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湖评论:总有一种选择让人热泪盈眶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12 20:59: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3月1日,2025年西部计划报名通道正式开通,各大高校学生踊跃报名,用行动书写着对西部的向往。3月7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讲述了多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故事里满是青春的奉献与担当,让人为之动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实施20多年来,已经有54万名青年跨越山海,为西部地区和基层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奔赴西部的选择,绝非简单的位置变换,更体现了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的深度交融。就像“5·12”汶川地震后,志愿者王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服务期满后,他毅然放弃市区优渥条件,申请重返北川成为一名警察。从参与灾后重建,到守护新北川,王鹏始终牢记使命,在夜间巡逻、纠纷处理等工作中倾注心血,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中山大学的汪艳同学亦是如此,她曾在西藏支教一年,研究生毕业后,再度进藏,在林芝一中担任历史课老师。志愿服务让她深深爱上这片土地,如今已在当地结婚生子,扎根于此。从志愿者到“永久牌”,他们跨越千山万水的选择,正是对时代召唤最热烈的回应。他们以行动诠释着:只有当青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频共振,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尽情迸发。

投身西部的征途,是当代青年挥洒奉献汗水,实现自我成长的奋进征程。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火种,不仅点亮了山区孩子的未来,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感恩、奉献与担当的种子。2002年辍学打工的11岁康胜美被当时正在支教的徐本禹带回了课堂,后来成为徐本禹教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2014年毕业后康胜美选择回到为民小学,接过支教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支教老师,续写着动人的温暖篇章。从四川凉山走出的青年苏正民,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他怀揣着改变家乡孩子命运的梦想,助力大山里的孩子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苏正民在采访中曾经动容地说,帮助他人,让更多人更好地活着,这样的人生才更具价值与意义。从曾经的受助者到如今的“点灯人”,康胜美与苏正民的故事,不仅仅是爱心的传承和接力,更是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找到青春价值的真实写照。

基层实践的沃土,是当代青年淬炼本领、锻造品格的熔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二十余载如一日,持续接力,奔赴西部偏远地区支教。他们无畏路途遥远与条件艰苦,深入到山村里的学校,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希望的校园。他们不仅为孩子们带去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知识,还精心组织绘画、音乐、体育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打开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精心备课,不断打磨教学技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还有的志愿者凭借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地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养殖难题,真正把论文写在了西部大地。这些青年在基层的风雨洗礼中认识到,山村里的课堂没有花团锦簇的浪漫,基层的工作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的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理。就像一位支教志愿者感慨的那样:“在服务期间攻克的每一道难题、站上讲台讲授的每一堂课,都是人生最珍贵、最扎实的毕业证。”对于青年人来说,行走在西部大地,服务于基层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堂生动的、沉浸式的“大思政课”呢?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当青春遇上西部,这样的选择总是让人热泪盈眶。二十多年光阴流转,变的是一茬又一茬青春的面孔,不变的是那“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赤子之心。这或许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播种春天,收获希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息愫(湖北省团校 )

责编:郭蕾【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
2025-05-05 09:20:00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一眨眼,在初秋之际,巴黎奥运会完美落幕,在这场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中,中国00后健儿以非凡的表现吸引了全球目光,他们不仅赛场上气势全开勇争奖牌,赛场外精
2024-08-12 17:38:00
再现“10 10 10 10 10 10 10”。北京时间8月6日晚,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7岁的中国选手全红婵蝉联奥运冠军
2024-08-07 18:19:00
8月16日晚,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郑钦文、庞众望、李东三位闪亮的名字,以青春之姿深深感动着亿万国人。回望近年,感动中国的舞台从不吝啬为青年人喝彩,2023年在黑暗中
2025-08-17 21:49:00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郭玺,在腾格里沙漠筑起绿色长城,他秉承前辈“一代一代干下去”的绿色承诺,加入八步沙治沙队伍,从此便扎根荒漠,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年华无悔地奉献给治沙造
2024-05-01 18:19:00
电影《长安三万里》自上映以来,就获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影片中的48首唐诗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看诗人高适的志在高远,功成身退,听诗仙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高呼,令人心潮澎湃,
2023-07-25 15:04:00
近日,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问苍茫》圈粉全网,该剧播出后每集平均收视率2.54,在CVB总局大数据份额占10.835%,排名全国所有频道第一
2024-02-06 17:07:00
近期,当阳姑娘周娟十年间连续三次赴海外执行维和医疗任务的故事经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到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中国大爱被纷纷点赞,广大网友掀起了向榜样学习的热潮,纷纷争
2023-10-31 16:01:00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2025-09-10 10:3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对话陈铎:让更多人关注沙滩文化
多彩贵州网讯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沙滩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影响力。”11月11日下午,受邀参加遵义沙滩文化诗文名篇朗诵会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2025-11-11 22: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穿”上它,还能多走一公里!
大皖新闻讯 系好腿带、扣紧腰带,穿上“机械护膝”爬楼梯,竟然毫不费力。11月11日上午,“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5-11-11 21:29:00
融合艺术与体育,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广州香江1号艺术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本次展览遴选雕塑家
2025-11-11 21:29:00
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今天,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开幕
2025-11-11 21:29:00
多国诗人相聚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2025-11-11 21:29: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