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东北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01东北威胁为何重于西北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可以说是最具威胁的了。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很不严谨,因为这个“北方”,其实还应当具体分为东北与西北,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以游牧为主,是草原文明,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则以渔猎或农耕为主,阎崇年先生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立的金等政权称作是“森林帝国”,可以看出其中的区别。

其次,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还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所造成的威胁,远不如东北地区的大。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唐以前,来自西北的威胁要重于东北,而唐以后则反了过来。

为何说东北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大

(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南下,毫无地形之阻,图为金灭北宋形势图)

02集体决策保证政权平稳运行

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回答此问题,就必须分别从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西北相比,虽属于后起之秀,政治文明不如西北发达,仍保留着军事民主制的遗风,但这样一种短板,恰恰成为了其政权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举个例子,匈奴与突厥看似崛起迅速,但这样一种崛起是极为脆弱的,草原上松散的部族,之所以能结合在一起,靠的多是个人的领袖才能。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所有人都听一个人的,办事效率高,可是不好的一点是,一旦这个受到众人尊崇的英雄人物死去,那整个部族将会瞬间变为一盘散沙。比如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获后,东,突厥内部没有再推举出一个人来主持大局,而是迅速由群龙无首转成四分五裂的状态。

可是东北就不同了,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内部虽和西北一样,都有主奴关系的色彩,可是在上层决策中,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轻易能说了算的。

比如契丹人的大政会议、金人的勃极烈制度,清王朝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八旗制度。这些由高级贵族组成的决策组织,虽然是皇权成长的绊脚石,但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却避免了整个政治集团因领袖人物死去而迅速瓦解的危机出现,使得最高权力能够平稳交接。换句话说,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内部集体决策体系的维持,让他们得以给唐以后的中原王朝造成更大的威胁。

导致这样一种集体决策的原因有很多,我以为,东北地区独特的经济模式,是造成这样一种特殊权力结构的原因之一。渔猎经济与游牧业不同,他强调集体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很难出现个人权威这样的东西。

这样一种经济基础所衍生的思维模式,也大大影响了东北少数民族的权力结构的形成。比如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他不是一味像草原民族那样“打到你服为止”,而是注重以联姻等方式缔结稳固的同盟关系,并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当然,这也是一种政治成熟的表现。

为何说东北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大

于是我们会看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虽在灭辽后不久匆匆逝去,而他的弟弟却能在贵族们的簇拥下继承大统,并有条不紊的开展南下攻宋计划;皇太极歼灭明军主力后虽也早死,可他的儿子福临,却能在多尔衮等王公贵族簇拥下迅速入关,定鼎中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东北少数民族的政治文明虽落后于西北,但这并不妨碍其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从中获利。而他们有条不紊的崛起,显然也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比西北更大的困扰。

03失去幽云与中原王朝政治中心东移

二,幽云地区的丧失与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东移,也无形中加重了来自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威胁。早在秦汉时期,太史公在讨论天下大势时,就曾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里的西北地区,实际上指的就是关中。当时人对于关中在全国的政治意义是极为看重的,政治精英们不仅在此建立了严密的政权组织,还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以形成对地方的优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唐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华北地区因战乱影响经济残破,无法给中央提供足够的税收,而关中地区人口的增加与生态的恶化,更加大了地方供求矛盾。为了供应都城所在地区庞大的钱粮开销,唐人加强漕运建设,将东南的大量财赋转运关中,以支撑帝国在西北的政治维稳。

此时,东南地区经济价值的悄然上升,已经成为了中原王朝统治者临御天下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唐亡后,关中地区因频繁的混战而败落,继承帝国大业的后周及北宋王朝,为了节约成本,便顺势将政治中心,转移到了靠近东南财赋地区的河南。

没有了关中复杂山地地带的庇护,东移后的王朝都城,迅速处在了东北地区敌人的直接攻击之下。东北少数民族王朝南下攻打中原腹地,必要先由幽云地区进入华北平原。

幽云地区原由唐王朝的河朔藩镇控制,河朔虽然桀骜不驯,屡叛中央,但在抑制契丹和奚等少数民族进攻中作用不小。可是,经唐末五代军阀混战后,原先制衡东北少数民族的藩镇军事集团凋零殆尽,这便给契丹人南下扫清了障碍。

失去了河朔的庇护后,华北平原一马平川,自然给其进攻减小了难度。例如宋真宗与徽宗时期和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手,都是在一种极其被动的态势下展开的。开封城破固然有朝廷抵抗决心不足的原因,可是地形上的劣势,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何说东北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大

(真宗时期辽国大举南下,也险些让北宋倾覆)

明朝建立后,也曾考虑到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活跃,如将都城建在江南,虽然不用担心饿肚子,但却不利于及时掌控东北边疆的局势。因此,明成祖朱棣干脆把都城北迁到了北京,并以大运河来转运南方地区的物资,以供应京师需求,算是用了折衷之计。

北京靠近东北“蛮夷之地”,自然又成为了少数民族围攻的主要目标。因此,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变换,也是东北少数民族威胁重于西北的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原王朝这一变化的,又与经济地理有关。此为第二点。当然了,读者朋友如有其他看法,还望不吝赐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魏王朝的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到‘子立母死’
...王朝的更迭,其政治制度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意义。北方少数民族于公元398年建立北魏王朝,北魏王朝仿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管理体系,为北魏王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
2023-11-15 14:39:00
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只防北边
...中原王朝(隋唐时期的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跟朝鲜、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至于日本,虽然在近代是中国的头号外敌,但它在古代的国力远不如中原王朝,除了明朝中后期
2023-07-27 19:07:00
为何唐朝之后,少数民族的政权变得难对付?
读古代史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之后,少数民族更难对付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少数民族更难对付,说白了就两点:其一,少数民族政权拥有双重文明属性,更有优势。在唐朝以及
2023-05-10 11:18:00
为何唐朝后,少数民族非常难打?是中原王朝弱吗?
...史书上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唐朝之后的少数民族越来越难搞了?于是就有很多人非常的疑惑,究竟是唐朝之后的少数民族变强大了?还是唐朝之后的中原王朝变弱了?其实认真研究
2023-05-31 11:16:00
燕云十六州的历史地位与战略价值
...,不仅是中原王朝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天然分界线。所以,基于其在军事中很高的战略价值,这儿历来为兵家所必争之地。秦汉时期,燕云十六州就处于长城防御体系之
2023-12-20 15:18:00
魏晋之后,汉族为何开始打不过异族?
...问题,八王之乱搞得中原一团乱麻,国力大衰,北方各个少数民族趁机侵扰中原,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被称为五胡十六国。而晋室东
2023-10-30 14:48:00
古代王朝为何要控制西域,而不去占领东北?
...航海技术不先进,很难通过海上对外交流。北上是匈奴等少数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威胁。西面是青藏高原,也无法通过这里对外交流。中原王朝唯一能对外交流的通道是通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
2023-03-05 15:42:00
历史上唯一不受外敌侵扰的王朝
...这样的情况下,外敌入侵的战事实在是寥寥无几,北方的少数民族最开始归顺袁绍,边境稳定。后来曹操一统北方,这些少数民族继续臣服在曹操的麾下。曹操将北方少数民族划分为五个部分,分散
2023-03-06 13:43:00
隋炀帝与高句丽之战的历史背景与背后原因
...卫氏朝鲜”。直到汉武帝时代,汉朝的雄兵席卷整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卫氏朝鲜被其所灭亡,过去的王朝制度由此灭亡,朝鲜半岛推行郡县制度,被划分为临屯、真番、玄菟、乐浪这个郡纳入汉朝
2024-01-09 18: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