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守护心中那颗星
■章小兵
阳光下,四五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凉亭里,打发着闲暇的时光。凉亭边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像一把高高擎起的大伞。距离凉亭不远处,有一座烈士的坟茔,周围星星点点绽放着野菊花。
清理完烈士墓旁的杂草与落叶,刘平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抚摸起墓碑上那颗鲜红的五角星。这一触摸,瞬间便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童年的点点滴滴涌上他的心头。
一
6岁那年,刘平参军的表舅回家探亲,给他带来了奶糖,还有一个万花筒。他却一样也不稀罕,唯独看上了表舅军帽上的那颗闪闪红星:“我不吃糖,也不要万花筒,我就要这颗五角星!”等到表舅探亲归队之后,给刘平寄来了三颗鲜红的五角星。母亲扯了两尺绿军布,为刘平做了一顶小军帽。鲜红的五角星别在小军帽上,特别神气。
年少的刘平喜欢听爷爷讲打仗的故事。爷爷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讲到当年战争的惨烈和牺牲的战友,爷爷常常老泪纵横。刘平总是仰着头对爷爷说:“爷爷,等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高中毕业后,刘平如愿参军入伍。新兵连结束时,他主动申请到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去锻炼。后来,他被分到深山沟里的战备仓库,在艰苦寂寞的环境里默默坚守了3年。退伍后,刘平放弃待遇优渥的供电部门,毫不犹豫地选择到县人武部上班。他心中有浓浓的军旅情结,总觉得这是离五角星最近的地方。
在人武部军械库工作的10余年,刘平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那些砖头般厚的军事著作,他读得热血沸腾、激情飞扬。有一天,他在读书时,一下子被“传承”这两个字触动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要传承什么呢?
二
从2019年开始,朋友们突然发现刘平变忙了。约他出门不是联系不上,就是没有时间。一个周末,几个要好的朋友想看看刘平到底在忙些什么,一大早就打来了视频电话。画面里,刘平与爱人站在一个山岗的陡坡上,脚下是已经砍倒的斑茅、竹枝、荆棘。朋友们不解:“刘哥,你到底在折腾什么?”刘平没有回答,走到一座烈士墓前:“这位徐小保烈士1932年参加革命,1934年4月在青阳城壮烈牺牲,年仅28岁啊!先烈魂归故里,你们说,我这个小老乡有没有尽到守护之责啊?”山上弥漫着一层薄雾,草尖树梢滴着露水。朋友们愣一愣神,异口同声地说:“刘哥!还有我们哩!”声音不大,却在早春的山谷中久久回荡。
青阳县大部分烈士墓集中在县以上烈士陵园,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一些烈士散葬于山、湖、林、草之间,有的烈士墓已是杂草丛生。虽然有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但毕竟人手太少,无法做到经常性维护。鉴于此种情形,刘平向所在人武部提出“红色守护”倡议。得到批准后,他一趟趟地跑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翻看青阳县革命烈士档案,阅读先烈故事。一个月下来,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刘平迅即建立了一个“红色守护群”,成员达到80多人,其中包括各乡镇的基干民兵,全面覆盖全县每座散葬烈士墓的维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县人武部会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青团组织等,联合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红色守护”活动。
青阳县区域内共有散葬烈士墓34座,分散在全县11个乡镇,每一座墓都牵动着刘平敏感的神经。每每狂风暴雨,他都要打电话去询问情况。有时看到守护员发来的图片他仍然不放心,直到亲自驱车赶到现场,看到一座座烈士墓精神抖擞地矗立在山林之间,他的心才如一块石头落地。
一位守护队员曾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在“红色守护群”内赞扬刘平:“你用双脚实现走访全覆盖,用图文建立一地一台账,你为红色守护立起了一个新支点。你的坚持,让红色更加耀眼;你的努力,使传承代代延续!”这样的认可,让刘平心里暖暖的,他感到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守护红色,就是最好的传承!在这条路上,刘平感到他并不孤单。青阳县民兵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他在80余名基干民兵为主要成员的基础上,又细分了27支小分队,带领大家做好守护和祭奠活动。
三
2021年清明节,丁桥小学学生在校长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村口李树青烈士墓前,进行祭奠。“请问我们眼前这位烈士叫什么名字?”前来参与祭奠的池州军分区一名领导这样问道。小学生们面面相觑,答不上来。见此情形,校长的额头急得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祭奠仪式结束后,那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从小就生活在烈士的身旁,要知道烈士的成长故事、奋斗故事,要用烈士精神鼓舞自己成长!”
也是从这一天起,刘平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烈士精神走进大家的心里。从来不失眠的刘平,那几天夜不能寐。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举办一次全民国防教育日书画展?第二天,他就兴冲冲地向领导汇报,领导当即同意。
接下来,刘平带领画家们前往一个个红色基地,给他们讲当地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不到10天时间,他就收到55幅形式多样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主题聚焦“红色守护、缅怀先烈”,生动描绘红色故事,让沉睡在青阳大地上的红色资源活了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平将画展的开始时间特意定在当年9月18日,那天既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又是第21个全民国防教育日。随后的20多天里,各学校学生、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众多的普通市民都来观看了书画展。他们从凝重而又丰盈的画展中,读出了青阳县经久不息的红色精神,也读懂了刘平“不让一个烈士被遗忘、不让一座散落的烈士墓受冷落”的良苦用心。
这一波红色守护宣传,让更多的青阳人知道了红色守护的意义和目的。刘平经过深入思考后,决定再拍摄一部《红色守护》短剧。没有剧本,他自己写;没有演员,他去省城请;没有导演,他自己给演员说戏。那时正值盛夏酷暑,拍摄地点大都是在青阳乡镇各个偏僻山区的烈士墓前。这部微型剧虽然仅仅20分钟,却凝聚了刘平的心血,让红色守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
“爸爸,明天我就要去上班了,你能送我吗?”女儿知道刘平很忙,有些试探性地问。没想到刘平答得很干脆:“行!”女儿难得回家一次,可刘平忙得不着家。这次,他答应送女儿到铜陵高铁站,一方面是路上可以与女儿聊聊天,另一方面他还想顺路拜访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水龙村村民叶官山老人。老人一辈子都在为烈士守墓,并带动子孙后代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只要有机会到铜陵,刘平都要到老人守护的烈士墓前转转。
刘平开车行驶在跌宕起伏的乡村公路上。远山松林的点点墨绿让春意肆意绽放,近处一株株杜鹃,就像燃烧的一支支火把,使那些红色革命篇章在他心中回放。送走女儿,他来到烈士墓前。见到野草蔓延,他就一棵棵地拔掉。这里一簇,那里一丛,他静静地拔着,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月轮流巡查一个个烈士墓,对他已是一种习惯。拔完草,他站在烈士墓碑前,墓碑上的文字他一读再读。他摩挲着烈士墓碑上的红五星,泪水渐渐湿润了他的眼眶,童年最爱唱的那首歌又一次在心中回响:“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