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何以中国》的首期内容,已经在各大正版视频平台上线。我对其首期《秦汉》,也做了一些看法。在我的个人看法当中,我提出一个“大中国”的概念,这个概念,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颖的内容了,学界早就达成共识的。我见文章的留言区域,还有部分读者不太认同,或者根本上不知道“大中国”的这个概念。所以,我今天想再就这个事儿聊一下。
我在对《何以中国的》分析文章当中认为,这部纪录片从考古的角度讲“何以中国”,虽然是小道,但也有一定量的价值,但这部纪录片在叙事角度上,存在疏漏,或者值得商榷的地方——《何以中国》还是站在传统的中原视角讲中国历史,这和中国大历史的概念就相互背离了。
什么是大中国的视角呢?我的看法是,至少在领域面积上,要基于当下的960万平方公里,甚至于更广阔的海域才行。简单来讲,则是应该把中国历史地理分为四大板块,中原板块,西域板块,草原板块和高原板块。这四个板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地域版图,并且相互作用,最终成就了“何以中国”。
我批评《何以中国》的叙事视角太小了,便是基于此。在《秦汉》首期内容当中,在叙述秦朝、汉朝和匈奴之间争斗的时候,还是把这些战争当作抵御外族侵略的战争来讲的。甚至于咱们的公主去西域和亲,连续换了三任丈夫,目的也是联合西域,一起抵御外族侵略。这个叙事,就缺乏“中国大历史”的全局角度了。
中华古代文明,素来便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此消彼长、共同作用。如果我们查一些资料,会发现,三皇五帝时期,咱们的很多始祖便是过着游牧的生活。而三皇五帝时代发生的很多战争,也是游牧部落和农耕部落之间的战争。黄帝部落的一路迁徙,其实便有着游牧到农耕的蜕变。
从三皇五帝有中国历史记载开始,草原的游牧文明便不是中华文明之外的文明,不是外族。所以,即便是在秦汉时代,对于匈奴故事的讲述,也应该站在民族内部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上来讲才是,而不能当作抵御外族侵略的事情来讲。
在咱们的古代历史当中,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之间的交融最多,总是此消彼长的。古人讲这个,站在中原王朝的立场上讲,没问题。但咱们当下就不太适合了。这就好比是,战国时代,邯郸人肯定站在赵国的立场上讲秦赵冲突,咱们现在,还可以用这个立场吗?当然不能。
中原、草原、西域和高原这四个板块,共同作用出了中国文明的样子。这四个板块之间相互融合的内容,其实是更值得讲的。比如说,《何以中国》当中,首期的《秦汉》,与其把大量的篇幅浪费在汉朝如何联合西域,如何和亲,公主如何嫁三个男人上,真的不如讲一讲,西域和中原之间的互通有无。
西域为什么最终和中原是一体的呢?就是因为这两个板块之间互通有无了,最终构建了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整体了。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你我合一的事情。相同的事情,其实也发生在中原和草原,中原和高原之间。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的大地上,一直是相互作用的。这个肉眼可见。中原和高原之间,也有大融合,当然,普通人对于这方面的资料,掌握的太少,需要一些专业的科普内容出现。
咱们一个非常陈旧的讲历史的方式便是,中原王朝终于强大了,团结起来,又把周边的谁和谁打跑了,中原王朝又衰弱了,又只能偏安了等等。这种落后的讲历史的方式和方法,便是把中国讲小了。比如说,还说《秦汉》这一章,讲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关系,光讲汉王朝把匈奴打跑了,就没多大意思。接下来呢?中原和草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呢?重头戏在后边呢啊。纪录片不讲,普通观众可能就真的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中原、草原、西域和高原之间,不是战争大于交流,而是交流大于战争。也正是因为这种交流和融合,最终构建了中国当下的大家庭。当然,大家是怎么交流和融合的,需要大量的例证,这是需要做中国大历史的人下苦功夫的。这份苦功夫,干纪录片的,估计不愿意下。毕竟,沿着陈旧的老路子,讲中原史,多简单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