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人王圻的经世致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2 06: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明人王圻的经世致用

邵建

■邵建

研究明代思想史,上海人王圻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王圻是嘉靖、万历年间的重要官员和晚明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曾在江西、山东、四川等地为官,也曾当过言官,留有政声。

王圻的地方管理经验、一心为民理念以及敢于揭露官场腐败的勇气,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精神品质;代表作《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等鸿篇巨制充分展示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后世留存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执政为民——

王圻,14岁中秀才,34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先后在江西清江、四川万县、山东曹县做知县。

在清江和万县任上,朝廷几次下旨丈量田地。他不仅编刻《精选绳尺论》,精确测量刻度,还亲赴田间访查,确保辖区内土地测量的准确性,既防止了乡差隐匿田亩,又保证了乡民的利益。工部尚书朱衡将王圻秉公为民的行为媲美“西门豹投巫”的事迹,赞赏他“循良第一”。

王圻有着丰富的刑狱经验,侦破过不少杀人案、盗窃案,编辑《洗冤录驰览》十卷。该书是继《洗冤集录》后又一部法医学重要著作。

据传,王圻在万县为官时,有杀人嫌犯被捕后拒不认罪。王圻到嫌犯家中侦查发现一矮几上有血,仔细观察后看到血迹左右分布,推断这是嫌犯欲把尸体投到墙外、垫脚时所留下的血迹。面对这一质问,嫌犯心理防线崩溃,终于认罪。

在开州知州任上,王圻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为百姓减轻赋税;大力兴学,“士有贫者则养之学宫”,让家中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官方资助。他一心为民、勤政爱民的行为,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百姓特意为其建立生祠。

王圻不仅有着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还是一位敢于反对官场腐败的言官。他在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山西都察御史后迅速完成身份转换,对腐败现象多次上疏直言。时任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赵贞吉感慨:“衙门中有一王御史,方才成个都察院。”

万历年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他攻击赵贞吉,王圻予以拒绝。他直言,“内江(赵贞吉),当世贤者,吾不能曲意为媚人事”。在嘉靖、万历年间政局复杂的情况下,这一不依附于权贵的品格实属难得。

笔耕不辍——

王圻人品端正、学养深厚,为官时不忘学问,辞官归乡后“筑室淞江之滨”,不仅修缮读书楼,修建池塘、石桥,还种植几千株梅树、建成“梅花源”,花开时节香溢四方。

在这个全力打造的书香空间里,他全身心投入著书立言,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洪洲类稿》《三才图会》《两浙盐志》《海防志》《东吴水利考》《续文献通考》《古今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等,还主纂《青浦县志》等。

《续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用了40年才编成254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才图会》共106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鸟兽、草木等14类,取材广泛,堪称古代的大百科全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才图会》,书中共有版画图像逾4000幅。其中,人物画像近600幅,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到历代帝王重臣、文人义士,从《山海经》中的神兽鬼怪到佛道神话人物,可谓包罗万象,栩栩如生。现在中小学一些课本、教材中的古人头像,许多就取自《三才图会》。

晚年王圻深感时日无多,因此更加勤奋,经常忙到半夜仍不知疲倦,“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据统计,他一生编纂著述超过20种共800多卷。不仅如此,他个人收藏的图书亦颇具规模,被称为万历年间上海四大藏书家之一。

王圻的《东吴水利考》是明清时期水利著作中的翘楚。该书首列《东吴七郡水利总图》,详细介绍了苏、松、常、镇、嘉、湖等地的水系情况。针对太湖一带水患频发,他主张“述其梗概,次其等第”,即治水应全面分析评估水系情况,根据重要性分级治理,先治要害,充分发挥疏导宣泄功能,达到水流畅通无阻滞的目的。

不仅如此,王圻还颇具军事才能且视野开阔、前沿。早年在福建为官时,他曾平息过叛乱。对于长期滋扰沿海的倭寇之害,王圻认为“倭寇之为害,起于市舶之不开;市舶之不开,由于贡市之不许。许其人贡,通其市舶,中外咸得其利,寇将不寇矣”。这一倭寇与海禁有直接关系的看法,可谓见解深刻、独到,又符合历史实际,令人叹服。

家风优良——

史料记载,王圻对子孙立下《蒙训》,强调“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自给,但书种不绝足矣。若草履布衣事农圃,足不至城市,大是佳事。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衙门之事”。这与宋代汪洙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王圻的影响下,他的子孙都很有出息。比如,长子王思忠、次子王思义和孙王昌会、王昌纪都成为学问家,甚至直接参与王圻的相关编著工作。

王圻还是一个大孝子,充分展现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德。隆庆年间,王母病逝。正处于仕途上升期的王圻,随即回乡守孝。万历十三年,王圻调任陕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却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毅然向朝廷提出辞官回乡的请求。拳拳孝心引起共鸣,他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总之,王圻身上突出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情怀,集中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严谨治学、严格家教的功用实效。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观点摘登】董振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经世致用
...显微无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须臾不能背离、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经世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是始终
2024-11-29 22:31:00
...:三明日报本报讯 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两岸书院与经世致用文化研究”论坛在三明学院举办,吸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高雄
2023-11-28 00:28:00
...李三才升任户部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的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
2023-02-25 16:28:00
泰安市图书馆举办“鉴往知来 经世致用”年鉴文献专题展
...重大变化,自11月10日起,泰安市图书馆举办“鉴往知来 经世致用”年鉴文献专题展,展期两个月。此次展览共展出《泰安年鉴》《泰安财政年鉴》《泰安统计年鉴》《泰安审计年鉴》《泰安
2023-11-16 18:51:00
名学生:培根铸魂,经世致用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环境218班邓金奥笑着向笔者讲述他来到海职高后的成长。高二下学期,他在老师引导下加入技能训练小组,并于2023年9月
2024-01-30 06:59:00
浙江启动文化基因激活工程 促“古为今用、经世致用”
...介绍说。推动“沉睡”的古籍数字化,令其“古为今用、经世致用”,是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启动仪式现场。张斌 摄7日,《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
2024-04-07 20:02:00
...中国教育报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崇“管”明理强党建 经世致用育英才2023年7月,宿迁学院原管理学院和原商学院合并组建经济管理学院。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已成为学校专业门类最多、学
2023-11-07 09:07:00
斯文在兹 弦歌不辍 传承鼎新 经世致用——第五届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在曲阜孔庙举行
鲁网10月18日讯2024年10月11-12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经世书院在中国儒学圣地——山东曲阜孔庙和孔子研究院隆重举办“第五届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论坛”,各界来
2024-10-18 11:56:00
...小草》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版,陈子龙等编的《皇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一选录了他的六篇奏稿。另外,据光绪五年(1879年)的《通州志》和《明诗综》载,李三才还著有《双鹤轩
2023-02-25 1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