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8 06: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龚丹韵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堵车更堵心 新华社发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医院外边路上的绿化带让给停车位,步行空间更友好。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医院门口排起车辆长龙,与骑行道有冲突。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医院精心设计过的专用车道,骑行道特意放在左侧。

医院门口,需要怎样的空间

空中连廊连接马路两侧的医院建筑,便于过街。均资料图片 医院门口,是人流高度密集的空间。不仅车辆易在此拥堵,就医者和步行通过者也常常摩肩接踵,体验不佳。每到早晚高峰时间,出动警力维持医院门口的秩序更是一种常态。

那么,在有限的空间中,医院门口能否通过更好的动线设计、更精细化的管理,变得相对有序和便捷呢?记者跟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走访几家医院门口,听他现场分析——堵点如何造成,怎样的细节改动可提升人们在就医路上的体验。

本报记者 龚丹韵

进门难,近门难

江浦路地铁站2号口,毗邻新华医院控江路上的门。记者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在此碰头,一路跟随,听他现场分析医院门口的空间情况。

当天正值工作日的下午,并非就医的高峰时间。控江路为6车道,整个片区放眼望去,空间宽敞,但步行道依然乌泱泱挤满人。

原来,通往医院的上街沿,狭窄得仅够一人通过。它的内边被绿化围栏挡住,外边被非机动车停满。步行者夹在中间,举步维艰。一个家属推着坐轮椅的老人从反方向迎面而来,不得不一路大喊“请让一让”。

此外,该地铁站出口处有4级台阶,没有无障碍缓坡和扶手,作为医院门口的地铁出口,十分不便。

再往前走,来到医院大门的另一侧,街边小店琳琅满目,鸡蛋饼等小吃吸引人驻足购买,本是便民的好事,但狭窄的步行道上,行人时不时停下买吃的,通行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早高峰时段,这里直接堵住。”一个正在买点心的女士说,“医院门口,没办法。”

医院门口的步行窄路究竟有办法拓宽吗?“有的,从现场看还有好几个方案。”潘海啸说。

比如门口100米范围,禁止非机动车在此停放,可以释放出一倍空间。比如医院的围栏退后一些,让出绿化带的位置,也能拓宽步行道宽度。

还有一种改造方案,和医院大门口的车行设计有关。紧挨着医院大门的最右侧机动车道被路障挡住,不允许车辆进入,导致同向3车道临近医院时人为变成2车道。到了大门口,路障才会隐身,车辆才能从中间车道拐到右车道靠边。这个转弯实在麻烦,大部分车辆选择干脆不靠边,直接在中间车道略微偏一下车头,打车的人也在中间车道上下车,导致后车原地等待,中间车道被堵。换言之,这样设计的路障,直接浪费了2条车道。行人在中间机动车道上下,与非机动车道上的骑行者形成冲突,增加了安全风险。

潘海啸认为,与其浪费右车道,不如把它改为步行道,或规划为进入医院的专用机动车道。用足空间,也更加便于管理。

江浦路上还有医院的大门,上街沿同样十分狭窄,行人几乎贴着医院大楼边行走。

一些来医院的机动车在此停下放人。大门口的管理思路同样奇怪:从红绿灯起,就设置路障禁止机动车驶入右车道,这条车道的前半段几乎闲置,机动车只能使用其他车道,直到靠近医院大门时路障消失,机动车才能靠右边停。

临近下午非就医高峰时段,大门口依然有3个工作人员管理车辆。如果车辆想要进入医院内部停车场,那就继续在右车道排队。记者看到,排队车辆一眼望不到尽头,堪比路边停车场。

值得一提的是,江浦路用作排队的右车道,实际上没有紧挨着医院大门,机动车道与大门之间还隔着厚厚的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也就是机动车与骑行者,很可能发生路线冲突。

