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9: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这种典型。

说到蒙古军队,就要提一下古代军队黑暗的一面。其实古代军队的食物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么都可以吃,如果战胜了敌人,没有了粮食就掠夺,甚至会吃敌人的尸体。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否则,以古代时期那薄弱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远征时所需的口粮。所以古代军队打仗,平民百姓都会躲之不及,将其称为“兵灾”。

在我国古代,其实军队还是算是比较有军纪的。吃饭这一环也是治军的一部分,那时带兵打仗一出战就是万八千的。粮官等安营扎寨完了就开始准备起火做饭,一堆人摘菜,一堆人洗菜,一堆人做菜,一堆人再排队领饭,很多情况应该是轮流吃饭。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纵观我国历史,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军史的正式开端,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只是国家内的成年男子和奴隶,战时上前线打仗,战后务农或是打猎。所以,这个时期的军队口粮一般来自田猎和采集。

而烹饪方式则是用鼎,把粟、小米、野菜、肉放在一起加上盐煮成糊糊的样子,然后食用。至于现代影视剧里那些夏商时代就出现的炒菜、米饭、馒头,纯粹就是胡扯!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到了春秋战国,已经有专门的军队出现,不过也并不是职业化军队,而是战时打仗,战后牧耕的农民。这个时候文明的中心在北方,华夏子民吃的自然也是以小米、粟、高粱等五谷杂粮以及一些驯化后的蔬菜。偶尔可以吃到自己养的狗、羊等肉类食物,那时猪其实并不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战斗力很高,往往也是左右战争的核心力量,比如魏国的魏武卒。这时候军队吃的东西和老百姓一样,没大的区别。做饭用的器具也是鼎,烹饪方式也是像以前一样,把粮食、蔬菜、盐放在一起乱炖,做成糊糊。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秦汉时期,其实秦和西汉早期军队吃的东西和战国时代比较接近。当时的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以小麦、粟、稻做成的米饭,和今天的有些不同,外加食盐、蔬菜、肉蛋。普通人一天可以吃两顿,贵族吃三顿,皇帝吃四顿。

军队里的士兵也算是普通人,所以军队里一般也是吃两顿。汉朝时的烹饪方法和前朝没什么区别,也喜欢将粮食、蔬菜、盐混在一起熬成稠粥。其实吧,在宋以前,华夏族和汉族都是这样吃饭的。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但汉朝军队相比以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就是干粮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时的干粮是将食物煮熟,晒干做成的。在需要食用时,用开水泡好即可,这很像现在的泡方便面。另外,汉朝出现了豆腐,汉末的三国时期,在四川出现了馒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年代,同时也是民族融合最集中的时代。当时北方胡人在入侵中原时,也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带到了中原,例如烧烤、穿胡服等等,也出现在了军队中。

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其实还是主要由汉人组成,而汉族还是比较喜欢吃五谷杂粮。但在南方的各个朝代,因为比较靠南,于是也将水稻开发成了百姓的主要粮食,军队也随之食用水稻。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到了唐朝,因为国家的统治范围很广,北到北海,南至交趾,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在这么广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大规模驻兵。而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

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在宋朝,士兵的口粮和唐时代变化其实不多,首先就是要求有漫长的保质期,这也是其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至于口感,依旧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的。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当时大宋禁军士兵月粮才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

明朝时代,军队口粮才有了一些变化,干粮得到了大规模运用。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古代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虽然说古代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是由于粮食产量低下,所以要养活一个人不容易。当时的生产力甚至很难满足农民基本需求,更不用说养活庞大的军队了。

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但即使如此,朝廷往往仍会优先保证军粮的供应,即使发生了民间饥荒,也会“以大局为重”。因此,古代的军队一般都不会断粮,就是“口感”太差。因此许多无业的青壮年,为了活路,往往也会选择去军营从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行军怎么吃饭?是怎么解决粮草问题的呢?
...为国内的粮食短缺,一人一天只能分到五百克面包,很多士兵都是吃着掺杂着木屑的列巴。这还是在交通较为完善的的现代,那么在交通条件不是那么完善的古代呢?军队怎么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
2023-05-05 16:58:00
古代打仗为何老是提粮草
...但同时,大家也会保持一些常设军队。而这些军队里面的士兵,平时是不回家的。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军队里面打仗。因为不能回家,他们自然就无法自带粮食。所以从这时候开始,补给才真正成了
2024-02-07 17:38:00
长平之战的秦国,400万人口是怎样养活60万士兵的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因为韩国的上党郡在长平这个地方爆发了战争,又被称为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可以说秦国和赵国都是举赴全国之力。当时赵军出兵45万,秦国出兵60万。为了打赢这场战
2024-06-16 20:25:00
他比四大美男子还美,却心狠手辣,从禁脔逆袭成为皇帝
...军队打败了。苻坚在登上寿春城瞭望的时候,看到晋国的士兵布阵整齐,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就以为这也是晋国军队的士兵,觉得自己遇到强劲的对手了。慕容冲学习了晋国的方法,他弄了一群妇
2023-03-03 11:06:00
揭秘宋朝时期的奇葩规则
古代士兵领工资看什么?宋仁宗告诉你要看身高。这个奇葩规定在历史上还真出现过,在宋仁宗年间,当时的士兵领取俸禄跟身高还有关系,长得矮的人会比较吃亏。不过身高都是父母给的,自己又控制
2023-05-05 16:27:00
街亭之战马谡为何打不过张郃?
...不喝水的情况下,只能生存3~7天,因人而异,项羽可以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然后把所有做饭的工具毁掉,这叫激发斗志,人在绝望的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拼命激发潜能,另一种就
2023-08-24 16:23:00
在唐朝当兵是什么感受
...残废了也能活下去。但如果在中唐以后,那很不幸,一般士兵不比乞丐和农奴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唐朝当兵的感受。一、唐前期的士兵地位唐朝以武立国,重视武备。唐朝初期承接西魏周隋的府兵
2023-07-21 11:26:00
崇祯年间的士兵哗变,闯进部队长官的家,看到场景后,哗变平息了
...峰。崇祯毕自肃刚到关宁不久,当地就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士兵哗变,由于遇上旱灾,粮食不够吃,导致许多军队内部缺少军粮,常常去民间抢夺粮食,这一事件被军队的长官严肃处理之后,遭到了士
2025-04-20 18:56:00
魏武卒:五万之师,破秦五十万——揭秘战国最强军队的崛起与辉煌
...成比较强大的战斗力。但问题是,这种军制,注定下面的士兵不愿意拼命打仗。既然打仗都是义务,就算打赢了,和下面的士兵也没关系,都是上面的贵族得利,那下面的士兵,自然不愿意拼命打仗
2024-03-12 13: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