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以经济杠杆撬动绿色新发展
“有价”排污,让环境不再“无价”
■记者 吴梦诗 黄建东 漫画 张利昌
通讯员 黄妙妙 富英杰
“截至去年底,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累计金额达34.4亿元,约占浙江省20%,居各地市第二。累计完成排污权抵押贷款547笔,发放排污权贷款金额65亿元。”
这是放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案头的,关于嘉兴排污权交易最新的一份成绩单。
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经生态环境部门核定,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限定种类和数量的污染物的权利。嘉兴是全国率先试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城市。
2007年,随着全国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在嘉兴揭牌,“排污权交易”这个陌生的名词犹如投入水中的一粒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时任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副主任曹艳说:“作为见证者之一,我看着它‘呱呱坠地’,从不被理解到全面推广,所带来的环境之变是肉眼可见的。”
一次倒逼:“无偿”变“有偿”
2007年11月10日,一个被许多人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正式“开门营业”,“中国—浙江嘉兴首届排污权交易论坛”也在当天举行,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负责人莫荣明参加了这次论坛。
嘉名染整是桐乡一家老牌纺织印染企业,进入21世纪后,纺织行业成为嘉兴的支柱行业之一,但印染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却成了环境治理的一大心病。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排污权交易”而展开。莫荣明隐隐地感到担忧:以后厂里排污还要花钱买,公司这么多项目同时在推进,得多花不少钱吧!
当时,他找到曹艳,让对方帮他算了笔账:嘉名染整因年增2200万米高档针织面料印花生产线增资项目,需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0.275吨/年,按当时规定的价格,0.275吨二氧化硫排污权需要花5500元购买。“我感觉这是个趋势,环保要抓,说到底还是为了大家好。”莫荣明表示。
曹艳回忆,当天,除了嘉名染整,还有14家企业与交易中心顺利完成签约,第一天能有这个成绩,让她对接下来政策的推进多了一份信心。
嘉兴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探索,是敢为人先,却也是形势所逼。
水乡却无好水,一直是嘉兴人藏在心底的痛。从水质监测结果来看,2005年,嘉兴61个地表水控制断面中,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占83.6%,是典型的污染河网地区。
雪上加霜的是,2006年,省政府根据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向嘉兴下达了任务——“十一五”期间,以2005年统计口径的排污总量为基础,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每年分别削减3.5%和3.6%。同时,省环保厅还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在总量平衡前提下寻找替代削减指标。
这也意味着企业排污不仅浓度要达标,总量也要限制,一家企业每年能排多少吨污水、多少吨废气,都不能再无约束了。
“当时,嘉兴市环保局手里的排污指标已接近底线,如果不想办法推动机制创新,减排任务很难完成,新企业、新项目也会因没有排污指标而批不下来。”曹艳解释。
痛定思痛,嘉兴决定铁腕治污,经过近一年时间酝酿,几易其稿,终于在2007年8月底通过了《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的“84号文”。在该文件中,嘉兴市首次明确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实行市场化交易”的模式。
自此,环境资源不再是“免费午餐”。
一道难题:“被动”变“主动”
“嘉兴市二氧化硫竞价出让,1000元/吨·年。”
“嘉兴市南湖区氨氮第1期租赁,6000元/吨·年。”
……
点开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网,排污权交易每月都在进行,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污染指标的竞价趋势一目了然。
这就是“政府联合监管、统一网络平台、全程接受监督”的排污权公开竞价模式。如今,总成交额63亿元的数字赫然醒目,彰显着这项从嘉兴走出来的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让企业化“被动”为“主动”?排污权交易的推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初始分配是否公平这一难题。
“当时,我们根据不同行业的成交价,核算出平均值,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价格定为4000元/吨·年和1000元/吨·年,但价格定好后,我们又担心‘有价无市’。”
“领导说,不要故步自封,必须先做起来。后来,大家决定绕过这个坎,以保留老企业无偿使用为突破口,先做新、改、扩建项目的有偿使用。”曹艳介绍。
这样的过渡期长达3年,直到摸清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掌握了环境资源的家底后,排污权交易在2010年才全面铺开,让排污单位自行申购初始配置量。
