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博鳌3月29日电(记者 徐文欣 宫宏宇)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29日举行“金融圆桌:亚洲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分论坛,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在论坛上表示,亚洲经济体充分吸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大幅缩减了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使得经济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明显增强。
“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有很多细分市场,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外汇、债券和股票市场。”张晓慧说。
张晓慧表示,在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应注重、固守和依托两个基础条件,第一是外债和GDP的比例不能失衡,需要控制在合理水平,不能过高。二是国际收支要保持大体平衡,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和GDP的比例应当保持在4%以内的国际公认水平。
张晓慧认为,就债券市场而言,核心是要促进长期资金的流动。一是要积极争取包括央行类机构、保险公司及被动型投资在内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入市,这些机构资金来源稳定,是典型的配置型资金和长钱。二要聚焦国际债权指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国债先后被纳入三大国际债券指数,这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国际声誉有巨大帮助。
“就股票市场而言,在吸引长期资金的同时,要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融资者利益对投资者利益的侵蚀,应处理好再融资、分红和减持的辩证关系。”张晓慧表示,以美国为例,美股之所以能较好地实现三者平衡,与美国证监会关于减持的具体规定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大股东可以减持,但监管部门则将减持节奏控制得很慢。
张晓慧称,尽管2018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出现了很多逆全球化现象,但是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仍然在强化。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正在加大开放的力度,同时也在尝试走出去,和发达经济体在金融领域的融合明显加深。(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