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21: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清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公主,虽是“金枝玉叶”,但却惨遭凌迟,并且,下令将其处死的,还是她的弟弟。

这个人,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莽古济。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莽古济,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所生,因此这么算起来的话,莽古济也称得上是努尔哈赤的“嫡女”。

而按照年龄排行的话,莽古济在努尔哈赤的女儿中排第三,年龄仅次于皇长女东果公主和皇次女沾河公主,因此,历史上也称莽古济为“三公主”。

甚至就连皇太极,都得叫莽古济一声“姐姐”。

年龄较长,又是嫡女,莽古济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事实上在最初,她的地位也确实如此。

史料记载,莽古济在早年间,虽未正式册封,但其待遇,与“固伦公主”(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一般无二。

并且,莽古济的第一次婚姻,还是父亲努尔哈赤亲自一手安排的。

按理说,这么一个公主,理应在婚后相夫教子才对,怎么在最终,却被其弟弟皇太极下令处死了呢?

并且,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居然让皇太极用“凌迟”这般残忍的刑罚,来对付自己的姐姐呢?

其实严格说起来,莽古济落了个这般下场,主观上,确实有“咎由自取”的成分,而客观上,则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莽古尔泰给她带来的“横祸”。

事情的缘由,得从莽古尔泰惹恼皇太极说起。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其生母为衮代,由于莽古尔泰早年间战功显赫,加上他嫡子的身份,因此,颇受努尔哈赤重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莽古尔泰被封为和硕贝勒,成为当时执政的四大贝勒其中之一。

并且在当时,莽古尔泰的地位,要比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还要略高一筹。

在这种情况下,莽古尔泰的前途可谓是“未来可期”,毕竟就算是皇太极,不仅没有他的地位高,同时在出身上,也比不上莽古尔泰这个嫡子。

但一片光明的前途,却被莽古尔泰亲手给毁了。

首先,在努尔哈赤没有去世之前,莽古尔泰干了一件“蠢事”,正是这件蠢事,让他彻底与汗位无缘。

什么蠢事呢?他居然亲手弑杀了自己的生母。

莽古尔泰的生母衮代,曾经深受努尔哈赤信任和宠爱,据记载,曾经努尔哈赤家里的大事小事均由衮代打理,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连财政支出,也是衮代一手安排,由此就能看出,衮代还是颇受努尔哈赤信任的。

但不知道衮代是怎么想的,她在后来,居然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混到了一起。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代善是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所生,此人要能力有能力,要军功有军功,但唯有一点,就是生活作风不太好。

如果单纯是喜欢女人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他与自己的“小妈”却不清不楚。

这么一来,努尔哈赤自然忍不了,因此在得知自己的继妻与儿子代善混到一起后,那必须是极为恼火。

不过最终,也是努尔哈赤考虑到衮代多年来的付出,又或者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不想把事情弄大,因此,仅以“私藏金银”为由,将衮代休掉了事。

这边休掉了衮代,而那边,衮代的儿子莽古尔泰就顿感绝望了。

之所以莽古尔泰会感到绝望,是因为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生母干出了不耻之事,因此,不仅导致自己嫡子的身份没了,同时,自己原本光明的前途,算是彻底毁了。

所以,莽古尔泰就对自己的生母极其怨恨。

而在这种怨恨的心理驱使下,莽古尔泰便寻思着如何进行补救,而思来想去,他就想到,只有杀了生母,替父亲出这口恶气,这样才能让父亲重新看重自己。

究竟莽古尔泰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他认为,父亲努尔哈赤没有杀衮代,是因为不忍下手,所以他这个做儿子的,有必要替父亲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样,莽古尔泰找了个机会,亲手将自己的生母衮代弑杀。

而他这个举动,有没有让努尔哈赤对他“刮目相看”呢?答案是并没有,努尔哈赤一直到死,对这个儿子的态度也没有太大改变。

不仅如此,莽古尔泰因为此事,还彻底毁了自己的前途。

具体的表现就是,当时他“弑母”恶行传开之后,让后金的人对其相当鄙夷,毕竟不管怎么说,“弑母”都算是一种连禽兽都不如的恶行。

这么一来,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努尔哈赤去世时,由于需要推选新的大汗,但最终,居然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提名莽古尔泰的。

