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人王圻的经世致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2 06: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明人王圻的经世致用

邵建

■邵建

研究明代思想史,上海人王圻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王圻是嘉靖、万历年间的重要官员和晚明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曾在江西、山东、四川等地为官,也曾当过言官,留有政声。

王圻的地方管理经验、一心为民理念以及敢于揭露官场腐败的勇气,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精神品质;代表作《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等鸿篇巨制充分展示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后世留存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执政为民——

王圻,14岁中秀才,34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先后在江西清江、四川万县、山东曹县做知县。

在清江和万县任上,朝廷几次下旨丈量田地。他不仅编刻《精选绳尺论》,精确测量刻度,还亲赴田间访查,确保辖区内土地测量的准确性,既防止了乡差隐匿田亩,又保证了乡民的利益。工部尚书朱衡将王圻秉公为民的行为媲美“西门豹投巫”的事迹,赞赏他“循良第一”。

王圻有着丰富的刑狱经验,侦破过不少杀人案、盗窃案,编辑《洗冤录驰览》十卷。该书是继《洗冤集录》后又一部法医学重要著作。

据传,王圻在万县为官时,有杀人嫌犯被捕后拒不认罪。王圻到嫌犯家中侦查发现一矮几上有血,仔细观察后看到血迹左右分布,推断这是嫌犯欲把尸体投到墙外、垫脚时所留下的血迹。面对这一质问,嫌犯心理防线崩溃,终于认罪。

在开州知州任上,王圻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为百姓减轻赋税;大力兴学,“士有贫者则养之学宫”,让家中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官方资助。他一心为民、勤政爱民的行为,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百姓特意为其建立生祠。

王圻不仅有着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还是一位敢于反对官场腐败的言官。他在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山西都察御史后迅速完成身份转换,对腐败现象多次上疏直言。时任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赵贞吉感慨:“衙门中有一王御史,方才成个都察院。”

万历年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他攻击赵贞吉,王圻予以拒绝。他直言,“内江(赵贞吉),当世贤者,吾不能曲意为媚人事”。在嘉靖、万历年间政局复杂的情况下,这一不依附于权贵的品格实属难得。

笔耕不辍——

王圻人品端正、学养深厚,为官时不忘学问,辞官归乡后“筑室淞江之滨”,不仅修缮读书楼,修建池塘、石桥,还种植几千株梅树、建成“梅花源”,花开时节香溢四方。

在这个全力打造的书香空间里,他全身心投入著书立言,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洪洲类稿》《三才图会》《两浙盐志》《海防志》《东吴水利考》《续文献通考》《古今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等,还主纂《青浦县志》等。

《续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用了40年才编成254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才图会》共106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鸟兽、草木等14类,取材广泛,堪称古代的大百科全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才图会》,书中共有版画图像逾4000幅。其中,人物画像近600幅,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到历代帝王重臣、文人义士,从《山海经》中的神兽鬼怪到佛道神话人物,可谓包罗万象,栩栩如生。现在中小学一些课本、教材中的古人头像,许多就取自《三才图会》。

晚年王圻深感时日无多,因此更加勤奋,经常忙到半夜仍不知疲倦,“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据统计,他一生编纂著述超过20种共800多卷。不仅如此,他个人收藏的图书亦颇具规模,被称为万历年间上海四大藏书家之一。

王圻的《东吴水利考》是明清时期水利著作中的翘楚。该书首列《东吴七郡水利总图》,详细介绍了苏、松、常、镇、嘉、湖等地的水系情况。针对太湖一带水患频发,他主张“述其梗概,次其等第”,即治水应全面分析评估水系情况,根据重要性分级治理,先治要害,充分发挥疏导宣泄功能,达到水流畅通无阻滞的目的。

不仅如此,王圻还颇具军事才能且视野开阔、前沿。早年在福建为官时,他曾平息过叛乱。对于长期滋扰沿海的倭寇之害,王圻认为“倭寇之为害,起于市舶之不开;市舶之不开,由于贡市之不许。许其人贡,通其市舶,中外咸得其利,寇将不寇矣”。这一倭寇与海禁有直接关系的看法,可谓见解深刻、独到,又符合历史实际,令人叹服。

家风优良——

史料记载,王圻对子孙立下《蒙训》,强调“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自给,但书种不绝足矣。若草履布衣事农圃,足不至城市,大是佳事。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衙门之事”。这与宋代汪洙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王圻的影响下,他的子孙都很有出息。比如,长子王思忠、次子王思义和孙王昌会、王昌纪都成为学问家,甚至直接参与王圻的相关编著工作。

王圻还是一个大孝子,充分展现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德。隆庆年间,王母病逝。正处于仕途上升期的王圻,随即回乡守孝。万历十三年,王圻调任陕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却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毅然向朝廷提出辞官回乡的请求。拳拳孝心引起共鸣,他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总之,王圻身上突出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情怀,集中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严谨治学、严格家教的功用实效。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观点摘登】董振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经世致用
...显微无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须臾不能背离、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经世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是始终
2024-11-29 22:31:00
...:三明日报本报讯 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两岸书院与经世致用文化研究”论坛在三明学院举办,吸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高雄
2023-11-28 00:28:00
...李三才升任户部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的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
2023-02-25 16:28:00
泰安市图书馆举办“鉴往知来 经世致用”年鉴文献专题展
...重大变化,自11月10日起,泰安市图书馆举办“鉴往知来 经世致用”年鉴文献专题展,展期两个月。此次展览共展出《泰安年鉴》《泰安财政年鉴》《泰安统计年鉴》《泰安审计年鉴》《泰安
2023-11-16 18:51:00
名学生:培根铸魂,经世致用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环境218班邓金奥笑着向笔者讲述他来到海职高后的成长。高二下学期,他在老师引导下加入技能训练小组,并于2023年9月
2024-01-30 06:59:00
浙江启动文化基因激活工程 促“古为今用、经世致用”
...介绍说。推动“沉睡”的古籍数字化,令其“古为今用、经世致用”,是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启动仪式现场。张斌 摄7日,《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
2024-04-07 20:02:00
...中国教育报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崇“管”明理强党建 经世致用育英才2023年7月,宿迁学院原管理学院和原商学院合并组建经济管理学院。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已成为学校专业门类最多、学
2023-11-07 09:07:00
斯文在兹 弦歌不辍 传承鼎新 经世致用——第五届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在曲阜孔庙举行
鲁网10月18日讯2024年10月11-12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经世书院在中国儒学圣地——山东曲阜孔庙和孔子研究院隆重举办“第五届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论坛”,各界来
2024-10-18 11:56:00
...小草》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版,陈子龙等编的《皇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一选录了他的六篇奏稿。另外,据光绪五年(1879年)的《通州志》和《明诗综》载,李三才还著有《双鹤轩
2023-02-25 1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