在潘海啸看来,这一段江浦路,取消一部分绿化带可释放很大空间。重新规划骑行道,不要让骑行道夹在机动车与医院大门中间,又能释放一部分空间。提前从红绿灯开始,就把江浦路右车道用作医院专用排队车道。

此外,医院附近有两处公交车站,但都不在大门口。一处大约离门口300米,距离略微尴尬,但凡多移近门口一点,就能极大地方便老弱病残人群。还有一处公交车站,位于江浦路马路对面。但江浦路很长,中间没有人行道可供穿过,需要走到江浦路尽头,再过马路后折返,“明明就在眼前,却要走不少路。”一个等车的阿姨这样说。

反常设计让堵点“返常”

位于仙霞路的同仁医院大门口,其交通设计几经改进变得有序。

仙霞路前一个路口红绿灯离同仁医院大门仅几百米,距离十分短。一旦机动车在医院门口稍作停留,后边车辆就很容易堵到红绿灯,从而影响整条仙霞路。客观条件不允许它像江浦路那样整整一条长路供机动车排队,还能刻意闲置一段。

经过近几年不断摸索和改进,如今,同仁医院门口的车行设计与潘海啸在江浦路提出的方案不谋而合。

首先,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绿化带被拆除,同向原有3条车道不变的同时,右边凭空加出一条车道。其次,从红绿灯起,就采用物理隔离,把右车道划成医院专用车道。再者,有一个细节反常规但合理:为了不让骑行者与靠边机动车冲突,在专用车道内,左侧为骑行道,右侧才是机动车道,便于机动车直接靠右停车。需要驶离的车辆也可以从这条专用车道的虚线处变道驶出。平日里,一个警察在入口、一个警察在出口维持交通秩序。高峰时段,红绿灯处增加警力提前疏导。

同仁医院后勤保障部主任徐文蔚告诉记者,原先在青溪路与仙霞路交会处,车流、人流交错,十分拥堵。

2021年,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多次实地观察、反复研究,与医院领导沟通协调,听取院方建议,最终推敲出这套改进方案。

为了疏导马路上的拥堵,医院还在院内专门设置“即停即走”通道。车辆可以临时进入医院,方便患者迅速上下车,随后沿着“即停即走”通道绕一圈后,驶出医院,由此缓解外面大马路上的拥堵。车行与人行动线区分清晰,实际效果显著。“过去,我们医院每年收到的停车投诉大约40起。改进之后,一年只有4起。”徐文蔚说。

不过,医院内部的停车空间依然严重不足,如果机动车不能即停即走,停车成为老大难。在交警部门协调下,周边的小马路如林泉路、泉口路、青溪路等,都设置了路边停车位。近几年也在协调周边资源,把部分小区白天空置的车位利用起来。院方还收回了第三方对停车场的经营权,自己管理,并在“上海停车”的小程序上增设同仁医院预约停车服务,可预约停车。

同仁医院的案例说明,医院门口的拥堵、混乱并非“存在即合理”。“用心推敲、有所作为,对问题不要视而不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潘海啸说。

窄密路网,通路不窄

中山医院地处寸土寸金的徐汇区,老城区路网又窄又密,大多为单向2车道。这里附近的三甲医院高度集中,客观上空间局促,优化难上加难。潘海啸对中山医院门口空间的评价却不错。即便早晚高峰,车速较缓,拥堵加剧,医院门口依然是有序的。

沿着平江路、枫林路步行,交叉街角处就是中山医院的出入口之一。令人意外的是,这段上街沿比较开阔,甚至比2条机动车道还要宽,步行体验并不差。有限的小马路中,行人优先级一目了然。此处医院入口为敞开式,不仅在街角有一个门,街角以及向两边延伸的大三角区,至少有3个通道可直接进出,人流分散,比较方便。

沿着枫林路往前100米,它与医学院路的交叉街角也有通道可以进出。此时,拐向医学院路,可清晰看到车库指路牌。继续向前,则是2座空中连廊,横跨医学院路,把马路两侧的医院建筑打通,进院后穿马路不用“占”马路。“尽管这里马路小,但是连廊的设计非常好。”潘海啸说。

