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太有意思了,我特别想和家人分享我看到学到的东西。”来自蒙古国的15岁姑娘米琪德玛,谈及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留学期间的生活感悟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二连浩特市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城市,从1996年起就开始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据统计,目前共接收蒙古国籍留学生6500余人。随着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很多蒙古国的青少年将留学目光投向这里。二连浩特市已有3所中小学和1所幼儿园招收蒙古国孩子。
由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和学习层次。为让留学生快速适应中国环境,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读懂中国,从而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二连浩特市教科工委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为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立体式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第一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包秀华告诉记者,学校将第一党支部设置在对外汉语培训班和行政后勤组,全面推进党建与留学生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部书记兼任对外汉语培训部主任,优秀党员教师被充实到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中,全方位为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师资保障。2023年,该支部被评为锡林郭勒盟“坚强堡垒支部”。
走进二连浩特市第五小学四年级七班的教室,来自蒙古国的小留学生们正在认真地用中文朗诵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虽然孩子们的吐字读音还有些不清晰,但让班主任老师娜日苏高兴的是,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热情特别高,“孩子们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遇到难的发音都主动反复练习,进步明显。”
“蒙古国孩子们远离家乡,学习生活中更需要老师们的关怀,作为老师我们要和他们成为朋友,增加互动交流的机会,这有益于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的二连浩特市第五小学教师包玉荣说出了她的“教学秘笈”。
记者了解到,在日常授课之余,不少教师还常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带领小留学生们学习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将适合留学生群体的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连浩特市教科工委书记郝翠枝表示,党建引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了留学生的心田,不少毕业生表现优异,进入国内知名院校就读;一些走上工作岗位的留学生,已经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家经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彭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