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一回皇宫内举行宴会,两位太皇太后都有出席,司礼人员一时疏忽,竟然把王政君和傅妃安排在同一桌,尽管当时王政君没说什么,但使一个颜色,侄子王莽立刻领悟到姑姑的心情。
他一生气,站起来大骂:会不会排座位啊!傅老夫人以前是妃子,怎么可以跟太皇太后坐在一起!然后王莽就被谴责了,身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儒生,他就顺应民意,又一次提出辞呈,等待皇帝的挽留。
但是他等到的是:准了,大司马你退休吧!
这时候,王家人完全可以肯定,一定有一股反王的势力在台面下运作,打算把他们扳倒。王莽退位后,傅派的大司马紧接就上任,皇宫里面斗争一塌糊涂。
此时王莽在做什么呢?他从中央转到地方,继续努力经营结交人脉。这里做个补充说明,很多人说王莽的谦恭下士是在演戏,我个人却不敢100%肯定。
原因是,王莽他有很多行为真的非常汉儒,不是孔老夫子那种儒,会带有一些天人感应的思想。比如皇帝做错事,老天爷就会降下灾祸通知你之类的。
06
一方面我们知道,王莽很有心机想要夺权上位,否则怎么有办法干掉他表哥呢。但是在儒家礼法上,王莽也要坚持,即使后来篡了汉朝都不改自己的初衷。甚至要不要用篡位这个字眼,学者们都有一些争议。
话说回王莽深耕地方耐心等待,这次他不是等到皇帝原谅他,而是等到皇帝归天的那一刻来临。前面说到汉成帝壮年过世,汉哀帝的身体更差。
史书记载,他即位痿痹,有人猜测说,这会不会是现在大家说的渐冻人症状。总之,汉哀帝在位6年的时间就归天了,而王莽也受到其他官员推荐,重新回到长安。
更幸运的是,其他几个外戚家族,譬如傅太后、丁太后也在差不多这时间过世,他就和姑姑把握机会,清理了宫中异议分子,把国家兵权重新抓回手上。
这时候的皇帝是汉平帝,年纪只有不到10岁,国家大权掌握在王莽姑侄二人手里,王莽甚至还将女儿嫁给了皇帝,就是孝平皇后。
这时候姑姑年纪大了,王莽心里是什么念头呢?他经历过好几次官场的大起大落,也看到姑姑与其他太后演了好几次后宫甄嬛传,王莽会不会想做一些事情来稳定政局?
07
事实上是有的,随着时代离汉朝越远,差不多唐代开始,就有一些人替王莽翻案,认为他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想的人。
在汉平帝元始元年,也是公元元年,王莽受封为安汉公,期许自己能够定国安汉。
同一年,王莽就尊奉周公、追谥孔子,做足礼法上的准备,同时他也安养平民,拔举武勇过人士兵,设立各级学校,教导一般平民礼节。
要知道,这时候他实际上已经是个摄政公,权力不会比三国时代的董卓、曹操还小,可是王莽并没有什么豪奢放荡的举动。
不幸的是,尽管王莽努力推动政策,老天爷并不赏脸。有学者表示,在公元初年,东亚地区刚好进入了一个寒冷的气候变迁时期,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
还记得王莽是个儒生吗?老天惩罚你,是因为你做错事。他毕生推广的理论,结果现在反而像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年轻的小皇帝还染上重病,往往一度要设坛祭天,表示愿意用自己折寿作为祈福交换,可惜最后汉平帝还是走了,年纪只有14岁。
08
有些史料上说,平帝是被王莽毒死的,他那些祭祀仪式,只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很可惜,我没有时光机,无法给大家一个100%正确的答案。
不过,王莽就算没有毒杀皇帝,我还是可以说,他想要自己当皇帝的企图,是十分明显的。他选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氏宗亲担任继承人,同时自己就当假皇帝,或称摄政皇。
此情此景,让他的姑姑王政君心中警铃大作:贤侄啊,你要干大事可以,但我们深受皇恩眷顾,千万不要做那种背骨仔哦。
王莽表示,放心,我一定会让两岁的刘家子弟当皇帝。姑姑听了,就暂时松了一口气。殊不知,王莽这话只说了一半:我会让刘家子弟当皇帝,然后再禅让给我。
等她姑姑发现王莽派人逼迫她交出汉朝传国玉玺,要用来举办禅让典礼的时候,才知道大势已去,来不及阻挡这个职侄子。
汉书里提到,年迈的王老太后气得说:你这个混战东西,做成馊水,连猪狗都不会吃啊!王家没有你这样的子孙,我是位汉家老寡妇,来日无多,只可惜我不能和玉玺同归于尽!
