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海网 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程楠 /文图
3月12日凌晨,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测控大楼一号测发大厅中,首席指挥张小军第四次坐在这个席位上。他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从容注视着大屏幕,自信地念出那激动人心的倒计时,神情与他的师傅——二号发射工位首席指挥鄢利清如出一辙,令人不禁感慨:是否“首席指挥”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许这就是航天领域的传帮带效应,1982年出生的他,是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中最年轻的首席指挥。
海南商发最年轻的航天发射首席指挥张小军。
分系统到总指挥
200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张小军加入了某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工作后,非航天专业出身的他从基层操作手一步步做起,12年历经控制系统指挥、技术区01指挥员,到最终的发射区01指挥员。
文昌航天发射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鄢利清见证了他的成长。“小军在多个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流程优化还是故障排除,他都是个全能型人才。他本人也非常重视基层学习,基础功非常扎实,对发射场整个系统有着深刻理解。”鄢利清说。
张小军最怀念的是作为“金手指”的时刻,当01指挥员宣布点火,他按下按钮瞬间,指尖像凝聚着千钧之力,非常有力量感。
一号工位的高效运作能力可显著缩短火箭发射任务周期。
老本行进新领域
2023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张小军在鄢利清的推荐下,加入发射场,成为一号发射工位首席指挥,师徒俩共同执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两大重要工位的发射任务。
对张小军而言,这是在新领域从事老本行。相较于以往的工作经验,商业发射流程更加紧凑,火箭在发射工位上占位时间较短。这种模式下,张小军不断学习各种新火箭的构型,关注低温液体推进剂的处理,以及改进型“三垂”测发模式的转场注意事项等,以适应商业发射的创新和突破。
新机制、新团队、新工位、新火箭,发射场团队和火箭团队都需要重新审视每一个细节。小到一颗螺丝钉,一个密封圈的采购责任都必须列入协调议程,会上专门讨论解决,确保每个环节都由最合适的人来完成。尽管第一次合练中待协调事项高达近百项,但通过不断磨合,双方逐渐熟悉了游戏规则。
“发这一发火箭比以前发三发都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初期摸索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会确保未来发射流程更加高效顺畅。”张小军说。
送长八后迎新生
相较于二号发射工位,一号发射工位有传统的勤务塔,涉及设备设施众多,随之而来的是射前准备环节多,首发当天要留意的细节多,压力也更大。
“作为现场指挥,必须通过眼睛、耳朵、大脑配合,精准判断每个动作是否到位,全力推进发射任务。比如因信号问题听不到操作手回复,要第一时间看实况视频确认连接器和摆杆状态,决定是否继续发射。有时即使摆杆未完全开启,但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不影响发射,也要按计划进行。”张小军说。
第四次担任首席,第一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他把师父鄢利清请出坐镇,“我特意让鄢总坐在我附近,从过去到现在,他总是给予我悉心指导。不过3月12日之后,我们的‘商业航天经验’就一样多了。”
发射前夕,张小军特意让妻子回了老家。原来,妻子怀孕了,张小军担心顾不上妻子,只好在首发前夕送她回家。
3月12日凌晨1时,首发圆满成功!笑容满面的张小军成了一号指挥大厅里的“香饽饽”,人人抢着与他在大红屏下合影,庆祝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又一高光时刻——2025年发射“开门红”。接下来,他将开启2025年的第二项“重要任务”——迎接自己孩子的到来。
“从发射塔上到摇篮边上,也许还得向师父再请教一番。”张小军笑了。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陈倩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