进入医学院路的中山医院园区,历史建筑呈现眼前。走在里面,有一种身处古典园林的舒适感,不见现代医院建筑的白和冷。红蓝相间的古典长廊,两侧时而是开放的缺口,露出户外的一点绿化,时而是通往各个功能区的通道,沿着主廊道一路往前,不易迷路。

“老房子未必比新楼差。它如果使用得当,功能规划合理,反而有温暖的感觉。”潘海啸说。

长廊尽头,转向户外,3栋建筑距离较近,但全部由空中连廊连接,其中连廊的一个节点还专设盘旋而下的楼梯,供人中途走到地面。

这里的院内小路并不宽敞,刚好容纳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步行道,两者用一排路障相隔。车行动线与人行动线互不干扰。临近大门口,堪比城市街角公园景观的亭台水榭映入眼帘,风景宜人。

大门口的中山医院总平面图也证实了记者一路走来的体验:16个门,出入口多,几乎与街区融为一体。所有建筑间距都很近,但画成蓝颜色的网络阡陌交织,仿佛水系图一般。这些“阡陌”就是空中连廊,可见“毛细血管”的密集程度。

潘海啸分析,在窄密路网的格局下,中山医院门多,便于行人分流。同时,车行与人行动线安排合理,并不打架。高峰时期这里免不了排队和车辆拥堵,但依然保持秩序,并不混行,对过境车辆的影响也尽可能降到了最低限度。

或许得益于“梧桐区”适合漫步的路网,这里的公交车站几乎都在医院大门口,过马路距离短且方便。美中不足的是,车站站台与机动车隔离栏都是有一级台阶高度的上街沿,两者中间隔着凹下去的骑行道。对老人、行动不便的人来说,相当于要上下两次台阶。此处的骑行道如果能在高度上拉平,就能实现真正的无障碍出行。

距离中山医院2公里不到,则是龙华医院。它占地面积不大,就一个街角的方块。沿着零陵路骑行,龙华医院在这条路上至少设置了2个出入口。看得出,一些细节经过思量了。比如,出入口的上街沿与马路直接斜坡相连。记者目睹一个轮椅老人由家属推着,很方便地沿着斜坡来到马路边打车。其中,沿街的药剂楼还单独开了一扇小门。

零陵路的上街沿本不宽敞,但即便停放了一排非机动车,步行体验却不差。原来,这里的上街沿绿化带做了改动,有一段空出来的空间标有自行车符号,专供非机动车停放,占据了原本绿化带的位置。步行者走在上街沿外侧,更靠马路的一边没有遮挡物,通行便利,这里的设计不像常规上街沿:非机动车占据外侧,行人被夹在绿化带与非机动车的中间。

转到宛平南路的大门,步行宽度变窄。医院大门的旁边是职工专用入口。宛平南路较为开阔,为单向4车道。因为没有反向机动车,大门口便于管理。医院门口没有特意设置长排路障,也没有多个工作人员守岗,车辆仍然有序流动。

一个居民说,这条路上下班高峰车流量较大,但是单向车道便于管理。离医院大门不远处就有一个公交站。高峰时期,一些车辆停靠公交站台,为医院门口提供了“缓冲”。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监李正涛长期设计医院,对其中的规范和逻辑较为熟悉。

他分析中山医院和新华医院的交通情况时说,因为历史因素,中山医院园区占地面积大、楼层低,分成几个小方块,独立出入口多,步行体验好。但它也伴随一个劣势,不熟悉的人不知道从哪个门进出。比如患者想要去急诊,看到有门就进,结果发现是住院部。不过这样也无妨,走错的人顶多在医院内部找路,至少不会对大门口和大马路造成拥堵。

