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要以计算集群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芯片!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4 18:08:00 来源:数据猿DataYuan

自古以来,技术与创新一直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这一规律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计算产业领域。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多个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从手机制造到5G通信,再到人工智能。但在计算产业领域,尤其是芯片技术方面,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

计算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信息技术的基石,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离不开强大、稳定的计算能力。然而,对于一个希望在全球技术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国家来说,仅仅依赖于外部供应的算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技术封锁和摩擦频发的背景下,计算产业的国产化不仅关乎技术独立,更是国家安全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试图构建自主的计算产业。但事实上,尽管在某些子领域已取得不错的进展,总体来看,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芯片技术的滞后。无论是手机、服务器还是人工智能应用,当前多数核心的芯片仍然依赖于国际厂商,特别是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等。

这种情况如何改变?有没有新的道路可以走?这正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

以前的方案——正面硬刚

在过去的技术追赶之路上,中国在芯片产业的策略可以视为“正面硬刚”。这是一个直接、积极的追赶方式,意在尽快缩小与全球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的策略或许适用于某些产业,但在芯片领域,挑战格外巨大。

华为在手机CPU领域取得的成功,为国内技术界注入了巨大信心。他们的麒麟系列芯片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份额,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这一成就,似乎预示着中国芯片产业即将迎来一场翻盘。

但是,当我们将视角转向服务器领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这个市场,英特尔、AMD好英伟达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不仅是他们的芯片性能和稳定性被广大客户所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背后的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使得其他新兴竞争者很难近身。

具体来看,这其中有几个核心原因包括:

1、技术积累的巨大差距:

英特尔、AMD和英伟达在芯片领域的探索已经超过几十年。这种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使得他们在设计、测试和制造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芯片厂商来说,这种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缩小的。

2、研发与制造投入的巨大差异:

投资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技术的应用探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英特尔、AMD等在这方面的投入,无疑要远远超过国内的芯片厂商。这使得中国厂商在研发速度、技术更新、以及创新应用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3、成熟的生态障碍:

芯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各种软硬件系统相匹配。英特尔、AMD、英伟达等芯片周边的软硬件生态已经十分成熟,从操作系统、开发框架、中间件到应用程序,都有丰富的支持。而中国厂商若想进入这个市场,不仅要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面对重构整个生态的巨大挑战。

面对这三大难题,国内芯片产业的追赶之路显然充满了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出路,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找一条更加合适的发展道路。

另一个方案——基于“云”重构整个计算生态

面对正面硬刚策略的局限性,中国的计算产业应该思考:是否存在一种策略,既能实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不必与全球巨头进行直接碰撞?答案是,存在。而这个答案,来自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崛起。

云计算,正在彻底改变计算产业的面貌。如果说传统的计算模式是以硬件为核心,那么云计算则是以服务为导向,它不仅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计算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芯片产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具体来看:基于华为的海思、龙芯和飞腾等国产芯片,与高速的存储硬件和数据中心级的网络设备相结合,构建基础的国产计算、存储资源池。在软件和系统架构方面,可以采用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以保证兼容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通过KVM、Docker和Kubernetes等虚拟化与容器化技术,提供计算资源池的快速部署、弹性伸缩和便捷的管理。

要以计算集群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芯片!

这个思路的核心,是资源的池化。在传统计算中,一个任务需要由一个或几个强大的芯片完成,而在云计算中,这个任务可以由多个性能并不出众的芯片共同完成。这种方式就像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再注重单一芯片的性能,而是注重整体的计算能力,这正好规避了我们在单个芯片技术能力上的不足。

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不必过分追求每一块芯片的绝对性能,而是可以将多块国产芯片通过技术整合,形成一个强大的计算集群。例如,两三块华为海思、龙芯或飞腾的芯片,完全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越一块英特尔芯片的计算能力。

而更进一步,这种方式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构数据中心的机会。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以英特尔、AMD、英伟达芯片为核心,但在云计算模式下,这种局面有望被打破。假设在一个数据中心中,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200万块国产芯片,构建出一个与100万块英特尔芯片相当的计算集群。而这不仅意味着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完全基于国产技术的计算平台。

