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印象七夕》由27个名家的28篇文章组成,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情感景象。该书的作者阵容星光灿烂,他们有的是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有的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有的在当代文坛中极具影响力。
虽是同题作文,但作品呈现出来的繁花似锦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胡学文的《七夕之约》,任林举《天上人间的哀愁》,葛水平的《民俗里的烟火人间》,杨庆祥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徐剑的《七夕,在阿里望天河》等,或从历史肌理中剖析七夕的来龙去脉,或在现实场景中钩沉美丽传说,或用小说的笔法展示一段难忘的爱恋,可谓字字如珠玑,篇篇皆精品,堪称当代文学的耀眼星辰。
“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之《印象七夕》。
贵州作家肖江虹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印象七夕》里的文章《1986年的爱情》,更像一部写实性的短篇小说,但里面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存在。小学生卯卯的爱心懵懂和爱意萌动,在他的叙述中栩栩如生。一场在七月初七那天的“类相亲”,让好伙伴卯卯初尝到了迷爱的甜蜜与挫伤,而他无意中却获得了爱的机会。如同肖江虹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疼痛,不亲历哪来刻骨铭心的认知和体验?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其实是很简单的。平日思念,七夕相见。七夕对牛郎织女重要,对尘世更重要。那是悬挂于天上的爱,是爱的灯塔。”“少年望星空在乡场,中年守七夕在京城,暮年呢,他最想在离天河最近的地方,望星空。”“1973年的七夕,后来是否在我母亲的记忆里反复出现,我已无从知晓,因为她不再提及。”这些片段,蜡照着作家内心的情爱理解与感知,七夕已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有着生活内涵的人文传递。
《印象七夕》新书研讨会现场。
在贵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旭看来,作为系列图书的第六本著作,《印象七夕》的出版,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肯定——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印象”系列的节日版图,让人们得以用更系统、更完整的出版实践,践行“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的出版理念,逐步构建起一幅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长卷,让读者在书页间就能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二是打破大众对七夕“单一浪漫符号”的认知,将“乞巧”“祈福”“爱情”等多元内涵具象化、文本化,为丰富传统节日文化供给提供了优质内容载体,让这一古老节日的文化厚度得以彰显。
三是作品尤其关注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需求。27 位文学大家以迥异文风执笔,既有厚重的历史回望,也有贴近青春视角的当代表达,用年轻人能读懂、能共鸣的文字,搭建起传统节日与青年生活的连接桥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陆青剑
编辑/吴蔚
二审/陈江南
三审/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3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