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17 15: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实战最有效,这是很多网友的主观印象,只是历史非常打脸。在民国时期,经常实战的军阀部队遇到实战少的日军就变成了软脚虾,经常实战的非洲军队也算不上强军。当然了,这可以算是火力差距,但在冷兵器时代,这个结论也不成立。两宋之际汉人最精锐的部队就是西军,他们和西夏人、番人(王韶开边)作战了数十年,也是实战经验最多的军队,西军不少将门家族甚至可能有祖传的战斗经验(种家、刘家、郭家等将门应该有家传的兵法流传,就是没有成书,),但他们遇到女真骑兵时战果还是一言难尽。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靖康之变前后,西军参与了太原之战、富平之战等大阵仗,但战果几乎都是一边倒,西军将门之后的刘光世、种世道等也都没在对战女真人时有好的战绩。宋军能挡住女真人的攻势,靠的是岳飞、韩世忠等人,他们可没有祖传的兵法,他们的部下也不是西军旧部。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冷兵器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部队的作战风格相差很大,西军PK西夏人、番人的战术和经验对付女真骑兵完全不管用。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党项民族早在唐朝是就已经混出了名气,一度是吐蕃人手下的炮灰,它和吐蕃人一样并擅长骑射作战。唐军说过吐蕃人不善于骑射,西夏名将、晋王李察哥也认为西夏的核心部众“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需要番、汉部众学习宋朝边境的做法,农忙种地、农闲练习弓弩射箭。这里要说明的是,西夏骑兵不善于骑射也是相对而言的,西夏的王公、大臣中也有不少骑射和射箭高手,上面提到的李察哥就是能用两石硬弓的高手,西夏还是神臂弓的原产地。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西夏人只是骑兵的平均骑射水平比契丹人、女真差,他们更喜欢在平原使用个子大、速度快的党项马进行冲锋作战。西夏人的铠甲普遍使用了冷锻技术,能在五十步左右抵挡宋军弩箭的射击,西夏骑兵经常借助“重甲,刺斫不入”的优势进行冲击作战。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西北地形多变,西夏人在平原以重骑兵进行冲锋作战,在山地喜欢用重甲步兵“步跋子”作战。西夏骑兵和步兵经常借助西北的复杂地形配合作战,骑兵并不进行多轮冲击,而是喜欢将对手引入埋伏圈后,和步兵联合作战。和西夏人打了几十年的西军也习惯了这种战争模式,经常用骑兵进行遮断作战,也就是用小股精锐骑兵和西夏人的骑兵进行较量,遮断敌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联系。北宋西军骑兵因为常年和西夏人作战,也产生了“泾原铁骑,甲于天下”的念头。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西军长期和西夏人作战,也习惯了西夏人精锐骑兵一两次冲锋就休息的习惯,西军遇到动辄打满上百回合的女真骑兵时,都普遍吃不消。女真骑兵虽然也以重骑兵冲击作战闻名于世,但女真骑兵的五十人小队中还有三十人的骑射手。女真骑兵习惯把五十人的小队分成两部分作战,三十人的骑射手队伍经常冲到宋军面前进行近距离射击作战,这也让西军非常不习惯。因为北宋的骑兵部队几乎都是骑射党,1078年北宋骑兵的训练要求就是九成的精力都用在骑射上 (原文是“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北宋骑兵的近距离肉搏能力普遍比不上女真骑兵。

经常实战的军队最强? 为何大宋西军实战几十年 遇到金军还是惨败

北宋西军骑兵因为长时期和西部对手作战,非常不适应女真骑兵的战场节奏和作战样式,自然会吃败仗。西军的佼佼者韩世忠、吴家兄弟等也因地制宜,改变了打法后,才训练出能对抗女真骑兵的部队。战斗经验是因人而异的,经常打治安战、反恐战的某超级大国军队跑到世界第一工业国周边作战,还真的没啥经验优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亡后此人誓死不降清,斩杀两位清朝王爷,打得顺治想要求和
...比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清军入关后,张献忠就率领大西军北上抗敌,不幸受箭伤而亡,临死前命令部将李定国誓死不得降清,归顺南明继续抵抗满清。李定国人如其名,确实是一位武能定国的超
2022-12-28 15:50:00
...和配合。比如日本著名的关原之战中,石田三成所率领的西军,在得知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沿着中山道进军的情况下,没有据守道路要道,而是从石田三成所驻笹尾山向南,依山或也在山上布阵。当
2023-07-12 22:11:00
南明最漂亮的一场胜仗:击杀努尔哈赤的嫡孙,八旗精锐损失惨重
...后,还是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胜利。比如在1653年,大西军余部在湖南境内就打了一场堪称最漂亮的胜仗,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南明反攻1649年正月,清军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
2023-05-03 18:50:00
...镇,城池坚固,不好对付。为了救援太原,宋朝把最能打西军从宋夏战场调回来,包括种家军、姚家军在内,10万大军奔向太原。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士兵战斗力不强,但长期跟西夏的作战的
2024-07-15 15:15:00
南明最大胜仗是什么战役
...?事情还得从1651年说起,此时的南明朝廷已经完全依靠大西军余部,经过一番整合,被南明封为秦王的孙可望决定发起全面反攻。孙可望和李定国东攻湖南、广西,刘文秀则进军四川。165
2023-10-25 20:11:00
聊聊壮志难酬的南明蜀王刘文秀
...足后,开始撤走,路过西充时被清军射杀。从此以后,大西军算是与满清军队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张献忠死后,作为他义子的刘文秀等人联合起来处死了在军中发号施令的张献忠的皇后和权
2023-01-05 15:47:00
寿阳之战:宋军临阵索要饷银,68岁老将阵亡沙场
...反击金国,解救太原、中山、河间。如此,宋钦宗决定派西军出击,攻打金军。西军,长期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是山地作战的高手。再则,西军装备神臂弓,在组建方阵的情况下,也具备跟金军一战
2024-08-15 13:03:00
...史上,以一敌百的神箭手几乎比比皆是。北宋时期,宋军西军与羌人交战,结果中了敌军的埋伏,被上万羌人骑兵杀得溃不成军。形势危急,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一个叫王舜臣的军官手持弓箭,站在
2023-08-21 21:36:00
香积寺大战是什么时候的战役
...唤到国家队中,有点立山头的意思。好在,他们的主力安西军和朔方军还是想为国而战的。现在到大唐官军的国际联队出马了。第一个就是纵横在北方草原和西域的回,鹘。其次,就是阿拉伯远道而
2023-10-24 17: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