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叶满山)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中心研究员赵宇翔团队及其合作者在碎裂函数和强子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日前,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标准模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部分子(夸克和胶子)间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它的最大挑战来自低能区的非微扰性质。由于色禁闭效应,实验中没有观测到带色荷的部分子,只探测到色中性的强子。碎裂函数描述了部分子的强子化过程,对其研究是理解强子产生机制的重要手段。正负电子对撞中单举强子的产生被认为是研究碎裂函数最有效的过程之一。目前,在质心能量低于10GeV的区域,能用于碎裂函数研究的高精度正负电子对撞实验数据极为有限。
在该工作中,利用北京谱仪(BESIII)的数据,团队精确测量了中性pion和Kaon介子单举产生微分截面,最高精度达4%,仅为现有实验数据误差的1/5。基于现有一系列碎裂函数的理论计算均不能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因此,该能区的实验测量为碎裂函数及强子化过程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0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