本想着“杀母邀宠”,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让自己在后金国中失去了支持,这就是莽古尔泰干的第一件蠢事。

而他干的第二件蠢事,则是在皇太极登基不久之后发生的。

由于没有人支持,莽古尔泰自然没有了继承大汗的可能,而最终,皇太极以压倒性优势被众人推举为新的大汗,并于1627年正式登基继位。

而对于这个结果,莽古尔泰心中是一万个不服气,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自然就对皇太极本人充满了怨恨。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正是这种怨恨,促使他干出了第二件蠢事。

公元1631年五月,为了不让明重筑军事重镇大凌河城,因此皇太极便亲自率军前去阻止,期间,他安排莽古尔泰自率一军,与他形成合围之势,共同包围大凌河。

而在大军合围之后,莽古尔泰按照惯例向皇太极上报自己所部伤亡情况,期间,皇太极也是照例询问,说有人告发莽古尔泰所部不听号令,问有没有这回事。

实际上,这真的是十分普通的对话,不管有没有,莽古尔泰只要照实回答就行,即便是有,莽古尔泰该为自己申辩那就申辩便成。

但结果,莽古尔泰直接脖子一梗,说没有这样的事。

这么一来,就让皇太极面子上有点挂不住,毕竟都已经有人向他告发了,因此,皇太极当时就有点恼火,说如果要是没有,那就治造谣之人的罪,但如果要是有的话,那就按律,对莽古尔泰治罪。

说完,皇太极有点生气,当即就准备骑马离开,但就在这个时候,莽古尔泰做出了一个让在场的人都极为惊讶的举动。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走到皇太极面前,极为恼怒的说道,大汗(指皇太极)为何偏偏跟我过不去,难道,你非要除掉我才甘心吗?“上何独与我为难?我固承顺,乃犹欲杀我耶?”---《清史稿》

严格来说,这句话已经犯了忌讳,虽说皇太极算是莽古尔泰的兄弟,但不管怎么说,他是也大汗,是一国之主,哪里会容许有人这么跟他说话?

而这还不算完,说完这些后,莽古尔泰接下来的动作更是惊人,他伸手抓住自己的腰刀,并“怒目而视”,狠狠的瞪着皇太极。

这样的举动,是个人都明白,已经属于是“犯上”了。

因此,同样在场的德格类(莽古尔泰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害怕哥哥干出什么傻事,赶紧上前打圆场,一面怒斥莽古尔泰犯了悖逆之罪,一面用拳头狠狠打了莽古尔泰几下。

德格类这么做,其实就是想莽古尔泰能清醒点,不要再有什么不该做的动作。

但莽古尔泰依然不为所动,他居然将腰刀从刀鞘里拔了出来,也正是他这个动作,彻底惹恼了皇太极。

最终,怒不可遏的皇太极,当众对莽古尔泰咒骂,先是骂他的生母衮代做了对不起父汗(即努尔哈赤)的事,又骂莽古尔泰禽兽不如,为了邀宠居然杀了生母,总之,是把莽古尔泰骂了个狗血淋头。

骂到最后,还是在众人的劝说下,皇太极这才气哼哼的骑马离去。

而在当天晚上,德格类好说歹说,拉着莽古尔泰前去皇太极大帐试图赔罪,但结果,皇太极连见都没见,直接晾了莽古尔泰一晚上。

这么一来,莽古尔泰算是彻底在皇太极心中失去了所有信任,因此在不久之后,众贝勒商议要治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时,皇太极当即批准,不仅削去了莽古尔泰的和硕贝勒爵位,同时还罚银一万等。

而这件事发生之后,莽古尔泰意识到,自己的前途算是彻底毁了。

不过,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始终认为这是皇太极故意针对他,所以,他思来想去,越想越憋屈,而想到后来,他就决定,依照当前的形势,只有杀了皇太极,自己才有活路。

