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7-24 14:43:00 来源:奇趣魅丽坊

NASA(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任务曾推测,月球空间中的水分子会因为流星雨撞击月面而逃逸到宇宙中,他们认为月表10厘米到3米区域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储水层,并提出了月表水循环的新猜想。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然而,我国的科学家们的这次发现,直接挑战了美国NASA的结论。

这是我国科学家从月壤中挑选出来的玻璃珠,不要怀疑,真是玻璃的。而这些珠子的大小从一根头发的宽度到几根头发的宽度不等,这些珠子被称为撞击玻璃珠。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这项研究结果被发布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我国的研究员们研究了月壤中随机挑选出的32颗玻璃珠。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这些撞击玻璃珠是无数年来,各种陨石撞击所形成的,是月壤的组成部分。由于太阳风不断的轰击月球的背面,这些珠子可以不断的产生水。考虑到这些珠子的数量达到数十亿甚至数万亿颗,可以想象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资源。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专家——惠鹤九教授说“月球上有一个新的水库”。

根据我国科学家们的研究,撞击玻璃珠的存在或许能够解释月表水循环的机制。在过去数十亿年中,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作用在月表形成了大量的玻璃珠。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而太阳风中的氢离子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些玻璃珠中,从而成为月球水的重要来源,维持着月球表面的水循环。

看到这有人会好奇,美国不是登月多次了吗?怎么没发现呢,是不是登月是假的?

美国多次登月,为何没有发现呢?

尊重历史事实,美国6次登月确实为人类太空探索树立了里程碑,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

6次登月,共带回了382千克的月壤,咋就一点也没发现呢?

抱歉,还真就是美国的火候差了点!

由于潮汐锁定,我们看到的月亮,亿万年来都是用同一面示人。而月球的背面,远比我们看到的正面要“狰狞”得多。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由于亿万年来,月球永远是用同一面面对我们,它就像一块护盾,用背部为地球抵挡了无数来自太空的流星、陨石的撞击,而它的背面也就渐渐变得“狰狞”。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这种狰狞带来的就是月球背面的登陆难度极大,相较于月球正面,背面的地形更加崎岖、山脉众多,并且缺乏平坦的撞击坑,这增加了着陆器在背面登陆的难度和风险。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而且,月球背面任务需要将着陆器、探测器和其他设备送至月球背面。这需要更复杂和耗时的任务规划和运输方式,可能涉及多次发射和空间对接。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还是取得了在月球背面的登陆和探索的重要进展。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一里程碑事件证明了人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技术的进步。

随后一年,嫦娥五号也随之发射,依旧登陆了月球背面,并给我们带回了珍贵的数据和实地采回的月背土壤。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美国没在我们之前发现这些月壤中的撞击玻璃珠,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让航天器登录月背。

月球“水库”的意义

有人说“月球发现‘水库’有什么用?又不缺水!”

虽然这种水资源的开发困难重重,但是这项发现强调了月球作为未来太空探索基地的潜力!如果科学家们能够解决提取水资源的技术挑战,这将为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提供一项重要的支持。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水是生命的必需品,对于长期驻扎在月球上的宇航员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利用这种可再生的水源,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对地球的补给需求,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太空探索。以天宫空间站为例,我国的宇航员们每在太空中停留一个月,就会消耗大概400公斤的物资,而飞船的负重将会增加近20吨。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如果我国真在月球上建立月球基地,这些撞击玻璃珠对水资源缓解将会是极大的助力,一旦开采技术达到,我们的货运飞船甚至不用再运送水资源上去。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从战略角度说,这次发现也是我国太空软实力和声望的提升。是展示中国太空技术进步、运营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的标志,也可能成为吸引太空合作伙伴的手段。

但美国和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太空计划总是抱有敌视的态度。美国情报界在今年的威胁评估报告中说,“中国正努力达到或超过美国的太空能力。”

新的太空竞赛将要开启?

