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方快评丨“全职内推”暗礁丛生需多方共同防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6 10:58:00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初出校园,求职大厂,哪怕身揣国内外名校证书,很多年轻人也难免心里没底。这时,有一些中介公司愿意从中“张罗安排”,通过“打点”大厂内部员工的方式,甚至帮助求职者免去简历筛选和笔试阶段,再辅以简历背景润色、面试话术辅导,最终让人成功通过主管面试,拿下offer。可是,记者暗访发现,这种打着“全职内推”“精准就业”的中介公司暗礁丛生。(3月15日《钱江晚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工作很难找,特别是想求职进入“大厂”,更是难上加难。一些中介公司正是抓住很多年轻人向往“大厂”,同时难以进入“大厂”这一痛点贩卖和传播求职焦虑,用“大厂内部有朋友”“可以直接申请面试”“拿到全职offer后付全款”等承诺吸引求职者。其实,这类中介公司做的是“无本生意”,很多求职者本身就符合一些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但由于缺少面试经验、招聘信息,便被中介“精准忽悠”。

从媒体调查看,中介“全职内推”的价格基本在上万元,有的甚至超过十万元,而且内推服务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衍生出的灰色产业链甚至涉嫌违法。有业内人士透露,“所有保名企offer就是坑。”所谓中介机构,本质上就是赌概率,“没有拿到offer,就退钱,保本赚;运气好,收到全部钱,血赚。”对知名企业来说,高管薪资收入不低,他们不太可能为几万元的好处费铤而走险,不会置企业规定于不顾,自毁形象与中介合谋“全职内推”。

从法律层面看,中介公司与求职者事先签署的合同或协议,多以提供咨询服务、技能培训等事项为签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保录取”的承诺,实际上违背了招聘的公平性、平等性,并不受法律保护。之所以敢于“全职内推”,要么中介机构确实存在与名企高管之间的合谋,双方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要么中介机构并没有所谓的“关系”,很可能就是“赌概率”,设置重重陷阱骗人,求职者或将血本无归。

从旁观者来看,“全职内推”骗人的把戏并不高明,但对身处其中的求职者尤其是初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在渴望进入“大厂”的心理下,极有可能掉进中介设置的陷阱中。事实上,越是知名企业越是求贤若渴,且有着严格的招聘程序,也绝不允许内部员工与外部中介有合作牟利的行为。此前,就有知名企业员工因此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因此,作为求职者,应多一些求证,少一些奢求,不要轻信“全职内推”之类的捷径,避免入坑。

防范“全职内推”欺骗求职者,除了求职者提高警惕外,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查重处违规违法的平台商家或中介机构,绝不让高价“全职内推”泛滥,同时对游走在法律界限边缘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企业要严防员工把“内推”资源“兜售”给中介,学校要强化与企业密切合作,校企联手打造就业平台,着力解决招聘岗位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介绍工作为名变相收取各种费用,警惕落入求职中介陷阱
...高的收七八万元。”艾瑞咨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求职者洞察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买过求职辅导或训练营等针对性服务。另一份来自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33.6%的受访者表
2023-06-27 08:31:00
...信关系,并不是金钱交易。“付费内推”,实际上是利用求职者的实习信息不对称骗取费用无良代理在社交媒体上精心伪装,或是“同病相怜”的在校学生,或是“职场老炮”,巧立人设,用事先设
2024-05-27 20:45:00
求职付费内推管用吗?9.9元也能买上当
...招聘的预算成本只占10%,远远低于招聘网站的39%。本来是求职者和公司双方获益的事情,却被一些人用来交易,变了味。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内
2024-07-01 11:50:00
花钱就能搞定实习和工作?小心掉入“付费内推”的陷阱
...式。通过内部员工推荐,企业可以绕过第三方招聘平台与求职者直接接触。有不少人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兜售内推码,更有自称企业员工的卖家在闲鱼、淘宝等交易平台出售内推码,其中涵
2024-07-23 13:54:00
付费内推背后的求职生意:宣称是员工推荐,暗藏“保过”骗局
...一些公司明文禁止。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多名求职者、网络卖家、多类企业员工及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调查付费内推背后套路的生意经,以及其中潜藏的骗局。有求职者表示,一些机构
2023-08-29 15:33:00
被互联网大厂打假的付费内推,坑了多少大学生
...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从中看到商机,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从“包岗位”“包成果”的万元付费就业协议,到低至几块钱的大厂内推码,将之打造成了一门十足的好生意。01好岗
2024-06-17 19:59:00
...转自:乌鲁木齐晚报□本报全媒体记者向雅祺近期,关于求职者遇到“黑中介”的新闻时有见诸国内媒体。什么是“黑中介”?如何避免遇到“黑中介”?如果遇到了应该如何解决?本期晚报融媒·
2023-12-27 02:06:00
...时劳动合同”显示,员工入职的工厂为嘉善立讯,未出现中介公司的名字,也没有盖章,后续嘉善立讯工厂方面也不承认这份合同,因此这份合同为中介方迷惑求职者而签订的假合同。据另一份合同
2024-07-24 20:47:00
...职业中介机构未介绍到工作,先以办理“求职卡”为名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是最为典型的招聘收费陷阱。职业中介机构实施这类收费陷阱通常有三个步骤:一是伪装成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薪
2023-09-12 17: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