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讲座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人民网合肥9月3日电(记者王晓飞)核聚变与核裂变有什么区别?我国聚变研究处于什么阶段?聚变技术还有哪些应用?……
9月3日下午,带着好奇和疑问,合肥一中淝河校区的同学们来到校礼堂,认真聆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理学博士、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建刚带来的开学第一堂科普课。
李建刚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从能源危机引入话题,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人类为追求新能源梦想所做的努力,指出了近中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中长期将以聚变为主的发展趋势。他重点讲解了磁约束聚变的原理和意义以及“人造太阳”的挑战和困难,介绍了我国研究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我国聚变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跨越的艰辛,同时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在交流环节,不少学生提出了一些疑难问题。李建刚一一给予解答,赢得阵阵掌声。
此次科普活动由合肥一中联合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教育服务总公司和合肥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据悉,“院士进校园”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着力打造的科普公益活动,从2014年至今已经举办了近20场,惠及包括安徽偏远山区在内的数万师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讲座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讲座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李建刚为学子们讲述核聚变相关知识。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听到精彩处,同学们纷纷鼓掌。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学生们认真听讲座。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学生们在认真听讲。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一位学生提问。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