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悉心照料叔伯 用爱诠释孝道
——记第十八期“平凉好人”马涛
□本报记者 孙娅玮
十几个春秋,他孝敬叔伯,用淳朴、善良、勤劳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在华亭市马峡镇赵庄村下磨社,只要提起马涛这个名字,村民都会赞不绝口。他不怕累不嫌脏,用肩膀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两位生病叔伯的重担,待叔伯如亲生父亲。他身上体现着中华儿女坚韧执着、吃苦耐劳、无私大爱的精神,他的孝道在当地乡邻间传为美谈。
马涛生于一个苦难的家庭,母亲早年离家出走,只剩父亲一人苦苦支撑这个破碎的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终日忙碌在农田里,不仅要照顾年幼的马涛,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兄弟。马涛从小就看着父亲为叔叔做饭、喂药、打扫房屋,懂事的他耳濡目染下也萌生了“孝”的种子。
叔叔要看病,家里要生活,过度操劳的父亲也患了病,面对生活的苦难,马涛早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初中毕业就开始帮着父亲干农活,照顾叔叔。村上外出务工,因心系家人的他,也没选择去太远的地方,而是去了离家最近的宁夏。在中卫务工的马涛,吃苦能干,月底一发工资便把钱都邮寄回家,就是为了能减轻家中的负担。本想着日子一天天的会好起来,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准备在中卫扎住脚好好工作的马涛,却被父亲的一通电话打乱了计划——马涛另一个叔叔在外务工砸伤了脚,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有人贴身照料。听到这个消息的马涛一想到年迈的父亲,将来要照顾两位叔叔,他便第一时间收拾行李赶回老家。回到华亭的马涛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奔向了医院,替换父亲,照顾叔叔。在医院里马涛为叔叔喂药,擦洗身体,端屎端尿,自己饿了就吃两口馍垫垫肚子,困了就爬床边眯一会,一个月的时光里他消瘦了不少,可叔叔的病情有了好转。看着叔叔的腿脚能慢慢活动,马涛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
回到家里的马涛忙前忙后的照顾两位叔叔。天冷了,马涛便早早为两位老人生好炉子,生怕他们冻着,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就算再忙他也会按时喂老人吃药。在谈及照料两位老人中是否遇到困难时,马涛说:“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起居都不难,老人们生病日夜陪伴也不琐碎,两位叔叔没有妻儿,我就是叔叔的儿子,儿子孝敬父亲天经地义。”
2015年马涛开始养牛,2017年开始承包土地种药材,日子渐渐好起来的马涛,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面对自己的“小家”和父亲叔叔的“大家”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大家”,把叔叔们都接到家里来,一家人一起生活。现在的马涛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最初的两头牛犊养到了十几头,从几亩地承包到二十亩,生活蒸蒸日上,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把家里的几位老人照顾好。”马涛十年如一日恪尽孝道,侍奉叔伯,为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如今,32岁的马涛,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默默地负重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