新华医院则是另一个典型,地小、楼层高,一栋高楼承载的人流量大,但是它的占地空间小,动线规划客观上有难度。加上医院建筑是不同时期建造的,地下车库无法连通,所以交通组织效率较低。

按照规定,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应避免影响道路交叉口的正常运行。所以如今新建医院的出入口一般不会选择开在街角,至少离红绿灯有50米距离。但细究起来,规定指的是“机动车出入口”,并非“行人出入口”。由于历史原因,徐汇区的几家老医院周边为窄密路网,适宜漫步,车速不快,街角设置步行出入口,体验确实更好。

与刻板印象不同,并不是新建地块、大马路上的新医院更加宽敞、便民。反倒是小马路、窄路网,如果使用得当,对行人更加亲切、友好。尤其是开放式街区,医院出入口多,人流分散。利用周边小马路,做好人行与车行的动线规划,两者互不干扰,就会井然有序。加上附近公交车站、地铁站多,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也多,相对减轻了车流压力。

医院门口如何更加合理、通畅、友好,不是医院一家之事,需要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协调,一起“保通”。

协调机制比结果更重要

专家对话

记者:医院究竟需要几个门,如何设置大门,有什么讲究吗?

李正涛:医院从规范角度要求,不应少于两个门。一个为人员正常出入口,一个为医疗废弃物、物流等出入口。这是最低要求。

理想状态,大门根据功能来区分。比如门诊一个口,急诊一个口,住院一个口。救护车进入急诊比较方便,探视的亲友也不用与门诊病人在同一个口排队。此外,最好能为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安排单独出入口。

记者:那么门口步行道有宽度规定吗?

李正涛:一般不少于1.5米。新华医院步行道上有一些障碍物、电线杆、停车区等,真正可供步行的宽度不好算。

这背后涉及不同部门的协调。比如,市政部门负责马路,消防部门负责消防设施,绿化部门负责绿化建设,交通部门负责公交站,各有管辖范围和职权。有时候弄得不巧,在一个空间里,可能与医院门口空间没有很好地衔接。

记者:医院门口空间的畅通和有序,您从设计角度怎么看?

李正涛:大体来说有两种解决思路:或者院内解决,或者院外解决。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案例。该医院占地很小,只有一条短路可以开大门,按照要求,我们设计了两个口子。但是马路势必拥堵,怎么办?房子集中在中间,建筑外面成为环路,人如果太多,可以沿着环路排队,只要人流有序流动,就不会堵住外面的马路。但这是囿于客观条件,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般而言,新建医院时,交警部门、交通评价部门会一起介入,对一些问题进行专业评估,比如在什么位置开口更加合理。

最近几年,我们的团队多次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等项目。打破管理边界,多部门协调,针对空间上的细节和痛点逐个研究,希望这样的机制越多越好。

记者:从您的体验角度看,医院门口打造友好空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潘海啸:第一,满足行人走路的基本宽度。很多医院门口人行道寸步难行,不是个案。需要合理规划机动车、步行者的动线,彼此界线分明不冲突。

第二,公共交通尽可能无缝对接,这样才能鼓励健全人多使用公共交通。医院有限的停车空间应更多为老弱病残群体留出,而不是反过来,为了管理机动车、人流,把公交车站越挪越远。

我注意到新华医院的儿科大楼,大堂内部就有直达电梯进入地铁站,十分便捷,这是值得鼓励的。但通往地铁站的地下长通道,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第三,无障碍设施到位,多为轮椅群体考虑。一定间距要提供坐下来的设施。不然高峰时期,医院门口的绿化坛或地上就会坐满人,增加管理难度。并且,医院最好有封闭的走廊、连廊,可遮风避雨。

第四,医院门口人流量大,需要控制车速,交通干道上开门不是一个好选择。国外把医院门口交通称作“安宁交通”,刻意缩小机动车道,降低车速。如果一定要建快车道,必须有安全岛设计。

