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清积雪晒苗床 抢先机早育秧
通河县早谋划早部署,为实现稳粮增产打下坚实基础本报讯(杨依明 徐研 记者 罗彦坤)农谚说,“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时节刚到,通河县的农户就开始忙着为水稻育秧大棚清雪,160万亩“通河生态稻”开始备春耕,预计3月底开始播种育秧。
在通河县浓河镇,水稻育秧大棚清雪扣棚工作正在进行。为保证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浓河镇政府早谋划、早发动、早部署,通过现场会、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宣传惠农政策和春耕生产节奏,提前完成了农技培训、农资下摆、农机检修,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镇2287户农户,种子购买率达95%,化肥农药购买率85%,订单农业已签订5.2万亩。
在通河县祥顺镇,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为了加快清雪进度,将铲车开进大棚,一上午工夫,残雪就在地头儿堆起了“小山”。今年,合作社要种植10.8万亩稻田,3个育秧棚区共有210栋大棚都要尽快清理干净。合作社负责人陈志国说:“苗床露出黑土,接受阳光照射,才能充分散墒,这个时候抢时间就是抢钱。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只有抢出更多庄稼生长期,才能赢得更高的粮食产量。”
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和“六统一”的推行,“通河生态稻”从选种育苗到加工销售日趋走向标准化,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助力“藏粮于技”,为实现稳粮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通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魏冲告诉记者,如今许多水稻育秧棚区都采取冬季不撤棚的做法来防雪、提升地温,尽管棚膜老化得快些,但却省去了一个环节。还有一些合作社在育秧棚底铺煤灰,棚室覆盖5层塑料膜提温,实现了超早育苗。秧苗带着土坨下地,这种“钵体摆栽”的技术专门用于生长周期更长的“稻花香”系列。依托合作化种植,“通河生态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越来越高,基本实现集中育秧工厂化、播种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仅省田、省本、省时、省工,更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强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1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