还有吕家这个外戚大股东加外功臣的复合体,而丰沛功臣集团又和吕家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因为他们在刘邦起事前就在一起,更何况樊哙还是吕雉的妹夫。我们可以想象此刻称帝后的刘邦在面对吕家这个庞然大物时是什么心情?而在汉初时期的皇权,远远不是咱们认知里的一言九鼎,基本上更类似于周天子。所有的封国,你不管是刘姓还是非刘姓,都是有实权有军队的,枪杆子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那么对皇帝而言,更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以及血脉传承的稳固性。随着异姓王被剪灭,刘姓诸王其实并不在权力中枢,而是坐落在各个地方,起到拱卫皇权的作用,这是刘邦的兜底策略。如果中央出了问题,各路刘姓诸侯王就会勤王,保证江山不会易姓,而真正处于权力中心的是外戚和功臣集团,但是吕家本身就集外戚与功臣于一身,又和丰沛功臣集团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于是吕家就具备了篡权的实力和资本。
刘邦假如太子成功地换成了刘如意,那么吕家就失去了继承权,所有的股份就无法变现,就只剩下功臣这个唯一的身份,那么格局就成了戚夫人为代表的外戚、功臣集团,刘姓宗室三足鼎立,这样朝局才是最稳定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缺陷,就是刘邦的年龄太大了,执政时间太短了,没有时间去扶持戚夫人的势力。如果刘邦再年轻十岁二十岁,就有时间去完成这些操作。比如汉武帝通过扶持卫子夫一家子,从而实现掌控朝局。
既然如此,那么当初刘邦为什么还要立刘盈做太子呢?这也是形势所迫。汉元年刘邦称王,同年册封吕雉为皇后,吕公为临泗侯,这是吕家投资的第一次套现。但要注意的是,此刻嫡长子刘盈并没有被册封为太子。到了汉二年,刘邦四月彭城兵败,逃到吕泽大营,六月,刘盈就被立为太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刘邦在彭城兵败逃亡时,遇见了刘盈和鲁元公主,就带着一块儿逃跑,中途多次踹两个孩子下车,每次都是夏侯婴把孩子又捡了起来。那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马车当时跑得不快,因为如果跑得快的话,你踹掉一次孩子有可能都摔挂了,不可能踹掉多次还没有事儿。第二,后面有楚军追,但是已经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了,因为刘邦和夏侯婴这种操作是很耽误时间的。既然距离已经非常远了,为什么还要踹孩子下车?答案只有一个,刘邦要借楚军之手除掉刘盈,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有很多人认为刘邦这个时候只顾着逃命,还能想到这些?刘邦这样做就是因为孩子被楚军捉了还能活,两个人同时被捉了,那就活不了了,虎毒还不食子呢。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这就是刘邦能当皇帝,而其他人只能当打工人的原因。彭城战败看似惨烈,实际上并没有非常实质性的损失,单纯就是因为项羽的三万骑兵直接把刘邦指挥部给偷了,然后群龙无首,又是联军,所以直接就散了,刘邦手下的将领无一人牺牲在这次失败中。所以说刘邦此次的失败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惨烈。其次,假如一个人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孩子,那当然舍不得,但是当你有四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的时候,你还会在意那个你最讨厌的老婆生的孩子吗?而此刻,楚军离刘邦已经很远了,你把两个孩子踹下去,在古代那个战乱年代,又是荒郊野外,这两个孩子能不能活下来它都是个问题,而且你就不担心踹下去的时候不小心直接摔挂了吗?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借楚军之手,干掉吕家的孩子,以绝后患。
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假如刘盈和鲁元公主直接挂在了这次逃亡中,刘邦逃到了吕泽的军营,刘邦对着孩子他舅舅开始一动输出,你妹妹没有逃出来,被楚军俘虏了,孩子也死在楚军手里了,吕泽这个舅舅听到了会干什么?肯定是同仇敌忾,给外甥报仇。于是,刘邦不动声色地将吕家这个大股东外戚功臣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功臣,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绝佳的机会,刘邦没有理由不踹上这一脚。可惜憨厚的夏侯婴同志哪里能想得到这么多的利益分配呢?所以才有了刘邦多次气得想要砍了他,但又不能砍,砍了谁来驾车逃跑呢?等到了吕泽的军营,舅舅一看,外甥摔伤了,再一问,大外甥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我爹踹我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吕泽怎么想。自古娘亲舅舅大。
吕雉此刻还在楚军大牢,吕泽一定要为自己的妹妹出头,而刘邦又正需要吕泽出兵对抗项羽,随即刘盈就被立为了太子。刘盈这个太子之位更多的是为了稳住吕泽及吕家的一种妥协,多少是受了点胁迫的,错过了这次最佳的机会,就只能再寻找机会了。同时,吕家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吕释之开始专职保护刘盈,吕泽继续带领部队刷功绩。这就很好解释了吕后在后面为什么不愿意刘盈带兵平叛,而是让刘邦带兵出征的原因。有些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让人不得不防。
在刘邦登基称帝后,又一直在筹划着换太子,刘邦也为此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但是在刘邦看见“商山四皓”后,就放弃了换太子这一想法,真的是因为四个文坛大咖的老头儿就能够彻底的打消刘邦换太子的想法吗?怎么可能。刘邦是谁?一路打杀过来的四个文人根本吓不到他。刘邦当年也请过商山四皓,但没有请动。那么这样的人会因为刘盈的一封信,外加吕后许诺的金银财宝就出山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里面肯定是张良在积极运作之下的结果,他不只是只出了个主意那么简单。汉文帝上台后,为何要诛灭张良的后人?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标志性的事件也就代表着朝臣已经全部完成了战队吕家,而不战队吕家的都已经被干掉了,比如韩信。所以就有了刘邦对戚夫人说的,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了他们四个人辅佐,看来太子的羽翼已成难以撼动了,而戚负人的命运也就在这一刻注定了。吕雉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差点摘去吕家胜利果实的人。
刘邦难道会不知道他这样操作失败之后戚夫人一家命运和结局吗?他当然知道,但是和国家的稳定比起来,这点个人感情又算得了什么呢?刘邦就会这么认输吗?当然也不会,“白马之盟”就是为了防范外戚篡位而设立的。在当时而言,最大的防范对象就是吕家,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这就相当于给所有人开了个后门,只要非刘姓被封了王了,你们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清君侧,然后你就是功臣,我们老刘家就会给你封侯。吕雉在的时候,她本人尚且能够维系外戚集团、功臣集团、刘氏宗亲的平衡,维系着多方的利益平衡,同时靠强权给自己吕家大肆封王封侯,践踏白马之盟,此刻的功臣集团集体装哑巴,但靠强权支撑的东西往往长久不了。
吕雉去世后,平衡被打破,很快吕家就因为践踏白马之盟,被功臣集团联合刘氏宗亲剿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8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