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余年诸侯割据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
秦朝建立不久,北方匈奴对这个中原王朝北部边境侵扰不断。为抗击匈奴入侵,秦朝数度向北方用兵。公元前215年,秦朝大将蒙恬率领秦军,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付出极大代价后,终于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北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并没有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开始修筑长城。当时,蒙恬领兵30万,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修到东北的辽东,绵延万里,史称万里长城。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倾尽全国之力去修筑长城的呢?
当然,回答这个问题最有资格的当属秦始皇。而秦始皇已离世两千多年,无法直面后人的询问。但后人根据史料可以对秦始皇当时的所思所想,做一番舍身处地的思考和研判。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修长城赞成的有,诟病的也多。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秦始皇血淋淋的控诉。为了修长城,不知死了多少人,弄得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然而,事实求是地说,秦始皇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不然,他也统一不了六国。另外,单就修长城一事来看,秦始皇应该还是一位卓越经济学家。
秦始皇称帝后,面对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一定想过许多对付的办法。
事实上,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秦朝的军人当然也全是农民。反击匈奴,深入大漠,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民,转变为强大的骑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进行训练。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农民转为兵丁,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势必影响农业收成,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这是其一。
其二,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深入漠北草原深处作战,后勤保障,也即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以古代的运输条件,连一条像样的砂石路都有,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艰难状况可以想像。据《史记》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就要192石。这后勤供应之效率,低得让人没法说。
其三,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相对秦兵,却要低得多。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他们的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他们掠夺起种地的老百姓财产来,也是轻而易举,甚至来去如风,方便得很。所以,匈奴骑兵很是热衷于对中原农民的劫掠。
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坚固工事,流动的战场就会变为固定的战线,马再高,也跳不过长城去,即便越过长城,再要退回去,也要付出极大代价。原来,匈奴骑兵说来就来,说遛就遛,现在,有了长城,再要做到来无踪,去无影,就不那么容易了。
长城修好后,以逸待劳的农民兵士,可以一面守长城,一面就边种地,获得粮食自给,后勤供应有了保障。而匈奴骑兵要兵临长城下,就远离了放牧的草场,后勤供应反而成了问题。
再者,长城一线沟壑纵横,群山连绵,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牢固的关隘,易守难攻。守卫长城的兵士只要固守防线,匈奴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甚至被动挨打。
综上所述,秦始皇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固然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是划算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万里长城是货真价实,名不虚传的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其作用发挥了几千年。从这一点来说,秦始皇的确聪明睿智,深谋远虑。
如此说来,万里长城是不是利国安邦的好工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