这样的转变,无疑为中国的计算产业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蓝海。我们不再与全球巨头在同一竞技场上硬碰硬,而是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打破传统的计算边界,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计算模式,开辟了第二战场。

在这个方向上,我们有望避开与全球巨头的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整合,构建出一个更为高效、更具竞争力,也更加面向未来的计算生态。

换个角度,我们避开国际芯片巨头的锋芒,而是换个战场,实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同样的方式,来构建国产GPU计算集群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GPU已逐渐成为高性能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核心算力来源。英伟达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得国产化更加迫切。面对巨大的技术和性能差距,国产GPU的道路是否也可以如同CPU那样,透过云计算的方式,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呢?

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是巨大的。每一个创新突破,背后往往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传统的单一GPU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计算需求,而英伟达等国际厂商的高性能GPU因价格昂贵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使得国内产业界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国产GPU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的技术和性能与英伟达还有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构建高性能GPU计算集群上无从下手。正如我们在CPU领域所做的,云计算的资源池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要以计算集群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芯片!

通过资源池化,我们可以将多个性能稍逊的国产GPU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计算集群。这不仅可以满足大型模型训练的算力需求,还可以有效降低总体成本,提高计算效率。这种“以量换质”的策略,可以为国产GPU“买”到发展和优化的时间,使其逐渐缩小与英伟达之间的技术差距。

此外,构建基于国产GPU的计算集群,也为相关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底层开始,优化操作系统、驱动、编译器,甚至上层的深度学习框架,使其更好地适配国产GPU的特性。与此同时,这种多GPU的并行计算方式也将为算法研究者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算法的进一步创新。

基于5G+云桌面,有望重构PC、手机领域的算力格局

目前,云计算主要改变的服务器端的算力供应方式,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还是以单个芯片来提供算力,云计算的作用并不明显。

但是,基于5G网络构建的整个通信网络体系,有望打通“云端”和终端的算力。将云端服务器计算集群的算力,通过5G网络直接实时提供给PC、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

要以计算集群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芯片!

要明确的是,5G不仅仅是通信速度的提升,它所带来的低延迟、高带宽和海量连接,为云端算力“输入”到终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过去,云计算尚未在智能终端上留下重要的印迹,主要是因为带宽限制了其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但随着5G的广泛部署,以及5G网络的持续提速,这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在5G和云桌面技术的叠加效应下,我们即将进入一个颠覆性的数字化时代。这种联合所带来的最大革命,是对智能终端定义的根本性重塑。它们不再是一个独立运算的中心,而是成为了云端资源的门户和扩展。

当智能终端仅作为输入输出接口时,其设计和制造过程将发生巨变。终端不再需要复杂的散热系统、高容量电池或大容量存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制造出更轻薄、更持久、更便携的设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移动性和体验。不仅如此,由于去除了昂贵的高性能芯片,智能终端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先进的数字化服务。

而且,当硬件不再被高性能计算所束缚,设计师可以更加专注于用户交互、设备形态创新和功能拓展。未来的智能终端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手机、平板和笔记本,还可能涌现出全新的设备类型,如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增强现实设备。

要以计算集群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芯片!

随着云桌面技术的逐渐成熟,全球芯片供应的权力格局可能面临颠覆。过去,硬件的强大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端设备的运算能力,英特尔和高通因此在PC和智能手机市场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但随着计算的逐步转向云端,局面开始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为国产芯片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摆脱长期以来的技术劣势,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在云端的“三个国产臭皮匠”,就能抵得上在终端的一个“外国诸葛亮”。

当然,作为一个过渡方案,可以在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之间,实现算力分摊,把大部分算力放在云端,在终端只保留小部分算力。这样一来,在终端设备上放置一颗性能差一点的国产芯片,也足够满足使用需求了。

要实现这个思路,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以上给出的基于云计算的国产计算产业方案,要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基于国产芯片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并不仅仅是硬件的“拼接”,而是一场涉及硬件、软件、网络和存储的综合大战。

