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美术考试时间有限,即使犯困,苏苏的意识也不允许她停下笔。但她很难控制好手中的笔,就如无法控制像是被灌了铅的眼皮,随时耷拉下来,以及画布上逐渐模糊成马赛克的线条和色块。这是一种名为“发作性睡病”的罕见病在作怪。因为日间过度嗜睡,患者就像一个容量极小的蓄电池,一旦发作就像断了电。
本来和一家招聘公司人员聊得很好,当王磊告诉对方自己有发作性睡病,白天需要休息一会,“很快就不理我了。”这是发作性睡病患者坎坷人生的一个缩影。
蔻德罕见病中心高级顾问李杨阳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发作性睡病在中国大陆尚缺乏系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台湾地区患病率为0.0129%。据此估算,我国理论患病人数约18.4万人,其中成人患者占比近40%,约7.36万人。发作性睡病极易被误诊为精神或心理障碍,其常用药物多为一类精神管控药品。
今年6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盐酸替洛利生片(铧可思®)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成人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或猝倒,为非精神管控药品。
但对苏苏来说,一个月4000元的支出跟原来几百元的药费比起来负担太大。而使用新药3个月后,王磊决定继续用下去,此前他因为难以承受原有药物的副作用只能暂停工作,“至少让我这样的患者有更多的选择。”
▲苏苏看病开药后的费用明细
不止是犯困:
还有猝倒、抽搐、幻听、“鬼压床”
▲苏苏在发作性睡病症状发作时画的画
这是苏苏在“无意识”状态下画出来的一幅画,画中是一个有红色头发、看不清五官、穿着黑色衣服的女人。据苏苏描述,这是在她发作性睡病症状发作时画出来的,具体作画过程没有任何记忆,等她清醒过来后,这幅画已经画完。
为了考试不毁掉画,在别人都在琢磨着提升画技的时候,苏苏逼迫自己多练、多画,她称自己在培养一种用“潜意识”作画的能力,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自己手上的动作才不会停下来。
只是更多时候,苏苏的画还是会因为中途突然犯困而前功尽弃。今年20岁的苏苏从小就是艺术生,从初中开始学习美术,现在正在一所综合类美术院校学习动画专业。小时候一次突如其来的猝倒,让“发作性睡病”5个字走入苏苏的生活。
那时她还在上小学,她和爸爸待在家里,一句话没说完,她毫无征兆地倒在地上。家人很快带苏苏去了医院,经过检查,苏苏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那也是她第一次知道这种罕见病的存在。因为时间久远,当时医生说的话她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一句“这个病会跟随一辈子”。
晚上回到家,苏苏独自在卫生间哭了很久,“感觉之前所有的委屈都找到了出处,但是同时也痛苦,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有自己得了这个病。”
其实苏苏的人生轨迹早已因疾病改变,读幼儿园时起,苏苏就发现自己经常有嗜睡的迹象,但在确诊发作性睡病之前,她一直以为是没有休息好。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但她记得自己只要一坐车就会犯困——因为大人一直调侃这一点,令她记忆深刻。
北京一家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病因不清的综合征,其特点是伴有异常的睡眠倾向,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睡眠不安和病理性睡眠。这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伴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
“这些症状就跟约好了似的。每当我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个症状带来的痛苦之后,下一个症状就会迎面而来。”在猝倒之后,睡眠瘫痪、失眠、自动症、抽搐还有幻听、幻觉等一系列症状接踵而至。
对于苏苏来说,嗜睡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明知自己在犯困,却无论如何都叫不醒自己。在准备升学的阶段,嗜睡是她最焦虑的问题。这种困意总是突如其来,有时候她连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时候合上的都不知道。但是渐渐地,她摸索出应对的方法:用舌头舔嗓子来达到短暂的清醒、安排好吃药的时间让药效在相应时间段发挥最大作用、根据犯困情况调整做题的顺序等。
苏苏猝倒和抽搐症状也很严重,有时她只要大笑就会立刻不受控地跪下来,然后身体瘫软在地上。其他细微的情绪变化也会让她身体出现无力、要倒下的趋向。现在她已经能通过控制情绪、撑住身体等方法控制住这种症状。
她提到,身边的人会想要搀扶猝倒的患者,但由于此时患者无法自我控制,有时这种行为可能会徒增患者的痛苦。有一次苏苏和父母待在家,她发生了猝倒,苏苏爸爸试着搀扶她,拉扯感却让她更加疼痛,“这个状况可能因人而异,如果柔韧性好的话,说不定就不会那么疼。”类似“新奇的体验”还有很多:幻觉,真实且有逻辑的噩梦,睡前的坠落感,频繁的“鬼压床”等。
国内唯一适用药获批
结束用药选择有限窘况
长期以来,发作性睡病极易被误诊为精神或心理障碍,而其常用药物均无发作性睡病适应症,用药选择也有限,且多为一类精神管控药品,处方管理严格,患者用药不便。
苏苏在网上认识了一些病友,有出现误诊和确诊晚的情况,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父母一直积极地陪着苏苏治疗,令她心态有了很大转变: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身边人虽然少有感同身受,却都一直支持着她。