第五,周边可步行范围内,协调停放机动车的空间。比如,新华医院对面的商场有停车库,但与医院并不连通,很多人也不知道。

最重要的是,各部门坐下来共同协商,把医院门口空间作为共同话题。它不是一天能解决的,一下子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会带来新问题。把协商机制建立起来,动员相关基层单位,不断寻找优化方案。协商机制比短期拿出一个结果更重要。

记者:就医体验,不仅指医院内,更是从家门口到医院的整个过程。

潘海啸:上海目前没有关于医院门口空间的导则规范。一家医院门口是否友好,与空间大小、建筑新旧没有直接关系。

医院门口停车时间太长,就会影响空间周转的效率。如果医院车库不够,应该允许建立立体车库。如果立体车库不行,那必须改善周边公共交通。

新华医院门口的公共交通本可以很方便。它毗邻地铁站,周边有好几条公交线路。对面是商业综合体,周转余地并非没有。但现在,公交车站不仅离医院有一定的步行距离,而且没有座椅,就是一块站牌。有的车道空间被浪费。留给患者和路人的步行空间反倒窄小,甚至还比不上停放的电瓶车、绿化带占地面积大。

有时候改变一点细节,就能改善就医体验。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哪里?有时候未必是多么新的设施、多么美的环境,而是在不起眼的细节中,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0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电瓶车抢占交通岛堵得下客点迈不开步
...置停车位近日,有读者向钱江晚报记者反映,浙江省人民医院大门口有个交通岛,经常停满了电瓶车,“明明是个上下客的地方,却被堵得人都走不了。”昨天上午10点多,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了位
2023-04-20 06:16:00
雨雪中行人躲闪车辆路难行
...路才顺利来到公交车前。底商对过设停车场人车混行宠物医院、房产中介、便利店……在万年花城万芳园二区南侧和西侧,各种商户紧挨在一起。商户门前停放着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距离约3米
2023-02-13 14:23:00
无锡一女子驾驶电动车进小区,被道闸杆砸伤,要求物业赔偿
...向前奔的张大姐,结果被正在下降的道闸杆砸伤,后送至医院治疗。张大姐认为,自己此次受伤,小区物业未尽到相关义务,存在过错,应予以赔偿。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张大姐将物业公司告上法
2023-12-11 19:47:00
...河大街增设专用掉头车道。■慢行系统友好化改造 人民医院地下通道考虑增设电梯今年的疏堵工程,更关注慢行友好化改造,最大限度缩小行人过街距离,保证骑行和步行的连续性、安全性。据介
2023-01-18 14:04:00
广州慢行空间示范区品质提升方案出炉
...高差;在天桥加装垂直电梯、手扶梯,增加连通地铁站与医院的风雨连廊等措施,从细微处实现友好无碍出行。通学路改造优化意向图 受访者供图文商旅慢行示范区:通过凸显岭南文化元素、设置
2023-05-17 13:28:00
...放。抓拍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的41处点位:金街(市人民医院附近)、嘉祥路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对面、市中区人民医院出口、市中区人民医院正门、兑阳湾街上口、兑阳湾街下
2023-02-20 17:35:00
...,这里将大变样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烟台山医院东院区旁的学院路变身双向十车道,华庭路增设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各1条,烟台山医院(东院区)南门东西两侧各新建1处停
2024-04-08 10:39:00
私家车随意占道 公交车有站难停
...呢?”无独有偶,在128路方庄桥西公交站旁边有一家口腔医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前往医院的机动车因为停车位有限,从医院门口就开始排队,占用了南三环东路辅路的部分机动车道和非
2023-02-13 04:22:00
医院门前共享单车乱停争道
...:北京晚报自行车道成了停车场 路边车辆“身陷重围”医院门前共享单车乱停争道位于东城区的海运仓胡同并不宽敞,这里只有两条机动车道,但国家级示范中医医院东直门医院就坐落在路北。这
2023-02-14 14: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