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回望75年 镜头刻录新中国巨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1-30 10:38:0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1月29日,大年初一,“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5春节大联欢”通过央视电影频道、各个卫视频道和网络平台正式播出,95岁高龄的浙江日报原高级记者徐永辉又一次登上电视荧幕,带着他75年来的影像作品,向全国人民再道一声:新年好!

1月11日傍晚,联欢会录制结束时,我们在首都体育馆门口同徐永辉相遇。腊月的北京,气温已经零下,95岁的徐永辉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迎新的欢喜。“今天我非常感动,这一次是被自己的作品感动!”走出会场,徐永辉久久未能平静,向我们分享着现场的细节,他拍下的一张张照片跨越70多个春秋,伴着情温意暖的歌声缓缓放映,现场掌声久久未停。

回望75年 镜头刻录新中国巨变

徐永辉在“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5春节大联欢”上向全国人民拜年。

台上的照片,让徐永辉又回想起1950年他第一次见到叶根土一家时的场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直到75年后的今天,徐永辉哼起这首歌谣,仍会想到那稚嫩的童声,每每提及,百感交集。“当时拍完以后,我就把这张照片里的人牢牢记在心上,他们是我要永远采访下去的人。”年过九旬,徐永辉拿起他在嘉兴七星乡拍下的第一张叶根土的全家福时,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像极了当年那个满是冲劲的20岁小伙。

回望75年 镜头刻录新中国巨变

1994年,徐永辉登上央视春晚,与倪萍同台。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徐永辉的脚步也一刻未歇。75年,他用镜头记录家国巨变,从一户户小家庭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中梳理出新中国的发展脉络。此前,我们曾和徐永辉面对面,回望那些已经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故事。

一部75年的农民翻身史

“看到他们的生活以后,我非常难过,也迫切地想把旧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苦难记录下来。”1950年,面对穿着破烂的孩子和久病缠身的女主人高阿二,当年20岁的徐永辉深受触动,为叶根土一家定格下的这张全家福,也坚定了他开启跟踪摄影的决心。此后,徐永辉花了十年的时间寻找叶根土一家,直到1959年夏天才在台州黄岩与他们再度重逢,为他们拍摄下第二张全家福。在那之后,叶根土家里的大事喜事,徐永辉几乎都在现场,陆续拍下近万张照片。

叶根土一家的变化,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变迁,是中国无数农民家庭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2025年1月,我们跟随徐永辉来到北京,他向我们展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新春之际,在叶根土的二儿子叶兴友家中,四世同堂,阖家欢乐。画面里的叶家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面前的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岁月变迁,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穿衣风格更是与时俱进。上世纪60年代,叶根土的大女儿叶桂凤出嫁时,扎着干净利落的双马尾,身上是一件朴素的花衬衫,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进入21世纪后,徐永辉参加叶根土孙子叶胜忠的婚礼时,新娘已经穿上了洁白的婚纱,脖颈上戴着钻石项链。

回望75年 镜头刻录新中国巨变

徐永辉向记者展示反映叶根土一家变化的照片。

提及住房变化时,徐永辉拿起另一张照片——1951年他在杭州余杭拍摄的两间茅草屋,屋子的主人叫汪阿金。“我记得很清楚,汪阿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一间新瓦房,带全家搬离阴暗潮湿的草棚。”徐老说,汪阿金的梦想早已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一间新瓦房,支撑起汪阿金的一生,也串联起汪家数代子孙的奋斗史。70多年来,徐永辉见证了汪家越住越好的新房,从茅草屋到平房,再到庭院楼房、新式洋楼,如今,汪阿金的小儿子汪水法已经换成了宽敞的小别墅。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徐永辉用两个方面总结:一是靠党的领导,二是靠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75年沧桑巨变,用数字,或许更为直观。2024年9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23年达到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5.8倍,年均实际增长6.0%。75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末,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2023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千万户像叶根土和汪阿金这样的平凡人家,更是一部部农民翻身史书写成的岁月华章。

