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人大网坛”聚焦“1号议案”
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凝聚合力
记者 陈洁文
每年市人代会及闭会期间,代表们都会围绕不同主题提出议案建议。2023年市人代会,赵长松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强化科创引领,做大做强我市重点产业集群的议案》被确定为今年大会“1号议案”。9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人大网坛”围绕“1号议案”向市民网友征求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我市的产业科创建设情况如何?“1号议案”督办情况如何?
督办特色 开展扬州首部科技领域立法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1号议案”督办工作,为推动议案办理取得实效,市人大经济工委会同教科文卫工委,共同聚焦议案办理重点,清单式督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天恩介绍,在与议案主办、承办部门和议案领衔代表充分沟通、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人大形成“1号议案”处理意见及重点工作清单,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逐项办理落实。同时,经济工委和教科文卫工委及时掌握办理进展,全流程督办。明确要求议案办理部门定期反馈办理进展情况的同时,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研,掌握议案办理难点并及时协调推进解决,为10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1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做好充分准备。
范天恩表示,市委市政府刚刚召开了产业科创大会,提出了“6群13链”(简称“613”)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工委始终坚持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高质量督办市人代会交办的“1号议案”,以及其他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相关的代表建议,是人大加强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综合运用调研走访、听取意见建议、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人大联系群众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高质效监督,凝聚工作合力,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找问题、提建议、促落实。”范天恩表示,本年度,市人大还开展了扬州市首部科技领域立法——《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热点关注 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问题一:我市如何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市工信局副局长赵宽安表示,近年来,市工信局持续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每年实施技术中心建设“双百”计划(即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各培育100家),每年滚动建立100家国家级、200家省级种子企业培育库,同时将在“613”产业中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组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实现倍增。市金融部门已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促进企业上市。
市科技局副局长卞加林介绍,扬州还不断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重点产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在科创平台打造上,市科技局围绕“613”产业体系,有选择、有重点支持高水平科创平台落地建设。不断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创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研发机构能级。注重发挥科创助航特派团领衔作用,持续深入开展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问题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引进、政策落实、资金投入等环节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卞加林表示,2022年市科技局出台了科技创新10条,全面梳理完善优化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对有必要组织评审或评估的政策,缩短申报流程,简化申报材料,在研发投入补贴、技术转移奖励等政策中探索信息备案基础上的“政策找人”,采取即申即享。对产业工人的科技创新支持也在其中,一视同仁。
2023年,我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突出以高水平、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吸引人才,比如沈阳所扬州院在扬州落户;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支撑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开放引进外国来华人才。目前扬州拥有人才的“四支队伍”,一是科技镇长团,用好留住。二是科创助航特派团,一对一服务企业。三是技术转移专家服务团,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产业化。四是科技人才服务专员,为科技型企业人才做好服务。在资金投入上,市科技局将努力保证科技经费只增不减,增幅不低于10%。
问题三:扬州如何围绕“613”产业体系建立工作体系?
赵宽安表示,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对制造强市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出部署。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编制重点培育企业、重点产业项目、重要科创平台、关键核心技术等“四张清单”,建立一位市领导挂钩、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个促进机构“产业联盟或协会”、一个政策工具包、一批园区载体、一个品牌活动等“八个一”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网友提出关于我市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问题,赵宽安表示,目前,我市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都有企业分布,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近日,市委、市政府将氢能列入“613”产业体系,作为下一步攻坚突破的重点新兴产业链之一。针对氢能产业,已成立市级工作专班,正式编制专项规划。下一步,将市县联动,着力推动提升氢能全产业链质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