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东北师范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双师”典范。他是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科研尖兵,也是讲台上潜心育人的灯塔,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荣誉获得者。
破解特种光电热控材料“卡脖子”难题
深耕半导体光电材料领域数十载,刘益春以“甘坐冷板凳”的坚守诠释科研报国初心。他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创制出世界首个模拟人类高级认知规律的类脑忆阻器,率先实现室温光谱烧孔技术,更破解我国特种光电热控材料“卡脖子”难题,两次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让中国在该领域从“跟跑”跃居“领跑”。
创新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
“师范大学要育‘两代师表’”,这是刘益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创新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开设44门“新生研讨课”,打造608个示范课堂,推动教学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型;首创“U-G-S(大学—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新模式”,破解师范生实习、教师培训等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更被写入国务院文件,惠及全国16省49个实验区的近万名乡村教师。
将科研优势融入教学
科研再忙,刘益春对学生的指导从不懈怠。全年365天无休,过年仍泡在实验室;累到腰痛难坐,就趴在沙发上逐字修改学生报告与青年教师项目书。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十余位学生成长为国家级人才,更有学子获评“全国最美大学生”。他推动设立“黄昆班”“严济慈班”,将科研优势融入教学,建成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让科教融合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从微观材料的攻坚克难,到宏观教育的革新探索,刘益春用数十年坚守,诠释着“心有大我,强师报国”的赤诚,书写着新时代“最美教师”的动人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