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蟠桃甜了果农心
通讯员 张静
夏日清晨,顺着镇坪县城关镇白坪村一组产业路往上,就能看见刘朝阳忙碌的身影。“最近雨水多,得一直守着我的‘宝贝’,心里才踏实。”刘朝阳说。
刘朝阳的“宝贝”,就是他的120亩蟠桃。
“外面的水果竟然在白坪这个小山村扎了根?”每当路过刘朝阳的阳塬农业园区,看到满山的果子一串串缀满枝头,红黄绿相映,村民们纷纷感叹称赞。
白坪村位于大巴山腹地,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曾是镇坪县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从一清二白,到如今山上有药材,山腰有果园,山下有梅花,经历了漫长的4年。如今18000余棵郁郁葱葱的桃树果香四溢,成了夏季的主角,也成了这个小山村打开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手持“金钥匙”的刘朝阳,背后的辛苦付出却鲜有人知。
刘朝阳是土生土长的白坪村人,曾长期在外地务工,是村里有名的能人。2018年,他回乡创业成立了镇坪县阳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村民500亩土地,发展蟠桃、脆李及生猪产业。
2019年3月,刘朝阳将园区作为试验田,从杨凌引进7个不同时期成熟的蟠桃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镇坪还没有人种植蟠桃,我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想通过自己的摸索实践,探索出种植蟠桃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再将这些提供给附近村民,带领他们一同种植。”刘朝阳话语间是对未来的满满憧憬。
然而,万事开头难。第一年,由于镇坪没有成功种植经验,再加上从种植浇水到施肥,各个环节的病虫害都要喷施不同配比的农药,这让刘朝阳犯了难。上网查阅资料、邀请专家察看、网上连线问诊……种植“门外汉”使出了浑身解数。
“树苗用药需要专家通过视频观察长势来采购药品,在无形中也耽误了时间,有时遇到下雨,那真是着急上火。”说起第一年的辛酸,刘朝阳打开了话匣子。
第二年,花期前后雨水多,病害流行引起叶片肿胀皱缩,那几天,刘朝阳和村民们整日待在果园里,摘除病叶,剪除病梢,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一天下来累得够呛。
第三年,一场大暴雨导致果树根系处积水,引起桃树落叶,生长不良。清理积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刘朝阳带领着村民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争取市、县专家的技术指导,一边摸着石头过河,解决了各种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新红早蟠、黄金蟠、七一蟠、瑞蟠4号4个品种的桃子试种成功,于2022年初夏迎来了第一次挂果,皮薄核小肉厚,刚摘下时口感脆甜,熟透的蟠桃香软多汁,堪称桃中精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因其品质好、甜度高,深受市民喜爱。
说起刘朝阳的蟠桃,白坪村党支部书记吴万新对其视如珍宝:“2019年以来,蟠桃园从流转土地、种苗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摘收获用工量达2000人次,土地流转费用近10万元,每年发到群众手中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通过蟠桃产业发展,使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我们这儿光照充足,结出的桃子味道浓郁甘甜。今年估计能产1万斤,比去年增收40%左右。而且从6月中旬一直到8月份,每半月就有一个品种成熟,可以保证游客采摘体验不断档。”刘朝阳说。
4年的摸索实践,刘朝阳逐渐掌握了一套大巴山的蟠桃生长“秘籍”,巴山小城长出了“金果果”,填补了该县蟠桃市场的空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