后代史官用了这么激动词句,也是传达一种立场。他们大概认为,王老太后到死之前,都还是想要效忠汉家的。王政君虽然不是坏人,但因为个性的关系,200年大汉的灭亡,她毕竟推了一把。
09如流星般的新朝
王莽取得玉玺以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开始推动比他当摄政王时期更大幅度的改革。大家一定记得以前历史课本上有提到的,譬如王莽致敬周朝井田制的王田制,度量衡的改革,还有把一些山川林地收为国有等等。
以前课本说这些政策扰民,所以导致新朝短短十几年就下台一鞠躬。可是扰民是怎么个扰法?就拿改革币制来说,王莽推动宝物五物,分别是金、银、龟、贝、铜,乍一听很复杂,但王莽有他的理由。
他认为,货币面额有大有小,大钱就像我们的100元钞票,小钱就是一元钞票,你去超市买个饮料,会故意拿100元给人找吗?所以这个理由我是给过的。
而且币制改革,其实在西汉中后期,就有在做了,没道理换个人推动,老百姓的反弹这么大。但是魔鬼藏在细节里,汉代原本常用的货币以铜为主,王莽为何后来要新增金、银、龟、贝来交易呢?
有一种假设我觉得合理,那就是当时国家的铜矿量已经入不敷出了。但是王莽任内没有太多大型公共建设,钱怎么会不够花?
历史谜大概猜得到,因为战争。王莽作为一个学习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低估了国防压力会对国家造成的影响。
新朝建立之后,王莽片面性的变更了与周遭有关的层级关系:他把王降格为侯,玺降格为章。坦白说,实质关系可能没有改变,但名称上的矮化,听了就让人很不爽。
10褒贬不一
当时匈奴领袖就表示,还我原本的玺印,否则我打你!开启边塞战争,或许是王莽最大的一个错误,跟秦始皇类似的错误,当制度改变跟征召士兵去打仗同时发生,就注定了新朝也走向类似于秦朝的终点。
后代史学家对王莽的评价是正反纷呈,黄仁宇老师曾指出,王莽一味相信恢复古礼,就是安定的万灵丹,这是不现实的。
柏杨前辈说,中国历史每一次发生政权转移,都要发生大混乱。野心家英雄们,各自用武力在血海中建立他们的政权,王莽打破这种惯例,它他用和平的方式接收政权,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全权臣夺取宝座的公式。王莽是儒家学者,以文人之姿夺权,又没有大面积的流血,柏杨先生认为非常不简单。
结尾让我们重新回到离王莽时代比较接近的史料。史家班固在《汉书》里面不断的强调:王莽欲专断擅权。
我尝试问自己,王莽为什么想要壮专断?是因为个人享乐?看起来不像;还是他觉得所处的那个世界太混乱,突然有个想法,若是把决策权都交给我,我一定能为大家带来美好的新世界。
想想你人生中,是不是有听过类似的英雄式发言:一人独cai多有效率,我是最聪明的,至少比大部分的人都聪明,我为什么要听笨dan的意见?
确实,很多时候,这种英雄都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但接下来他就会开始面对各种挑战,发现难以克服。
而他不会想到要找别人帮忙自己做决策,他们是很直接的去追求更大的独裁权力:你看,我过去都做的到,现在撞墙期,一定是因为权力不够大而已。
王莽会不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踏入名为权力,但实际上根本是毒品的深渊,终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