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
▱通讯员 陶平 廖琴 周维艳 李茜茜
茯苓是“中药八珍”之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依托辖区适宜的地理、气候以及生态环境,通过技术赋能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茯苓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助推全县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茯苓这一中药“好材”变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产业“良方”。
眼下,宁洱县的鲜茯苓加工已近尾声。在普洱钰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最后一批鲜茯苓进行削皮、切片、晾晒。初制后的茯苓切片产品在库房里成堆存放,等待发往合作药企。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区,从乌黑的茯苓原料到包装精致的茯苓饮料,小小的展示柜浓缩了企业发展的过程。随着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实现了从单纯出售原料到精深加工的拓展,让茯苓的附加值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几年我们和其他企业合作精深加工的产品有银耳、面条、面膜、乳液等。茯苓饮料提取了茯苓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既提高了茯苓的附加值,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普洱钰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刀永秀向笔者展示了陈列的产品,并介绍了在茯苓精深加工方面取得的进展。
2023年,宁洱县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示范基地”的发展模式,种植茯苓5300余亩,鲜茯苓产量1万余吨。目前,全县共有茯苓生产加工企业20家,开发出茯苓丁、茯苓片、茯苓饼等系列产品,销往湖南、安徽、湖北等省外市场,实现农业产值1.4亿元。
在宁洱县的茯苓制种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断,工人们手脚并用,菌种袋一开一合间,一个菌包就填充完成了,紧接着进行高温杀菌、冷却、接种等环节,一袋茯苓菌种的制作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
“我们从1月到现在共生产菌种近30万袋,每天都在生产,即使速度慢一点,也要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今年生产100万袋左右。”刀永秀表示,订单式生产的菌种,不仅能满足自家基地种植,还能供给农民合作种植。此外,公司对合作农户提供种植、管理、回收的全程服务,回收单价要高于市场价五毛到一元左右。
通过引进茯苓菌种培育技术,目前,宁洱县有2户企业取得省级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18户企业取得县级菌种生产许可证。2023年,全县累计生产菌种近1200万袋,除了有效满足本县种植需求外,大部分卖到普洱市的其他县(区)及省内各州(市)。
良种还需良法配。不久前,宁洱县邀请了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相关专家“把脉”茯苓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提高松木的生物转化率、茯苓的良品率等方面内容,以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面对面为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进行茯苓诱引栽培技术规范现场教学,重点解决茯苓种植中单窖茯苓产量高但优品率低的问题。
“我种茯苓四五年了,去年收入1万多元,今天培训有专家指导,回去要把新学到的技术运用起来,不断提高茯苓产量和品质。”种植户罗建国配合着专家进行现场示范,并向专家请教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惑。
“宁洱茯苓产业的拓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里的资源很好,加工环节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希望能与宁洱长期合作,助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和深加工产品研发。”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冯汉鸽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