我国的太空计划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45年,我国将会转变为“空间设备和技术方面”全面领先的国家。

首次登陆月背、独立拥有了自主空间站、火星探测器成功登录、北斗系统的建立、甚至过几个月还将发射一台名为“巡天”的太空望远镜将和天宫同轨飞行,这台望远镜的视场是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00~350倍。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我国的太空计划还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例如自主对接和会合、完成机动和太空组装的能力。我们将继续测试和改进这些技术,并为在太空中的永久居住做准备。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永久居住意味着我国将在主导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空间中建立战略目标,并为人们在太空中生活提供培训和装备。

透过《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可以看到,我们还计划启动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向木星发射无人探测器,并在2030年之前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到2035年,可以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并在2036年之前在月球上建立机器人研究基地,并在2045年之前在火星上建立研究基地。

我们取得这样多瞩目的成绩,美国太空大国的地位不断下滑,美国也不会坐以待毙。比如在我国发现水资源的存在后,NASA的目标是2025年年底前,让美国宇航员再次登录月球表面,他们将会聚焦月球南极,希望在那里的阴影陨石坑中发现水资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4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发现月球“水库”,为何美国登月那么多次,却丝毫没有发现?
...即便有水,液态水被蒸发后,也会被太阳风吹走。此外,美国登月6次,从月球取样382公斤,也没有发现水的存在,反倒是苏联曾提过一次,但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他们始终坚信月球是
2024-06-19 13:53:00
中国要在月球熔岩管建房,长征十号首飞时间确定
中国月球计划,给美国“敲响警钟”,又要来一较高下?不得不说,美国时常与中国进行竞争,但时常又受到反向的“打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次主要是针对中国在月球探索方面,让美国有所
2024-09-27 19:09:00
果然!NASA局长变了,嫦娥六号争取2000克月壤回家,他想中国分享
...都知道,中国执行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当然,美国也是知道的。不过,美国知道也是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去月球背面,要去月球背面还需要中国帮忙,因为没有中继星。此前
2024-06-11 10:06:00
美国还没重返月球!就准备开采罕见资源,中国压力来了,基地要加速
美国厉害了!还没有完成重返月球计划,又宣布了一项新计划,要去月球争夺罕见资源了,而这个资源就是我国嫦娥五号此前发现的,价值可以说极其的高。这的确没有想到,美国在50多年之后对月球
2024-03-21 11:00:00
美国:希望中国分享嫦娥六号月壤!嫦六月球车实锤,并拍了照片
...迹,说起来都挺激动的。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将6.25带回,美国:希望中国分享嫦娥六号月壤!没错,这个事情没有什么争议了,我国已经官方回应这个消息了,这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因为我国
2024-06-07 17:09:00
嫦娥六号确定回家!嫦七准备,美国却先出手,今年去月球南极找水
嫦娥六号确定到家了!我国嫦娥七号也在准备,不过,美国要先下手了,按照新一轮的计划来看,我国嫦娥七号去月球南极寻找水源,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结果美国在2024年下半年就要去。
2024-06-27 10:53:00
月球科研站:清华大学实现技术突破!可建房,美国将抢先开采氦-3
...,其他国家也在增强对月球的掌握,希望能够主导月球。美国将抢先开采氦-3没错,虽然美国还没有成功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但是美国的目标非常远大。在2024年3月的时候,美国一家知名度
2024-04-11 11:15:00
都去月球挖土,NASA带回382千克,却申请研究中国月壤:太独特!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阿波罗系列飞船曾6次成功登陆月球,把12名航天员送到月球表面,并从月球带回来了382千克的月壤。资料显示,美国采集的月壤主要来自于月球背面的
2023-12-02 18:05:00
嫦娥五号重大突破!获月表元素图,美6次登月,为何给不出答案?
中国嫦娥五号研究又获得重大突破了,结果看了看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回来那么多月球样品,也没有给出这成果,这是怎么回事?这一次的研究成果是来自中外(意大利、冰岛)科学家联合进行研究给出
2023-11-27 10: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