我们可以从手机、电视到汽车看到,任何产品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支持。而对于计算集群,其生态更为复杂。那么,如何将这个构想转化为现实呢?整体上看,需要技术、生态与市场三重努力。

技术方面——并不是芯片的简单堆叠

组合多个国产芯片虽然能够提供相当的算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叠加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多芯片之间的通信开销可能会极大,这会影响到整体的并行处理效率。同时,硬件之间的协同操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确保每一个组件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而不是成为其他组件的瓶颈,是必须面对的计算问题。

软件生态——计算集群的灵魂

然而,仅仅解决了硬件上的问题还远远不够。软件是一个系统的灵魂。我们需要在国产计算集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软硬件生态。这意味着要开发新的云计算操作系统,这样的操作系统不仅需要兼容现有的软件应用,还要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国产芯片的特性。同时,我们还需要研发适配的中间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生态,确保这一切能够在国产化的环境下无缝运作。

市场破冰——启动迭代飞轮

最终,一个技术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看其在市场中的表现。一个出色的技术如果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那它最终也难以生存。因此,对于国产化计算集群来说,其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其推向市场,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其带来的价值。这需要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通过实际应用不断迭代和完善,解决暴露出来的短板和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降低成本,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

以上,我们对中国计算产业的国产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以云计算为基础构建国产计算集群的新方向。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案不是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而是顺应全球计算产业变革方向的顺势而为之举,代表了全球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云计算构建的国产计算集群,利用了全球计算产业向云化、集群化发展的大势,把握了云计算资源池化、高效整合的核心思想,成功地避免了与国际巨头正面硬碰硬的竞争。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策略,充分利用了我们已经拥有的国产技术和资源,释放出了更大的潜能。

