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效率提高了92.5%!”不久前,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发生森林火情,在贵州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的加持下,3分钟内分发任务启动机巢无人机,5分钟内飞至目标区域完成核查,全程仅需9分钟,而传统人工核查方式至少需要120分钟。
依托大数据赋能,“数”“智”融合,我省用科技信息化打造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构建多维立体应急通信体系,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插上智慧“翅膀”,提高了我省森林防灭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森林防灭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贵州省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后台界面
智能巡护一张网 实现火情“早发现”
贵州省森林总面积1.66亿亩,森林覆盖率62.81%,是森林火灾多发省份之一。全省88个县(市、区)中,76个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森林防灭火工作依靠信息化可以做得更好。”贵州省森林防火中心副主任李彬介绍,以前全省的森林防灭火数据分散在林业、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不能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问题找准了,才能找到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贵州明确,利用“数据峡谷”优势,依托大数据发展成果,建设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普及应用“卫星、无人机、地面监测设备+互联网+防火”等监测防控手段,确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023年6月,我省积极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600万元,由省级配套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以推动贵州省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建设。
系统结合地形地貌、森林植被分布情况,科学部署机巢无人机、热成像摄像机、无人机等设备,接入国家卫星监测数据,建立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测体系;依托空中移动巡查、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运用红外热源探测、烟雾传感、高清可见光等技术,对全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测,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网络,在巡护区布下“天罗地网”。
2024年,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发现181个火源,经及时处置,卫星仅监测到5个热点,与同期相比,热点数量下降81.5%,有效解决了火情信息甄别速度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森林火情早感知、早识别、早预警能力。
施秉县把琴村安装在铁塔上的热成像摄像机正在进行7*24小时轮巡
信息传输一平台 实现火情“早报告”
“森林火情信息交错叠加、繁杂多样、准确程度难以判定,需部门间多次沟通才能核实。”森林防火中心主任陈剑波介绍,要想快速、安全、高效扑救森林火灾,核心是解决森林火灾信息第一时间精准获取的问题。
对此,贵州省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按省、市、县、乡、村五级进行建设,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通信平台。其中,省、市以系统开发和现有应急平台对接建设为主,县、乡、村主要以灾害现场信息获取和通信网络硬件设备配置运用为主,实现了灾害现场音视频信息扁平化实时共享,省、市、县、乡、村第一时间同步获取灾害现场火灾信息,为森林火灾迅速组织扑救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2024年3月21日,热成像无人机巡护发现罗甸县沫阳镇纳翁村火情,在“弱网”“无网”的情况下,5分钟内快速建立覆盖22平方公里的自组网,运用双模终端和系留无人机360度无死角将现场情况回传至系统,相比传统的报告方式,火情信息报告及时率提高了85%,准确率达100%。
“这样的及时率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因通信装备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存在较大盲区,加之火场复杂的环境对信号干扰大,导致信号弱甚至无信号,通信设备无法在复杂火场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难以安全、高效扑灭火灾。” 李彬说。
为确保火场在“弱网”“无网”情况下的通信需求,省应急管理厅积极探索,为每个试点县配备6台重量仅为3.5千克的自组网电台和2台轻便式三屏指挥调度台。这些装备可在5分钟内部署网络,快速组建灵活机动的“移动指挥部”,满足上至国家、下至火灾现场的多级森林防灭火实时通信需求,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输能力。
10月12日,罗甸县龙坪镇新莲村热成像无人机正在进行热点核查
数据融合一张图 实现火情“早处置”
通过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记者看到,某地出现热点后,通信平台立即进行语音播报,弹出卫星热点报警信息,并显示热点发生的时间、经纬度,发布周边救援队伍的位置、人数、联系方式、救援路线、周边取水点等资源信息。热点核查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无人机智能核查和向周边无人机操控员下发核查任务两种方式来进行。
“以前森林防灭火资源信息分散,信息数据智能分析处理能力弱,不能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指挥员不能及时精准掌握火灾现场态势、扑救队伍、防灭火资源分布等信息数据,盲目扑救的情况时有发生。” 陈剑波告诉记者。
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以需求为牵引,融合应急管理、林业、气象、消防等部门数据资源,设置火险预警、火情监测、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监测设备、基础设施、重点保护目标7个板块,形成实时更新的“森林防灭火一张图”,提供智能辅助决策建议,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指挥支撑,最大限度减少了财产损失,避免了人员伤亡,有效解决了信息分析能力弱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火灾处置能力。
2024年10月12日,罗甸县王乃山发生森林火情,系统利用大数据、多视图三维重建等技术,对火灾蔓延态势、扑救力量资源、最佳路径选择等进行智能分析研判,生成救援作战指挥图,40分钟内迅速控制住了火情,效率提高了87%。
“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决定了我省在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上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陈剑波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在提升森林防灭火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赋能,贵州正逐步推动以人防为主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向技防、智防转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1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