“以经济手段积极鼓励老企业多减排,将排污权转让给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资源。”在施晓松看来,这项制度还带来了更积极的意义,“购买更多的排污权,会大大提高成本,这会促使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选择排污量小甚至不排污的项目,同时在末端治理上使用更高效的设施设备,从而倒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持续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嘉兴老牌纺织企业——天伦纳米染整便深刻认识到了主动转型的必要性。企业相关负责人张丽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在环保上累计投入了近50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废水处理工程和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深度处理中水回用系统,50%以上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使用;为12台定型机安装了废气处理装置,油烟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速率单项达标率均为100%。
让绿水青山变得有价。天伦纳米还主动研发新技术、使用新工艺,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在去年11月还“余出”了40万吨排水量,后将其卖给了另一家兄弟企业,年收入额外增加了40余万元。
施晓松透露,现在企业已把排污权当作了企业的必备生产要素,不仅会严格核算污染排放,还希望投产更环保的工艺,减少污染排放,“这种环境资源有价的意识,在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之后显得尤为强烈”。
一个绿本:“小市场”变“大市场”
2008年,莫荣明从嘉兴市环保局领到了一个绿本——“嘉兴市排污权证”,但这张“排污权证”还没捂热,又转到了嘉兴市商业银行,以此为企业申请了30万元贷款。
几乎同一时间,嘉兴大华纸业、春晓食品、美福石油等5家企业,也凭借这个绿本累计获得了2200万元的授信额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刚满一年,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就完成了73笔交易,交易额高达4607万元,这也为“排污权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曹艳看来,“排污权证”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绿本,而是进入“闲置”二级排污权市场的“通行证”。
在客观上,一次性购买20年的排污权,对一部分中小排污企业来说负担不轻。对此,嘉兴创新推出了排污权抵押贷款产品,让“排污权证”等同于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除了作为排污权使用人的合法凭证,还能用来申请贷款,为企业缓解融资难增添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产品之外,一项新的机制也在积极推进。
对于排污指标,一些企业只是短期需求,所以一次性购买20年的排污权会造成一定的指标浪费。为盘活排污指标,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临时性困难,2010年,排污权租赁机制应运而生,即排污单位经审核允许临时新增排污权的,可以向有“富余”排污指标的企业租赁。
“到2023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租赁1147笔,交易金额0.45亿元。”施晓松介绍。
以经济手段全面优配环境资源,嘉兴治理污染的排污权制度不断调整、完善,渐渐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嘉兴模式”,多个省内外环保部门前来考察后,回去也借鉴推行了起来。
去年,嘉兴排污权交易开始“跨越山海”,原本只流通于嘉兴的排污指标“进阶”到全省,甚至迈向了长三角这个更大的市场。今年4月,一笔嘉兴市与衢州市的排污权交易“落槌”,总交易额达到347万元,创全省排污权跨地市单笔交易最高纪录,其中,新纳入的排污物氨氮和氮氧化物也贡献了不小的交易量。
位于平湖的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购买了衢州一家企业“富余”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污指标。企业负责人朱卫刚告诉记者,新扩建项目陆续推进,排污权的跨地市交易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让企业更有底气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新动能。
【记者手记】
有学者曾说:“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曾经横亘在城乡间,那一条条黑得发臭的河道,带给我们多少“痛的领悟”——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境容量,不能任由环境资源一次次濒临极限。
在蹲点采访过程中,我们走进了几家印染企业,这些企业不是早已完成了转型,就是在积极转型的路上。
显然,这样的转变离不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动。21世纪初,这项制度掀开了嘉兴壮士断腕、铁血治污的壮丽篇章。一个环境资源“有限、有价、有偿”的先进理念,一种融市场经济与生态治理为一体的创新模式,一项涌动着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先行机制,也成为嘉兴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发展美丽经济的生动注脚。
站在离天伦纳米染整不远处的田埂上,受访者张丽指着流经秀水大道下的几条河流,连说了三次:“现在环境好啊!”
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正裹挟着“诗和远方”款款而来,而全国又有多少个“嘉兴”,将在推行排污权交易后蝶变跃升,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