展望未来,这种策略无疑会为中国计算产业的国产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市场的逐渐扩张,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全新的、基于国产技术的计算产业生态逐步形成。这不仅会加速中国计算产业的国产化进程,更有可能重新定义全球计算产业的格局,使中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2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狂热到理性:大模型训练三堵墙,一场少数人的游戏 | 钛媒体深度
...上是一个认知误区,大模型训练的实现依靠的是一个算力集群,包含整套的服务。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驾驭大规模算力集群,这注定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事实上,微软和OpenAI的合作也已经
2023-06-29 12:00:00
优刻得首个「国产千卡智算集群」落地,支持智源千亿大模型训练
...不移的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技术方案,持续壮大国产智算集群规模,才能一路突破围追堵截,进一步促进国产大模型产业生态繁荣。作为中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厂商,优刻得持续发力人工智能智算
2024-06-27 19:01:00
商汤大装置发布基于DeepLink的异构混合调度方案,加速国产算力从“可用”迈向“好用”
...度复杂、跨域训练稳定性不足等行业挑战,全面提升异构集群的协同效率与运行可靠性,加速国产AI算力从“可用”迈向“好用”,为大模型训练提供强大而高效的支撑能力。活动现场,商汤大装
2025-07-29 17:07:00
通信效率超98%!壁仞科技实现中国首个三种异构芯片混训技术
...异构协同、开源开放的大模型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千卡集群、千亿参数的自动断点续训小于10分钟,15天连续训练不中断,4天连续训练无故障。 壁仞科技还透露,其正联合客户、合作伙
2024-09-06 10:03:00
燧原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姚建国教授:构建基础算力底座,推动国产算力发展|WISE2023颠覆AIGC产业发展峰会
...实现系统级的解决方案。目前来讲单独的服务器、单独的集群无法解决大模型预训练,但推理还是可以的。预训练会有一些专门加速,比如说H100提供Transformer引擎,提供低精度
2023-05-26 15:53:00
DeepSeek“点燃”国产芯片 FP8能否引领行业新标准?
...推理的核心瓶颈不仅是算力规模,还包括能耗、稳定性和集群利用,“国内万卡规模集群已有部署,但还要向大智算集群演进,解决效率与容错问题,确保集群可靠性。简单‘堆卡’并不能完全满足
2025-08-24 11:58:00
夯实智算基础  赋能千行百业
...台运行情况。该中心是我国西部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目前投产的算力居全国第二位。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摄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但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2023-10-23 05:50:00
芯片“围城”加剧,如何通过“算力运营”加速国产商业落地?
...致市场使用积极性欠佳;其二,众多智算中心采用的单卡集群模式,难以支撑当地产业多元化场景需求;其三,传统的租赁、包销模式束缚智算中心,难以拓展多元客户群。进口芯片使用受限的情况
2024-12-05 09:55:00
...;软件栈MXMACA全面兼容主流生态,可构建万卡级以上计算集群……近日,浦口经开区企业沐曦集成电路(南京)有限公司在南京公开发布首款全国产通用GPU——曦云C600,标志着国
2025-10-23 07:4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景德镇鸡排哥”用一碗香辣鸡排撬动全网关注,这座千年瓷都再次被推上流量风口。草根摊主的日常片段在网络掀起打卡热潮,小众街巷因一条短视频迎来客流井喷
2025-11-03 12:25:00
乘AI之势,筑电子产业之基,CPCA Show Plus 2025 圆满闭幕,2026再相见!
2025年10月28日-30日,电子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国际电子电路(大湾区)展览会(以下简称:CPCA Show Plus)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盛大举办
2025-11-03 12:43:00
培育钻值得购买吗?超全选购攻略一篇搞定,附头部品牌深度测评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琢磨“如何高性价比的结个婚”,培育钻石凭借着价格优势、环保理念,正成为暗潮涌动的钻戒市场的新宠。据统计
2025-11-03 12:45:00
未来,AI有望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
大河网讯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食品创新,它不仅能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通过文本生成全新食品配方,还能辅助设计个性化营养食品
2025-11-03 13:10:00
2025 年,Facebook 依托 Meta 生态的 29.8 亿全球月活用户(Statista 数据),仍是企业海外拓客的关键阵地
2025-11-03 12:46:00
彰显国际范科技范 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圆满落幕
角色扮演者在金海豚动漫游戏嘉年华现场打卡。厦门游戏企业展台带来多样互动活动。游路演活动现场,企业展开对接。(动漫节组委会 供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洪慧敏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除署名外)昨日傍晚
2025-11-03 08:55:00
报告:亲身体验“在地风物”成年轻人出行新理由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马蜂窝联合召开“旅游目的地探索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该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风物报告》
2025-11-03 09:28:00
几何之厦落子广州白云机场T3,以“文化坪效”重塑机场商业价值
(2025年10月30日,广州电) 今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通航,与这座未来年客流量超千万级航空枢纽一同启幕的
2025-11-03 09:59:00
固安:“共享工厂”赋能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网讯(万倩、王智钢)走进汉旗电子科技(固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企业新升级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这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生产基地
2025-11-03 10:00:00
梦启未来!2025年“兴火·燎原”创新马拉松公开赛火热报名中
创新驱动发展澎湃潮涌,“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年年相约,再启新程,2025年“兴火·燎原”创新马拉松公开赛正式开放报名
2025-11-03 10:29:00
阿宽食品以品类创新引领发展:从红油面皮到土豆泥泥面、魔芋系列
10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眉山市召开。当天,阿宽食品作为代表企业设展,重点展示了包括红油面皮
2025-11-03 10:29:00
浪潮计算机生态发展大会圆满举办
10月31日,以“潮涌水城 链动未来”为主题的浪潮计算机生态发展大会圆满举办。浪潮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继永,聊城市委副书记
2025-11-03 10:56:00
工信部公布产才融合应用场景19个典型案例 软件谷入选国家级名单,南京唯一南报网讯(通讯员林园园记者于洁尘)10月28日
2025-11-03 07:37:00
平价社区超市“跑马圈地”,半年连开20家 超盒算NB在南京一天开4店南报网讯(记者张希)10月31日,盒马旗下硬折扣超市品牌超盒算NB在南京4店同开
2025-11-03 07:38:00
今日关注数字21.9%关键词新动能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9%
2025-11-03 0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