这个大胆的想法一旦出现,便再也无法扑灭,也正是这个想法,不仅将他拖进了深渊,同时将他的姐姐莽古济,以及弟弟德格类,同样拖进了深渊。

据史料记载,在被皇太极处罚之后,莽古尔泰情绪低落,因此他的姐姐莽古济和姐夫琐诺木时常前来看望和劝解他,而在一次几人吃饭的过程中,莽古尔泰借着酒劲,便将自己想要杀掉皇太极的计划和盘托出。

在他的计划里,自己已经得罪了皇太极,即便现在没被弄死,将来也怕性命不保,因此干脆提前下手,杀了皇太极,并夺取汗位。

原本对于这个计划,莽古济也好,德格类也罢,最开始是不支持的,毕竟这不是小事,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完成,但在莽古尔泰的极力游说下,这二人才勉强同意。

之后,莽古尔泰与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以及弟弟德格类,加上三个心腹一共七人,共同发誓要实施这个计划。

但最终,没等莽古尔泰的计划实施,他便莫名而死,终年四十六岁(死于1633年)。

虽说史料上没有记载莽古尔泰的具体死因是什么,但大量的资料显示,他的死与皇太极脱不了干系,更准确的说,是皇太极提前预知了莽古尔泰的计划,因此才对其下了手。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那么皇太极是如何得知莽古尔泰的计划的呢?很简单,因为当时与莽古尔泰发誓的七个人中,出了两个“叛徒”。

第一个“叛徒”,是莽古尔泰的姐夫,也就是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

琐诺木原是蒙古傲汉部的贝勒,在天命元年,其带着整个傲汉部归附后金,对此,皇太极十分高兴,因此对于琐诺木也多了几分照顾。

比如,允许其和族人居住在开原城,同时在得知琐诺木的正妻已经去世,就把寡居的姐姐莽古济(当时莽古济的前夫吴尔古代已死)许配给了他。

除此之外,平时还经常赏赐琐诺木财宝,总之就是对琐诺木还算不错。

当然,皇太极这么做,主要目的是为了把琐诺木打造成一个典范,以便让更多的蒙古部落前来归附,但不管怎么说,这让琐诺木对皇太极则感恩戴德。

在这种情况下,琐诺木得知并参与莽古尔泰的计划之后,回去越想越不安,一来他知道这事儿难度极大,二来,他也感觉有愧于皇太极。

于是,他找了几个机会,旁敲侧击的对皇太极说,要他不能过于信任自己的兄弟,平时要多加防范才对。

而琐诺木的话虽说隐晦,但皇太极何等聪明,当然明白他想说什么,于是,就在琐诺木“旁敲侧击”没多久,莽古尔泰便突然“暴病而亡”。

其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毕竟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明面儿上,莽古尔泰是得病而死,并且皇太极还亲自参加了葬礼,表现的极为伤痛。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参与者之一的莽古济,基本上还没事,甚至极有可能,将来也没啥事。

但坏就坏在,在莽古尔泰突然“暴病而死”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635年,莽古济的另一个亲弟弟,也就是当初参与盟誓的德格类,也突然死了。

德格类的具体死因,同样在史料上语焉不详,但他和哥哥莽古尔泰一前一后莫名而死,很难说与皇太极没有关系。

而德格类的死,就让当初参与盟誓的其中一人大为惶恐。

这个人名叫冷僧机,原本是叶赫部之人,当初,努尔哈赤消灭叶赫部时,此人被俘虏,之后被分配至正蓝旗(当时正蓝旗归莽古尔泰所管)为奴。

到了皇太极将莽古济许配给琐诺木的时候,莽古济看这个冷僧机办事伶俐,因此就将其要了过来,当做自己的家奴使用。

靠着能说会道,加上办事伶俐,冷僧机很快获得了莽古济的高度信任,因此也就成了莽古济的心腹之一。

也正是因为莽古济极为信任冷僧机,所以在当天莽古尔泰盟誓时,冷僧机也有了参与,是当初盟誓“七人组”的成员中的一个。

但前文讲到,莽古尔泰在盟誓之后没多久便突然病逝,这就导致了计划并没有实施,并且仅过了两年,参与盟誓的德格类也莫名而死,而接连两个重要人物的死,便让冷僧机感到极为害怕。

