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贵州毕节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这样一位农信人,他以党建为笔、金融为墨,书写着“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答卷。他就是毕节农商银行柏杨林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海子街支行行长朱俊杰。他带领团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柏杨林安置点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将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延伸到每一户搬迁群众家中,用实干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农信人的使命。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1455”工作模式
作为党支部书记,朱俊杰始终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引,将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创新探索形成“1455”工作模式。该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主动承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金融服务任务,使柏杨林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党支部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成果典型案例,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党建工作树立了标杆。
创新“家门口”金融服务,打通便民利民通道
柏杨林街道位于七星关区海子街镇,辖内5个社区,搬迁入住6372户2.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078户2.64万人。面对群众“无土地、无技能、无资金”的困境,朱俊杰深知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他推动业务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到社区一线,成立“党员金融服务先锋队”,组织党员、员工开展“挎包银行”工作专班,实施“三步走访”“两轮评贷”方式,对6372户搬迁群众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等信息,完成全部建档,对符合条件的6865个家庭及个人评级授信,授信面达100%,授信金额3.69亿元,推动创建148栋信用楼栋。针对群众融资难题,他利用“黔农·迁易贷”等金融专项产品,提供低息、贴息优惠,累计为1706户搬迁群众发放贷款1.07亿元,贷款面达26.71%,为创业就业群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为方便群众,在安置区设立“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配备自助设备,组织员工上门服务,自运行以来,各类金融服务终端累计办理业务12.25万笔、金额1.03亿元,实现了“足不出社区”享受便捷金融服务。
聚焦“产业造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培育可持续产业是关键。”朱俊杰始终这样认为。他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创新“农信搭台、群众唱戏、企业发展”模式,与地方产业相结合,引入、培育、帮扶深入采访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6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助其扩大规模,带动3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
同时,朱俊杰带领团队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主动“走访了解个体工商户需求”,向1400户经营主体发放经营类小额贷款8470余万元,促进小微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此外,他还多方收集信息,掌握外地用工需求,向群众宣传推介,为178名外出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
践行“金融向善”,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朱俊杰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金融服务,积极探索“金融+公益”新路径。他协调多方资源,为四所学校144人次学生捐赠40余万元;组织开展“护航新征程、存保伴您行”等公益宣传活动45场次,惠及群众超万余人次,提升了群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他组建“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近52次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温暖。在他的带领下,柏杨林安置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的奉献精神和专业能力,为贵州农信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员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他让百合花的芬芳绽放在柏杨林群众的笑脸上,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农信人的使命担当,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
通讯员:张丹
一审:金星
二审:李懿
三审:雷晓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