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阳明心学,对我们教育的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有非常大的启发。”7月26日,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子建,在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主旨演讲时感慨,“王阳明很注重‘致良知’,‘致良知’实际上是内在的一种道德教育。”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子建
内在的修养,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维度。要怎么做?李子建耐心介绍,王阳明的“四句教”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概括了其心学体系,心之体:人心本无善恶,如同镜子未照物时清净无瑕;意之动:当意念发动时,善恶随之显现;良知:能分辨善恶的内在标准;格物:通过实践将善恶转化为现实行为。
“阳明心学强调通过实践和本体认知,达到‘致良知’的境界。‘知行合一’不仅是哲学理念,更是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李子建认为,阳明心学对当前教育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样强调“立德树人”,重视人才的内在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李子建表示,阳明心学包容性很强,不仅可以与儒家的不同流派对话,也可以与西方哲学等思想体系进行交流与融合,展现出开放性和现代性。他说“如当下年轻人生活缺少幸福感,可能是工作很难产生内卷、内耗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学’来解决。每一个人对时间、家庭、生活的安排,都是一种决定,这种决定背后都有个目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当我们反思的时候,就是在注重情感的培养,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展望未来,李子建希望阳明心学可以通过专家的参与,以及结合生活经验,深入浅出的诠释,让大众进一步认识和思考王阳明的思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赵相康 明雪
摄影/刘青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