一项硕果累累的教育事业

千百年来,教育的力量如璀璨星辰,生生不息,它跨越时空长河,让智慧的火种在岁月的长廊中代代相传。2025年1月,我们走进徐永辉在杭州的家,在徐永辉的照片里,有一张格外生动:1957年12月,一间破旧的农具仓库里,年轻的李招娣背着孩子,手执教棒,耐心教着村里的乡亲们识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说起李招娣,徐永辉的评价格外高,而在他对这户人家近70年的跟踪里,教育二字,贯穿始终。

回忆与李招娣的初次见面,徐永辉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路上就花了整整两天半时间,还碰上下大雪,走了很久才到李招娣所在的村子。”直到夜幕降临,徐永辉才在一间点着煤油灯的破屋里看到正在上课的李招娣,定格下这位“扫盲女状元”的第一张照片。在李招娣的努力下,全村30多个青年脱盲,当时她所在的龙泉县安和村成了浙江省第一个“无盲村”。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中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在无数“李招娣”的努力下,新中国从扫盲运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步步发展起来,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质量较高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人。

已经在龙泉浙大中学工作了8年的杨志龙,对山区教育事业格外重视,而他的父亲,正是当年徐永辉镜头里,被李招娣背在身后的那个虎头虎脑的幼童。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乡村从未被忽视。2023年,全国乡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95.3万人,生师比为12.4∶1,比2013年下降1.4。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新中国要国强民富,必须重视教育和文化。”这是徐永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在关注李招娣的同时,他对叶根土家的第四代——大女儿叶桂凤的孙女杨希晨格外关心。2013年,杨希晨大学毕业后保送研究生,当时,年过八旬的徐永辉特地前往上海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她也是叶家这么多年来培养出的第一位研究生。

75载耕耘路,高等教育事业结出累累硕果。1949年,全国仅有高等学校205所,各类高校在校生11.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2023年,全国有高等学校3074所,比1949年增长14倍;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万人,比1949年增长406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比1949年提高59.9个百分点。

一个枯木逢春的卫生健康奇迹

2024年8月30日,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在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正式开馆。开馆当天,75岁的娄玉妹身穿一条红色碎花裙,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很难让人联想到她曾在花季饱受血吸虫病困扰,一度瘦骨伶仃、形似骷髅。“徐伯伯对我,就像是对女儿一样。”提起徐永辉,娄玉妹十分亲切,作为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见证人,多年来,她奔走于社区街道、省市卫生机构,宣讲防治血吸虫病的各类知识。

在娄玉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枯木逢春的医疗奇迹,也印证了我国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多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效增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950年的61个增加到2023年的34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从1950年的30个增加到2023年的823个。