与此同时,在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年初,又发生了一件更让冷僧机惧怕的事情。

当年年初,皇太极击败劲敌林丹汗,而林丹汗的八个福晋,全部被皇太极俘虏,由于这八人生的貌美,因此皇太极毫不客气的将几人笑纳。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全部占了八人,而是自己娶了两个,又把五个赏给了其他几个有功的贝勒,而最漂亮的一个,则赏给了长子豪格。

按说这也不算太大的事,但结果,却让莽古济极为不满。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她之所以不满,是因为自己的长女(与前夫吴尔古代所生),已经是豪格的福晋,也就是说,莽古济也是豪格的丈母娘。

所以,看到皇太极居然把别的女人赏给了自己的女婿,莽古济就十分生气,为此还特意跑去质问皇太极。

而皇太极对于莽古济的质问,并没有生气,而是好言相劝,但莽古济根本不听,史料记载,当时极度恼火的她摔门而去,着实让皇太极十分尴尬。

为此,皇太极也是十分生气,事后还因为此事,气的几天不理朝政。

当然,皇太极生气不仅仅是因为莽古济摔门而去,其原因有两个,一来,莽古济当时的态度,与当初莽古尔泰如出一辙,根本谈不上尊重皇太极,二来,当时大贝勒代善明知道皇太极生莽古济的气,还在事后将莽古济请到家里,又是设宴款待又是送礼物。

这么一来,更让皇太极认为下面的人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所以就气愤异常,因此,经过此事后,皇太极算是恨上了莽古济。

而这件事,冷僧机自然十分清楚,在他看来,莽古济和皇太极此次闹翻,保不齐将来会对其治罪,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当初自己参与盟誓的事情被抖露出来,那不仅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都将会万劫不复。

再加上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接连死亡,更加剧了冷僧机心中的担忧,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主动认罪的好,说不定还能让皇太极宽大处理。

于是,在天命九年年底,冷僧机主动找到主管刑部的贝勒济尔哈朗,表示自己有重大机密相告。

之后,他一五一十的将当初参与盟誓的细节全部说出,并着重提到,自己的主子莽古济,也是参与密谋的人之一。

而在他说完后,济尔哈朗大惊,当即就将冷僧机带进宫中面见皇太极,并让他再次重述了一遍供词。

值得玩味的是,当时皇太极在听完后,态度十分奇怪,他并没有因此大怒,而是连说了几个“很好”。

这个态度,着实让冷僧机捏了一把冷汗,如此看来,皇太极对于此事早就知晓,只不过没有发作,而今自己能主动揭发,也算是为时不晚。

而在之后,一场被皇太极亲自下令要求严查严办的大案,便自此展开。

史料记载,为了彻查此案,皇太极特意从正、镶两黄旗调集了大量人手,先是将莽古济缉拿归案,之后又开始严加审讯,同时还对莽古尔泰、德格类的府邸展开搜索。

期间,不仅搜出了刻有“大金国皇帝之印”十六枚,同时还抓获了涉案的数百人。

与此同时,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也成了“污点证人”,他亲自揭发妻子当初参与盟誓的细节,而在他和冷僧机的相互佐证下,这件大案迅速告破。

最终,已逝的莽古尔泰被认定犯有“大逆之罪”,被追夺所有爵位,子孙废黜出爱新觉罗宗室,由黄带子贬为红带子,而同样已逝的德格类,则犯有“同谋之罪”,同样被追削贝勒之爵位,其子也被削去宗籍。

