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 娜
“双碳”目标下,产品碳足迹管理正成为衡量企业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依托,是电力装备产品低碳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的 “新型电力系统及电工装备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来自电力产品碳足迹管理行业权威科研机构,以及领军企业,针对碳足迹管理标准和应用场景等热点议题各抒己见。河北工业大学双碳研究院副院长辛振应邀主持本次研讨会。
核算方法亟须统一
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量与核算对电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的精准计量与核算,是支撑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基础与前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表示。
张宁认为,电力间接排放核算采用单一固定的电网碳排放因子,存在计量时空颗粒度较粗、交易电量碳排责任不明等问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电力系统碳计量的时空分辨率需进一步提升。
对此,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刘前卫表示,国家电网在碳足迹的关键技术方面制定了重点标准研发计划,目前已经推进完成变压器、铁塔及表等5个典型装备的PCR标准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进研究国内外环境信息审定与核查制度体系,构建满足认可制度的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委会秘书长鲍威同时呼吁,应加快推动电力企业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制定,开展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装备企业碳足迹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并加强国际合作。
碳足迹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并从生态足迹发展而来,是指人类活动或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作为当量来表示。
近年来,有关碳排放、碳足迹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2023年11月,《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布,首次在真正意义上梳理了产品碳足迹的整体框架,布局了未来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碳中和研究中心低碳室主任刘超认为,随着国家 “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地,开展供应链上下游设备碳排放管理将是各行各业实现节能降碳的关键措施。国内针对企业、活动、产品或个人的碳足迹评价逐渐成为热点,很多工作需逐步完善。
“应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以及关键技术布局;推进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因子库建设;推进碳足迹标准研制及国际互认。”刘超建议。
当前,国内相关高校或企业大多围绕某一行业 (货运、有色金属行业等)研发数字化碳管理与核查产品。例如,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研发的碳擎-数字化碳管理与核查系统,川投信产天府大数据研究院研发的 “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
“电力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与管控仍处在起步阶段,经验较少。由于电力装备生命周期漫长、生产制造流程复杂,存在电力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能力薄弱、碳排放核算缺少数据支撑、生产链及供应链存在数据孤岛、装备制造高碳排放工艺流程难以定位等情况。”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发展副总监李洋分析。
与会专家讨论认为,大多电力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控管理手段,造成企业自身碳排放数据统计不准,电工装备碳足迹不清晰;加上电力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全生命周期跨时间长度大,缺乏碳排放量化标准对电力装备全生命周期的边界、计算细节等进行规定和指导,导致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计算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首次把碳中和列入研究专项中,正推动绿色低碳认证与国际接轨。
据刘前卫透露,面向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国家电网正推动电工装备碳足迹国际互认。“前期我们通过特高压技术,把我国的电工装备推向国际,希望在这一轮中和电工装备企业共同努力,把绿色低碳认证国际接轨这件事情做起来。未来,出口将受到碳税影响,这一壁垒也会越来越清晰。”
企业布局持续加速
推进电力装备碳足迹管理建设日趋常态化,不少企业率先布局并完成产品碳足迹核查。
在国家电网系统内,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双碳运营管理分公司是唯一一家省级的碳公司。
据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双碳运营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殷博介绍,该公司于去年5月正式批复成立,去年9月正式组建。目前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支撑国网天津内部工作;二是对外,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碳领域的相关服务。目前的业务开展主要以对外为主。
“我们在双碳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对电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目前在碳监测、碳认证、碳核算、碳足迹做了一些实际的探索。在电工装备碳足迹方面,一方面与天津一家企业做了配电变压器碳足迹的核算、模型、标本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与内部的电网公司和厂商做了关于电缆碳足迹相关的研究。”殷博表示,“未来,我们还将进行绿色采购的试点探索。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电工装备碳足迹相关标准和数据库的合作中,在电工装备碳足迹方面做出更多的成果。”
依据ISO14064相关标准,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对遍布在全国各个地方厂区相关的区域和温室气体进行了碳排查,并通过了第三方核查。
据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秦红霞介绍,在产品的碳足迹管理方面,该公司积极配合相关要求开展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核查,形成了在识别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要求。截至到2023年年底还完成了相关产品碳足迹的核查,主要包括原料的获取、供应商的生产、运输。产品在生产、运输、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均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估。
“我们做核查的时候发现基础数据、核算的模型,现在还属于初步积累的过程。要实现可测量、可报告,不管上下游企业还是自身企业,都还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模型的统一。”秦红霞透露。
将风光储电氢五大赛道作为核心业务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企业——阳光电源,近期计划把碳业务作为第六大赛道整合进来。
据阳光电源 (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所长夏彦辉介绍,生产领域、运营领域的碳排放、碳资产管理已迫在眉睫。从今年开始,阳光电源逐步构建企业专属碳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支撑阳光电源在运营层面、产品层面、供应链层面的科学碳管理,将实现核心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100%的覆盖,建立全球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实现碳排放的可量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产品研发方面,我们聚焦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低碳高能效的产品解决方案,构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助力碳排放源头的消减。行业供应链倡导层面,我们已启动供应链绿色伙伴计划,通过制定严格的供应链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估标准,鼓励并且引导供应商提升相应的环保意识,采用更加低碳的生产方式,减少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夏彦辉表示。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技术中心主任朱晨光则坦言,目前企业最大的困惑是碳将来如何发挥价值。
“作为产业单位,平高集团一直关注碳研究中的先进技术。碳后期的交易上,怎样融合把价值最大化,平高集团已在碳计算方面做好了准备,等待后续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打开。”朱晨光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