活到92岁的高阿二,如今年过九旬安享晚年的李招娣,75岁神采奕奕的娄玉妹……徐永辉的照片陪伴她们从青春到垂暮,在徐老关注的十多户人家里,几乎家家都有长寿安康的老人。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0岁,1996年超过70岁,达到70.8岁;随后持续提高,到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达到78.2岁;2023年进一步提高到78.6岁。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在徐永辉长达75年的跟踪拍摄生涯里,有了最好的注解,显得更加鲜活动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3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95岁老记者跟踪摄影:李招娣的教育传承之旅
75年,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75年,这片神州大地上的百姓,到底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一个个
2024-10-05 17:48:00
...前一周工作的亮点和不足,安排部署当天的重点工作后,徐永辉送给大家这句话共勉。如何把学校这个教育“重地”建成党建“高地”,确保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战斗堡垒?市第一中学在
2024-02-22 10:38:00
《我是刑警》连群演都是“影帝级”,黄金配角潘宏梁的阿金太精彩
...就了《我是刑警》需要大量只有几集戏份,甚至只有几个镜头的戏份的无数配角、龙套甚至是群演登场。与战争片中那些算得上是“气氛背景组”士兵群演不同,出现在《我是刑警》中大量看似群演
2024-12-09 19:08:00
9分神作却全员“烂人”,今天又要刷屏了
...的脚踏车,差点踩出了火星子。那是我心目中全片最美的镜头:为了救清子,阿花奋不顾身地跟着跳了下去。她拉住了一条巨大的横幅,那一刻,街上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世界安静,一阵狂风把
2023-01-01 00:11:00
...一面写着“品德高尚扬正气拾金不昧暖人心”的锦旗送到徐永辉的手中。00:092月17日,严婆婆在鄂州葛店的“佛罗伦萨小镇”不慎将一条40多克重的黄金手链遗失,心中焦急万分,第二
2024-03-01 22:58:00
皮肌炎女童的“美丽”新生
...组工作人员吕杰扛着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个幸福时刻。看着镜头里幸福的小女孩,再想到5个多月前,她病得奄奄一息的样子,吕杰感到胸口涌动着一股热流,既幸福,又自豪:“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
2024-01-24 01:46:00
老照片里的新中国|那年少年宫是孩子们的心中圣地,免费还给补助
青少年宫的起步很早,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春,中国第一座少年宫在大连诞生,之后逐渐遍布全国。青少年宫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青少年宫
2024-09-30 18:30:00
解放日报俞创硕,永远冲在最前面的战地记者,记录无数重大战役
...史性的瞬间。他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上海的解放,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些照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记录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资料。俞创硕作为一位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
2024-02-18 19:32:00
河南禹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参展照片被指作假 当地回应:不认为是作假
...网民反映的该照片为今年禹州市举办的“镜头里的禹州”新中国成立75周年摄影大赛展出的黑白老照片,图片注释为“1997年禹州市老城区体育场春节期间的游玩场面”,作品版权所有者为耿
2024-11-18 12: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在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十年如“陀螺”般不停旋转的身影,是街头最动人的风景,更是全民共治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这个毗邻三所学校的丁字路口
2025-11-13 13:45:00
近日,辅警“陀螺哥”李超以饱满激情指挥交通的事迹爆红网络。他像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热爱、何为坚守、何为担当
2025-11-13 13:45:00
客车喷涂“货拉拉”载客,被阜阳交警查获
大皖新闻讯 一辆客车座椅被拆除,车身有“货拉拉”标识,却从事长途非法客运。11月12日,违法车辆被阜阳高速交警现场查获
2025-11-13 13:26:00
工地电缆离奇“蒸发”?霍山警方上演破案“闪电战”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六安市霍山县公安局24小时内揪出盗窃毛坯房预铺电线的“黑手,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大皖新闻记者11月13日上午了解到
2025-11-13 13:26:00
初冬的牛庄乡,薄雾含悲,青山垂首。近千名群众自发汇聚,泪水与敬意,共同为一位88岁的老人送行。罗官章书记走了。这位将49年生命扎根于“宜昌小西藏”的共产党员
2025-11-13 12:12:00
泰安高新区助力企业“对话金砖” 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0日,由山东省贸促会主办的“对话金砖——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大会以“共筑金砖合作新纽带
2025-11-13 11:4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025-11-13 10:5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去银行提取个人存款,是否需要向柜员详细说明每一笔钱的用途?手机号码如果因为存在涉诈风险被停机,用户又该如何有效申诉
2025-11-13 10:57:00
一针“探”真相!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引导穿刺术,为颈部肿块患者精准诊断
鲁网11月13日讯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成功为一名颈部肿块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以微创方式精准获取病灶样本
2025-11-13 10:36:00
冬日暖洋洋(图)
一张童年照片的背后,是一家人对他满满的关爱。每一个骑行往来的人们,都在享受冬日暖阳下锻炼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施工现场,大家干劲十足
2025-11-13 10:35:00
一杯美酒的快乐表达——从文化节的延续效应看古贝春酒文化的精准建构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赵洪斌)第二十三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举办至今已过去月余,开幕式主题演出“非遗双酿,曲坛流觞”相声大会的视频还在网络上持续热播
2025-11-13 10:35:00
阳光下的守护丨黔东南公安:用心服务群众 用情守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 黔东南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各类突发警情,始终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以实际行动守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11-13 09:46:00
我来自易县,是“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时候看太姥姥编绳,我觉得很神奇,几股彩线在她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就能变成漂亮的平安结
2025-11-13 07:57:00
“郎奶奶,我们来了,您好好休息一下吧。”近日,来自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班的三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石家庄市裕华区八五零小区
2025-11-13 07:58:00
一块手表的英雄城奇遇
手表不见了!来自江苏南京的向女士是一名竞技跑者,在11月9日举行的2025南昌马拉松中获得半马女子第六名的好成绩。拿到奖牌后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