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1岁的他,说自己活得像19岁
王蒙参观中国印学博物馆 记者 陈中秋 摄
王蒙参观西泠印社 记者 陈中秋 摄
王蒙来西湖边开课啦。
由中华诗词研究院、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杭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讲习班”暨学术交流活动,已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好几天。
6月10日上午,讲习班迎来了压轴文学大咖——王蒙。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并曾任文化部部长。自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以来,70多年间,他笔耕不辍,发表作品超过2000万字,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出版。
今年91岁的王蒙,常调侃自己是“90后”,活得像19岁。他从1953年开始写小说,那一年,王蒙年仅19岁,正是青春灿烂、意气风发的时候,动笔写下了反映20世纪50年代青年生活的小说《青春万岁》。
但凡谈及文学,王蒙对文学艺术朴素的热爱,依旧和19岁时一样,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长达两小时的课堂里,他几乎不带停顿,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还时不时妙语频出。王蒙说,这一生自己有很多爱好,游泳、唱歌听歌、写作、上网、讲演、浇花种树、睡觉。但“第一爱好”永远是写作,在创作上求新求变,探索无限可能。
下午,王蒙在雨中探访了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在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西泠印社社员乔中石的讲解下,这位有着70多年文学创作历程的“人民艺术家”对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枚印章都细细观摩。
当参观到知名画家齐白石的篆刻作品时,王蒙笑称:“诗书画印,以前人们总把书画的成就放在前面,实际上,很多画家、书法家、诗人,他们的刻章才是一流。这就好比爱因斯坦,他总是和别人说,他拉小提琴比他的科学研究要厉害得多。这没毛病,相比小提琴,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已经无人能敌,根本不需要别人证明。”旁人追问,那王蒙老师横跨这么多领域,最厉害的是什么?他相当实诚地哈哈大笑:“我当然是写小说啦!”
在参观文彭、何震等明代篆刻大家的作品时,王蒙忍不住感慨:“你们算算,这些古代篆刻家,都活到了70多岁、80多岁,那个年代的诗人、画家,很少有这么长寿的。这说明什么?篆刻是修身养性的艺术,篆刻是一门能让人长寿的艺术。”
2025“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讲习班”共为期八天,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王蒙,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田青,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南开大学教授查洪德担任授课导师,齐聚杭州西湖边授课。讲习班学员,多为全国知名中青年诗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