最开始苏苏尝试通过吃中药来治疗,但因为学业负担重,中药见效较慢,吃过一副之后就换成了西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也叫专注达,“吃完药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见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感觉到身体上的差异。”苏苏感觉头脑中有些地方活跃起来了,没有那种“雾”的感觉,做事也更有干劲,不会想颓废一整天,反之如果不吃药,这种积极性便很难调动起来。
▲专注达
可是吃完后还伴随着恶心、头痛等副作用。李杨阳向记者指出,这是在超适应症用药,且由于是管控药,所以要每个月去医院。医生处方难,患者用药也难。
今年6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盐酸替洛利生片(铧可思®)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成人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或猝倒。
▲盐酸替洛利生片(铧可思®)获批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替洛利生在《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中,已被推荐用于发作性睡病的一线治疗。
药企琅钰集团官方宣传中提到,作为唯一在中国获批发作性睡病适应症的创新药,也是唯一的非精神管控药品,盐酸替洛利生片(铧可思®)的上市将结束我国发作性睡病患者“超说明书”和“红处方”用药为主的困局。
在看到铧可思在国内上市后,苏苏感到有些惊喜,同时也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决定先观望一下,“好不容易适应了专注达的药性,还有那堆副作用,如果突然换新药,我担心会增加其他副作用。”
其实,许多病友对“替洛利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两年前该药便首次被国人使用。据中新网海南新闻2021年5月报道,得益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政策,专门针对罕见发作性睡病的创新药——替洛利生于当年5月7日在该先行区开出了中国首张处方,一位女性患者在博鳌一龄生命品质改善中心完成了首次用药。
据悉,患者在乐城首次服用替洛利生,经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依照“带药离园”政策带回家服用。患者带药离园后,配合医院用药随访和相关监管监测工作,可实现实时药品追溯。
换药后更少副作用
一个月花费4000元
王磊曾在今年4月前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购药,目前已服用铧可思3个月。
读大学时,即使王磊在晚上10点睡着,第二天睁眼之后仍然会犯困,有时就算定了8个闹钟也叫不醒自己。王磊会去实验室或者教室继续睡,起来吃完午饭再睡到下午三四点。一旦出现眼皮越来越沉、意识逐渐模糊的信号,他就会提前摆好舒服的睡姿,因为只要他沉沉睡去,身体在一两个小时内无法动弹。运气好的话,睡一两个小时,运气不好一觉就睡到晚饭了。
这种症状在小时候其实就有,王磊认为河北老家医疗水平有限,延误诊断。加上家里人没有重视嗜睡症状,对疾病认知度低,而且在大多数人眼中,该疾病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影响生命安全,甚至还会被身边人归结于“懒”。
为改变这种现状,从大四开始,王磊前往各种医院就诊。最初那些医生都提到抑郁症或失眠等问题,一开始服用的药物药效并不明显,吃了一段时间后他便放弃了。
后来他换了医院,确诊为发作性睡病后开始吃专注达。不过,这类精神管控药物需要每3周去医院拿药,手续繁琐。药效可以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6点,解决了日常工作或学习的需求。可服用一年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令他难受剧烈。一方面是食欲不振,另一方面是在药效期过后,头疼比较明显。
“这些我都还能忍受,主要是我后面得了新冠后到再吃这个药物,一直心跳过速,去年年底我都不太敢吃了。”因为心脏受不了药物的副作用,王磊只能选择断药。可离开药物维持,他日夜颠倒的作息无法支撑其饱满的工作状态,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无奈之下,他向公司请假两个月,回老家静养。
后来经医生介绍,王磊了解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项目,用药后他认为替洛利生对适应症有明显效果,比专注达效果更稳定,基本没有副作用。“不过价格比专注达贵了许多。按照我现在低剂量服药,一次吃18毫克,一个月大概花费4000多元药费。”药物价格过高也让苏苏望而止步。
王磊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从事研发工作。“说实话我一开始接受不了这个病,因为我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全被打乱了。”王磊想起以前曾受打击的经历,本来和一家招聘公司人员聊得很好,当王磊告诉对方自己有发作性睡病,白天需要休息一会,“很快就不理我了。”
这20多年来,王磊误诊、用药难、忍受副作用、被歧视的经历,其实只是发作性睡病患者坎坷人生的一个缩影。王磊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如愿找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他不奢望太多,希望能让更多发作性睡病患者看到新的出口,需要不断“充电”的人生也能发光。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实习生 詹祥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