而对于尚且活着的莽古济,皇太极更是没有手软。

先是给莽古济定了“谋危社稷”、“逆迹彰著”等罪,之后,经过审定,将莽古济判以处决,并且,还是凌迟处死。

就这样,努尔哈赤的亲女儿,皇太极的姐姐,便被送上了刑场。

史料记载,当时被判以凌迟处死的,不仅仅有莽古济,还有莽古尔泰的长子额必伦,以及正蓝旗的若干人等。

而由于这几人是被公开处刑,因此接连几日,整个盛京,都回荡着不绝于耳的惨叫声。

最终,莽古济接连被刽子手割了数百刀之后,由于失血过多,在惨叫声中气绝而死,年仅四十五岁。

而她的第二任丈夫琐诺木,以及揭发她的家奴冷僧机,则由于举报有功,得以免罪,其中冷僧机还被授予了三等甲喇章京的职务,且是世袭罔替。

也正是因为此事,皇太极下令取消了正蓝旗的建制,也就是说,在当时,由努尔哈赤所创立的八旗,变成了“七旗”。

直到数年后,皇太极才重新恢复了正蓝旗,不过,受到严重打击的正蓝旗,早已今非昔比了。

努尔哈赤的嫡女莽古济,贵为固伦公主,却惨遭皇太极凌迟

这便是莽古济因何被弟弟皇太极下令凌迟的原因,严格来说,她这属于是被亲弟弟莽古尔泰所连累而致,并且,除了她遭到凌迟以外,还导致自己那个嫁给皇太极之子的女儿也因此而死。

史料记载,在莽古济事发之后,豪格为表忠心,当即回家,一刀便杀了自己的妻子,不得不说,豪格这可真是“大义灭亲”的典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奥巴:孝庄族叔,娶肫哲公主为妻,其子被封世袭罔替图什业图亲王
...,是第一个同后金交好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为侧妃;纳穆塞第三子孔果尔,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祖皇帝为侧妃(寿康太妃),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太祖第十二子阿济格为福
2024-12-06 19:28:00
固伦端庄公主11岁嫁人,历经四朝活了75岁
...清朝第一位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并不是皇太极的女儿,而是努尔哈赤的长女,即皇太极的大姐:固伦端庄公主,即大名鼎鼎的东果格格。东果格格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
2023-02-17 18:29:00
她为皇太极生下长子长女,俩孩子都名垂青史,而自己却无任何尊号
...知的故事。虽是战利品却得宠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在八角殿召见自己的妹妹沾河公主,以及宫中其他的女眷,其中便包括各位儿媳。车尔格的妹妹也就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母,在经
2024-12-08 09:31:00
清朝第一位公主固伦敖汉公,她的母亲最后却下落不明
...乌拉那拉氏,来自于乌拉部,父亲是乌拉部首领博克铎。努尔哈赤时期,乌拉部与建州女真频繁交战,乌拉那拉氏的父亲博克铎在一次战役中死于代善(努尔哈赤次子)之手,后来,为了缓和两部落
2023-01-14 10:49:00
孝庄太后哲哲嫁给了皇太极吗?
...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与大妃所生的嫡女。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志在夺取天下,为了一心一意攻打明朝,对蒙古各部实行“满蒙联姻”的政策,而其中最为其拉拢的正是蒙古科尔沁部。清太祖努尔
2023-08-11 17:48:00
大妃衮代:二婚嫁努尔哈赤,死后被扔出皇陵,儿女均不得善终
...大妃衮代,这个女人的命运真是跌宕起伏。她二婚嫁给了努尔哈赤,表面上是显赫的皇家大妃,但她的一生却充满了曲折和悲剧。死后,她的尸体竟然被扔出皇陵,连最后的尊严都未能保住。更让人
2024-12-08 09:30:00
年世兰为何称敬妃曾是自己房里的格格?格格不是皇帝的女儿吗?
...清史的应该知道,大清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太祖皇帝是努尔哈赤,但实际上努尔哈赤虽然南征北战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从没有称帝,也没有建立大清。大清真正称帝的开国皇帝,其实是努尔哈赤第
2025-01-09 17:35:00
身为一国公主却被割了三千多刀而死,堪称史上最惨公主
清朝是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朝代,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开始,清朝的历史大车轮就滚滚向前。自古以来都说皇家最无情,清朝也不例外。历来皇家子女,为了争权夺位,都是身经百战。这种情况往往只出
2023-10-09 07:37:00
皇太极生前,为何没有指定接班人
努尔哈赤生前,曾先后立嫡长子诸英,二儿子代善为继承人,后来,看这两人都不成气候,这才干脆废除立储制,开始推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并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大汗的制度。也正是在这一制度
2024-04-30 15: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